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4日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四大節日之一「清明節」,同時這天也是西方重大節日之一「復活節」。據香港天文台預測4日當天最高氣溫至31°C,可能成為自1947年有紀錄以來最炎熱的清明節。當天前往掃墓的市民,記得多補充水分,預防中暑。
清明是節日,也是節氣。在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唯有「清明」被當做隆重的節日。在中華傳統中,祭祀敬神是國家的頭等大事。清明祭祖自周朝開始,到唐朝成為官方節日,直至今日一直保留著清明祭掃、懷遠追祖的傳統。
清明踏青 斷鷂放災
清明節不僅是祭拜先人,慎終追遠的日子,也是踏青的好時節。此時天清地明、春光明媚,自古以來在清明節就結合踏青春遊的習俗,不僅是大人、孩童、男子,連鮮少外出的婦女都能穿上新鞋履踏青草、探春,因此清明節也稱作踏青節。
此外,清明節還有放風箏的習俗,俗諺說:「清明斷鷂放災」。「鷂(音藥)」即是風箏,在北方稱為「紙鳶(音淵)」。「斷鷂」就是指人們將災禍、疾病寫在風箏上,待風箏高飛之際,便剪斷絲線,象徵這些災病隨著風箏消逝而去。
而農人更希望那些在田畝上空的風箏能帶走畦間的惡鳥害蟲,以求得一季的豐收。因此放風箏便成了清明節一項重要的習俗。
據說「放風箏」的習俗源自於清朝。清人潘榮陛所著《帝京歲時紀勝》中寫道:「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提酌挈盒,輪轂相望。各攜紙鳶線軸,祭掃畢,即於墳前施放較勝。」前往郊區的掃墓者會帶著風箏上墳,掃墓祭拜後在墓地放風箏。
在清明節時,玩盪鞦韆是一種鍛鍊體能遊戲,傳說鞦韆盪得越高,象徵生活過得越美好。鞦韆原為「千秋」,到了漢代時改為「鞦韆」。唐代時,盪鞦韆已十分普遍,更成為清明節的重要活動之一。
教你健康吃潤餅
清明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成為節日是因為寒食節。由於兩者日期非常接近,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與清明便合二為一,現在更多的人知道清明節,而鮮少人知道寒食節。寒食節(介紹點這裏)一般認為是紀念春秋時代名臣介子推,因此禁火,只吃冷食,如今清明節習俗仍保有寒食的遺風,如吃潤餅、粿類、糕餅等,同時也包含著新生的寓意。
潤餅又叫薄餅,薄薄的餅皮包裹豐富的餡料,鮮美又可口。原是廈門的小吃,後來成為閩台地區的小吃。
在台灣南部,潤餅又稱春捲。一般會在潤餅裏包一些芽菜、高麗菜,也會搭配豆干或是一些肉類,如五花肉、香腸等。而市售的潤餅多為高油、高糖,熱量較高。若選擇自己做的潤餅,則可以根據家人的營養需求來調整配料,相對來說會更健康。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師賴柏宏提醒大家,自己製作潤餅需把握3個小原則,少油、少糖和高纖。若再加上「天天5蔬果」飲食原則,就可以既美味又吃得健康。
潤餅皮:選用全穀雜糧類,如全麥餅皮;內餡:選用當季盛產蔬菜,既新鮮又健康,肉類儘量選低脂肉類,可用瘦肉、雞胸肉代替;烹煮方式:以少油、水煮、半水炒或川燙方式;此外,花生粉,糖粉的用量需注意,患有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患者皆應注意攝取量的控制。
香甜寬心飲 養肝又排毒
春季陽氣開始升發、萬物復甦生長。而春屬木,正好對應人體的肝臟,因此春天是調養肝臟的最好季節。此時應該如何養生呢?
胡乃文中醫師在其節目介紹一款香香甜甜的養肝良方——「寬心飲」,既能增強免疫力,又有解毒的效果。據研究此飲可改善B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異常。
甚麼是「寬心飲」?「四君子湯」再加上三味藥,包含女貞子1錢、藿香1錢、黃耆2錢,這7味中藥子即是寬心飲。而「四君子湯」是由人參(或黨參)2錢、白朮2錢、茯苓1錢和甘草1錢組成,具有健脾養胃之效。此外,女貞子可滋補肝腎,藿香可芳香化溼,黃耆則能補氣。
將上述七種藥材洗淨,以1,000c.c.水分煮滾,轉小火,續煮5至10分鐘即可飲用。醫師建議,每天白天飲用一壺,可改善肝的功能,但注意正在感冒的時候不要飲用。@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