千呼萬喚 詩筆寫盡英雄豪情

第三折裏,主角關羽千呼萬喚始出來。由於有了前兩折的蓄勢,關羽一登場便光彩照人,滿身是戲。他緬懷楚漢相爭的往事,陳述天下三分的現實,並回顧自己追隨劉備打天下的經歷,把個人身世置於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表達了對漢朝興衰的感慨,以及為國建功、守護先人功業的豪情壯志。

不過,作者仍然沒有安排赴宴的核心情節,而是展開一幕「訓子」戲,繼續烘托關羽氣宇軒昂、沉靜從容的大將風采。首先是長子關平頻頻勸阻,筵無好會,魯肅多計謀又兵多將廣,請求關羽不要隻身犯險。關羽卻無所畏懼,明知那是「殺人的戰場」,但為了蜀漢基業毅然決定單刀赴會。同時,他對這場宴會,既有十足信心,更有萬全之策:

「[上小樓] 你道他『兵多將廣,人強馬壯』;大丈夫敢勇當先,一人拚命,萬夫難當。〔平云〕許來大江面,俺接應的人,可怎生接應?〔正末唱〕你道是隔著江,起戰場,急難親傍;我著那廝鞠躬、鞠躬送我到船上。」

「[幺篇] 你道是先下手強,後下手殃。我一隻手揪住寶帶,臂展猿揉,劍掣秋霜。〔平云〕父親,則怕他那裏有埋伏。〔正末唱〕他那裏暗暗的藏,我須索緊緊的防。都是些狐朋狗黨!〔云〕單刀會不去呵,〔唱〕小可如千里獨行,五關斬將。」

兩個唱段,唱出了關羽的膽識、智謀,盡現英雄氣概。人未出發卻已成竹在胸,隔江相望早已穩操勝券。他更自述當年過五關斬六將的獨行豪舉,為自己壯行,難道魯肅的宴會還能比千里走單騎更凶險嗎?這一句話,便顯露出關羽睥睨東吳、志在必得的雄豪氣魄。

經過三次鋪墊,終於到了本劇最關鍵、最精彩的大戲:赴宴現場。第四折開場,只見關羽在江心臨風傲立,橫刀吟唱:

「[雙調] [新水令] 大江東去浪千疊,引著這數十人駕著這小舟一葉。又不比九重龍鳳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別,我覷這單刀會似賽村社。〔云〕好一派江景也呵!〔唱〕」

「[駐馬聽] 水湧山疊,年少周郎何處也?不覺的灰飛煙滅,可憐黃蓋轉傷嗟。破曹的檣櫓一時絕,鏖兵的江水猶然熱,好教我情慘切!〔帶云〕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盡的英雄血!」

滔滔江水,激起了關羽萬丈豪情,開篇便是大氣派。作者再次不吝筆墨,展現英雄豐富而深沉的內心世界。虎狼穴一般的單刀會,不過是關羽眼中的村社賽會,如同兒戲一般。此時的他壯懷激烈,不禁想起赤壁之戰的輝煌戰績。火燒戰船的壯觀場面已不復見,但那澎湃奔流的江水,仍然映照著將士們捨生忘死的熱血豪情。關羽由此生出讚歎,這江水好比流不盡的英雄血!

這兩支曲子撫今追昔,慷慨蒼勁,兼具詩之意境和詞之豪情,又不失曲之本色,堪稱劇中畫龍點睛之筆。它們從蘇東坡的名作《念奴嬌》化來,將人物性格、戲劇情節完美融合在環境描寫中,充份表達了關羽作為蓋世英雄的氣概和情懷。

反客為主 智勇無敵保全漢節

抒情過後,關羽棄舟登陸,和魯肅正式會面,緊張的單刀會正式拉開帷幕。魯肅實施第一條計謀,與關羽把盞攀談,更將他恭維一番,轉而說他仁義禮智俱足,只可惜少了個「信」字。關羽立即不客氣地回應:我怎生失信?魯肅揣測他的脾氣,小心翼翼應對,推說是劉備失信,借了荊州不還,從而委婉提出暫取荊州。

關羽直接戳破他的謊言:你是為了索要荊州,才設的筵席吧?嚇得魯肅不敢正面承認,繼續拖泥帶水,說關羽傲物輕信,佔據荊州不還,可不是「人無信不立」嗎?熱血英雄關羽哪有耐心聽他兜圈子,先是以誅殺名將的寶劍威懾,繼而義正詞嚴論述荊州歸蜀漢乃是眾望所歸:

「[沉醉東風] 想著俺漢高皇圖王霸業,漢光武秉正除邪,漢王允將董卓誅,漢皇叔把溫侯滅,俺哥哥合情受漢家基業。則你這東吳國的孫權,和俺劉家卻是甚枝葉?請你個不克己先生自說!」

他以匡扶漢室的大義,針對借而不還的小信,境界高下立見。關羽一一列舉大漢四百年基業,氣勢磅礴,不容駁斥,頗有諸葛亮舌戰群儒的風度,原本理直氣壯的魯肅立刻啞口無言。

《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結為義兄弟,稱為「桃園三結義」(公有領域)
《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結為義兄弟,稱為「桃園三結義」(公有領域)

原本魯肅設下伏兵,欲用武力逼迫關羽屈服,誰知關羽赴宴後,完全反客為主,以「劍戒」之威,反而讓魯肅命懸一線,稍不留神就會喪命。只聽關羽凜然高唱:「[雁兒落] 則為你三寸不爛舌,惱犯我三尺無情鐵。這劍饑餐上將頭,渴飲仇人血。」面對關羽的神兵利器,魯肅一路膽戰心驚,更不敢輕易下手。

千鈞一髮之際,關羽直接質問可有埋伏,若有埋伏就無情揮劍斬之。魯肅更是嚇得魂不附體,事先定下的計策早就忘到九霄雲外,連聲否認。關羽見時機成熟,藉口酒醉拉著魯肅作為人質,唱道:「好生的送我到船上者,我和你慢慢地相別。」最後,關羽登船飄然遠去,帶著「百忙裏稱不了老兄心,急切裏倒不了俺漢家節」的躊躇滿志結束全劇。

《單刀會》用詩歌一般優美的語言,虛構了一段三國時代的外交宴會,其扣人心弦的程度和藝術感染力可與司馬遷筆下的鴻門宴媲美。這部戲有別於一般雜劇,大膽地採用延宕、烘托之法,讓主角和主線劇情遲遲不出現,卻將戲劇的衝突和角色的情緒積蓄到最高點,在戲劇最後一刻迸發出最動人的力量。這樣的編劇構思和表現人物的方式,非戲劇天才不能為之!◇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