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臨,冷風陣陣,再加上處於防疫時期,許多民眾擔心疫情會在冬季捲土來襲,已經開始大啖暖呼呼又滋養心神的食補料理,有些民眾甚至是天天吃補,為的就是要藉此調養身體並增強免疫力。

藥食同源的飲食文化

藥食同源是華人社會常見的飲食文化,所以經常會將中藥材添加在膳食或菜餚中。冬季常見的食補料理中,多數會加入薑、當歸、黃耆等中藥材,作為調養身體之用;因為薑能解表散寒,當歸能活血,黃耆能補氣、調節免疫功能。

為保障民眾的食用安全,台灣衛生福利部公告「可同時提供食品使用的中藥材」,例如:生薑、山藥、枸杞,民眾可在賣場或超市購買,直接作為食材使用;而人參與黃耆則屬於「可供食品使用原料的藥材」,可酌量添加在料理中,僅作為調味輔助之用,不得單一原料使用。

冬季食補的3大重點

不過,在冬季食補之際,民眾經常忽略一些常見中藥材的使用風險,到底有哪些西藥會與中藥產生交互作用?要如何運用、搭配食材與中藥材,才能兼顧養生與安心食用?為此台灣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整理出下列3大重點提供民眾作為參考。

留意正在服用的 慢性病藥物

慢性病人者在使用藥食兩用的食材前,要留意目前使用中的藥品或保健類食品,還要考慮自身疾病,例如:服用心臟用藥(如digoxin)或降血壓藥──利尿劑(如spironolactone、amiloride、furosemide、hydrochlorothiazide等)的患者,如果同時食用含甘草的料理,容易因低血鉀而增加西藥的毒性,或是減低降血壓藥的療效;其中furosemide與人參併用則可能會降低利尿效果。

另一類降血壓藥品──鈣離子阻斷劑(如nifedipine)與人參併用,恐會提高西藥不良反應的發生機率。至於有服用降血糖藥(如glyburide、glimepiride)的患者,在併用甘草後,會影響血糖的控制;在併用黃耆、淮山等藥材時,宜注意可能會有增強降血糖的作用。

還有常見的抗凝血藥品(如warfarin)也應避免與當歸、生薑、丹參等藥材併用;曾有文獻指出當歸成份中包含香豆素(coumarin),具有類似西藥的藥理作用,如果長期服用,可能會增加抗凝血作用,增加出血風險。

此外,使用抗血小板藥品(如aspirin、clopidogrel)的患者,長期使用當歸、川芎時,會加重抗凝血作用,提高出血風險的不良反應。因此建議有服用上述藥品的患者,應特別留意食用含有中藥材的料理,並多了解潛藏的交互作用與風險,才能吃得安心又健康。

適量攝取食補湯、 肉類與沾醬

食補湯除了中藥材之外,很多民眾會加入酒、肉類、蔬菜、加工食品或是菇類做烹調,再配上調味的醬汁,既美味又可口。雖然美食當前,卻可能暗藏許多健康風險。

舉例來說,食用過量含有酒的食品,容易增加駕駛或操作機械的危險;有些湯頭多為高鈉、高油脂,搭配鹽份高的調味醬,補湯既油又鹹,一餐吃下來熱量不可小覷,不知不覺就增加身體額外的負擔;如果過量攝取恐不利於患有三高、腎臟病與痛風的患者控制病情。因此在進補時,宜酌量攝取肉類與油脂,選擇少油、低鹽、少加工與高纖維的食材,才能吃得補又吃得巧。

食補前諮詢 醫療專業人員

食補是冬季常見的料理,但吃補也得補對時機與體質,像是孕婦、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人者、腎臟病人者等,宜先詢問中醫師或西醫師,經過專業評估,確認藥物交互作用與辨明體質後,再調配適合食用的補品,儘量不要自行選用或購買中藥材補身。

如果身體有不適(如感冒、腸胃問題),或是正值生理期,也不宜進行食補,以免出現反效果或補過頭,還未蒙其利反先受其害;所以在身體不適的期間應就醫治療,切勿以為食補可以治療疾病,因而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

台灣藥害救濟基金會再次提醒民眾,選用中藥材作為食補材料前,一定要有中藥材的正確使用觀念,並且考慮本身現有疾病與體質,主動詢問中、西醫師或藥師等專業人員,了解藥材特性及食用方式,選用適量、適時與適合體質的食補方法。此外,平日也要格外注意保暖、有充足睡眠、進行適度運動,通過正確用藥行為、正常作息與均衡飲食習慣,健康又溫暖地渡過寒冬。◇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