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摶高臥:隱逸修行是歸宿
中華歷史是人神共存的傳奇歷史,歷朝歷代能人異士輩出。他們懷著濟世安民的慈悲,承天命輔佐帝王將相,留下一樁樁神跡和令人驚歎的修煉文化。馬致遠在晚年,編寫了一部《陳摶高臥》,講述了大道陳摶襄助宋太祖得天下,卻淡泊名利一心歸隱的事蹟。
在兵荒馬亂的五代時期,陳摶在華山隱居清修,仰觀宇宙星象,俯察天下大勢,等待與真命天子結緣。一日,趙玄朗(宋太祖)、鄭恩兄弟途經華山腳下,陳摶望山下王氣繚繞,便知大宋的真命天子已經出現,便化作算卦先生,與之相會。陳摶為二人算卦,透露其稱帝、稱王的尊貴命運,並開示了龍興之地汴梁。之後,他繼續回到山中隱居。
歷史上的陳摶,也曾熟讀經史百家之書,考科舉不第,因而棄儒入道,長期隱居修行。馬致遠把陳摶作為雜劇主角,很大程度上視其為自己的化身,通過對陳摶的演繹,表現他徹悟的人生哲理以及選擇的最終歸宿。
只不過此時的馬致遠已經看淡了仕途的創傷,他沒有讓角色再去表現受挫之後的不平與忿懣,而是讓陳摶以淡定超然的心境,自述平生經歷:
「我往常讀書求進身,學劍隨時混;文能匡社稷,武可定乾坤。」「從逢著那買卦的潛龍帝王,饒了個算命的開國功臣,便即時拂袖歸山隱。」
陳摶出山輔佐帝王,不為功名,而是為了「從後罷刀兵,四海澄清,且放閒人看太平」。求仙慕道的陳摶,不愛人間榮華,因此不願做出師的諸葛亮、辭官的陶淵明,只願學隱居垂釣、累徵不起的嚴子陵。他一旦完成助宋的天命,便立刻歸隱山林,過著「醒時煉藥,醉時高眠,倒大快活清閒也呵」的神仙生活。
而宋太祖那邊,出於報恩和求賢的心理,召見陳摶,許以高官、美女、道觀,希望留他在身邊輔政。劇中最精彩的部份,就是陳摶堅定道心,數次拒絕天子美意。在戲文中,就是一段段耐人尋味的唱辭。
他視富貴如浮雲,唱道:「三千貫兩千石,一品官二品職,只落得故紙上兩行史記,無過是重茵臥列鼎而食。雖然道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禮,哎,這便是死無葬身之地,敢向那雲陽市血染朝衣。」
他自述隱居山林的逸趣:「身安靜宇蟬初蛻,夢繞南華蝶正飛。臥一榻清風,看一輪明月,蓋一片白雲,枕一塊頑石。直睡的陵遷谷變,石爛松枯,斗轉星移。長則是抱元守一,窮妙理造玄機。」
在劇終,宋太祖退而求其次,要在宮中為陳摶修建道觀,請他做主持。陳摶毅然不為所動,自道:「本不是貪名利世間人,則一個樂琴書林下客,絕寵辱山中相。推開名利關,摘脫英雄網,高打起南山吊窗。常則是煙雨外種蓮花,雲台上看仙掌。」
整部劇,處處透露著道法玄機以及文士氣質。馬致遠塑造了一個心懷蒼生又不食人間煙火的修道人形象, 也是一位功成身退、深藏身與名的賢達隱士。修行和隱逸,是許多元人的生命歸宿,在隱逸中與道結緣,修身養性;在修行中擯棄世俗,在遁世生活尋求生命真正的解脫。
《薦福碑》《黃粱夢》《陳摶高臥》,這三部馬致遠雜劇的代表,分別作於不同時期,恰恰拼接成一個完整的人生歷程。讀馬劇,我們彷彿洞見了劇作者多舛卻灑脫的人生。儘管我們對馬致遠生平所知甚少,但那一個個從紅塵步入世外的生動角色,正是馬致遠對後世情深意長的真誠自白。◇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