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過後,春去夏來。今年立夏始於5月5日14時47分,當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便是孟夏的開始,也代表著正式進入夏季了。此時天氣會開始轉熱,容易煩躁上火、食慾下降等。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若能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方能防病養生。
立夏迎夏祈求豐收 吃蛋熱天不疰夏
古人敬天信神,在立夏日朝廷會舉行慎重的祭典。據《後漢書‧志‧祭祀中》中記載:「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祭赤帝祝融。車旗服飾皆赤。」在立夏之日,天子率領文武百官到南郊去迎夏,祭祀火神(赤帝、祝融),車旗服飾皆為朱紅色。此舉為表達對司夏之神的敬意與對夏糧豐收的祈求。據《山海經》記載,是祝融傳下火種,教人類使用火的方法。
在傳統食俗中,在立夏節氣這段時間裏有吃蛋「補夏」習俗。
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讀音:注)夏」,立夏吃蛋能預防常見的食慾不振、身倦肢軟等苦夏症狀。雞蛋,性平,補氣虛,不傷脾胃、有安神養心的功能;鴨蛋,性涼,能滋陰清肺,適宜陰虛火旺者食用;鵝蛋,性甘溫,歸脾、腎經,中醫認為可補中益氣,主治體虛羸瘦,或產後瘦弱等病症。若能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蛋食用,更能達到養生的加分效果。
而「疰夏」是夏日常見的癥狀,因人體不能適應夏季炎熱天氣所致。患者多體質較差、元氣不足或脾胃虛弱,身體有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尤以小孩子多見。一般秋涼後能自癒,但每年發作,容易使體質更加衰弱,因此還是要重視。
另外,在台灣有「入夏補老父」俗諺,人們會在立夏日這天為年高的父親涼補一下。在台灣南部也有立夏日吃「蒲仔麵」的風俗,客家人則會在這天採野外的鼠麴草製作草仔粿或米苔目食用,據說吃了可以減少夏天生疔長瘡。
兩味湯飲助眠又去心火
中醫認為「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順應四時養生,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夏季養生重「養心」,「心」又該如何養呢?中醫師表示,最簡單的養護心臟方式就是依照黃帝內經所講的「夜臥早起」,入夜了就睡,清晨時早點醒來,再加上好的睡眠,不僅養生加分,還能增強體質。若因心煩氣躁而睡不好,可在睡前半小時至一小時喝一杯溫熱的黑糖牛奶或蜂蜜水,有舒緩情緒、助眠效果。
《黃帝內經》中提到,心是「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因此夏天的氣和心氣是相通的。按五臟主時來看,夏季為心所主,故需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這樣也容易有好眠。
台灣中醫師胡乃文推薦適合各年齡層喝的兩味夏日湯飲,不僅能去心火,還能在炎炎夏日更好地入睡,同時提升記憶力。
菊麥養生茶
適合心火旺盛的人,有助眠、去心火之功效,可日常養生飲用。其材料包含菊花、麥冬和炒麥芽,用開水沖泡即可。醫師表示,飲用一段時間,心火旺、難入睡的問題就會改善許多。
百合蛋花湯
有清心安神,滋陰養血,除煩助眠之功效。適合心煩氣躁、失眠、心悸、神經衰弱的人。若晚上睡覺容易作夢的人,也可以食用。其食材包含百合、雞蛋、火腿、雞高湯、蔥末,鹽巴、料酒少許。
按摩三穴位 養心安神又助眠
在中醫看來,一天12個時辰對應著人體不同的臟腑。甚麼時間最適合養心?
汾陽中醫診所院長郭威均在《談古論今話中醫》節目中指出,一天之中有兩個最重要的護心時段:午時(11~13時)是心經最旺的時段;戌時(19~21時)是心包經當令的時間。因心經和心包經相表裏,若心包經養好了,心的功能也會變好。
郭醫師建議,可按摩內關穴、手神門穴和耳神門穴,這三個常用的護心穴位:
內關穴:位於心包經上,是養心安神的重要穴位,平時有心悸、胸悶、失眠等症狀,可按摩此穴。取穴時,手伸平,手掌向上、握拳,從手腕橫紋往手肘方向約三橫指距離,按兩筋之間凹陷處,會出現酸脹麻感。
手神門穴:即「神門穴」,是心經的原穴。位於腕部的腕掌橫紋上,小指一側的按壓凹陷處。按壓該穴位可安定心神,對改善失眠、焦慮有極好的效果。
耳神門穴:具有護心安神的作用,其位於耳上方的三角窩處。按壓時,酸的程度相對前面兩個穴位更明顯。當生活中壓力大、煩躁等,都可以揉按耳神門穴改善。◇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