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的一年中,佔據新聞版面的除了中共肺炎(武漢肺炎)在各國造成的嚴重影響之外,最令大家震驚且印象深刻的無非是一些民眾熟悉的面孔或知名人士,正值青壯年卻發生心肌梗塞撒手人寰的消息。

心血管疾病非老人專利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核子醫學科主治醫生韓登宇表示,一般人提到心血管疾病時,總是會下意識地與老年人聯想在一起,但是美國心臟學會統計,在40~59歲的中壯年中,有5%~6%的人已經罹患心血管疾病,其中更有2%~3%的人會發生心肌梗塞;而在20~39歲的年輕人中,雖然發生率不到1%,但也並非心血管疾病的絕緣體,臨床上也不乏年輕人發生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的案例。

造成青壯年心血管疾病的元兇除了最常見的冠狀動脈硬化狹窄之外,還包括先天性冠狀動脈結構異常、異常凝血、自體免疫疾病、非法藥物濫用、冠狀動脈痙攣等。

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韓登宇說,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高血脂、肥胖、抽菸等,而青壯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多半具有1項以上的危險因子,偶爾也能遇見少數沒有明顯危險因子的健康案例。

以一般家庭結構而言,30~50歲的成員是家庭中最主要的經濟與照顧支柱,一旦發生心肌梗塞或其它嚴重心臟血管疾病時,往往會對家庭帶來嚴重的衝擊,因此減少心血管事件發生是青壯年族群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遠離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韓登宇提出,遠離心血管疾病的方法除了積極改變生活型態或服用藥物之外,如果有任何心臟血管疾病方面的症狀,例如:胸悶、胸痛、不明原因的氣喘、運動耐力下降等,或是家族中有長輩或平輩在較年輕時發生心血管疾病之家族史,都應該由心臟科專科醫生評估,並進行相關檢查以排除或早期發現心血管疾病。

曾有一位39歲不抽菸、不喝酒的男性,過往也無特殊疾病史,因自覺活動耐力下降,輕度活動即有喘氣的情形,雖無胸悶或胸痛的感覺,但偶有心悸的狀況。經心臟科醫生診療後安排核子醫學心肌灌注掃描,影像結果發現有明顯的心臟擴大,心臟收縮功能僅剩同年齡人1/4~1/3,而且在左右心室之間出現輕度缺血的狀況,因此確診為心臟衰竭。

後續為他安排心導管檢查,以徹底評估與處理病症。

韓登宇提醒民眾,由上述案例可得知,即使是不到40歲且過往自覺健康者,也有可能已經罹患潛在的心臟與心血管疾病而不自知。所以在忙碌工作之餘,應該多加注意自身的健康,有任何症狀千萬不可輕忽,應立即向專科醫生求助。◇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