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來,今天(11月7日)開始,進入冬天的第一個節氣——「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因而「立冬」就是一年進入終期、萬物收藏蟄伏的開始。

中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立冬之日水始冰,後五日地始凍,後五日雉入大水為蜃。」也就是說,立冬時節一到,寒氣使水開始結冰,接著地表土凍;野雉雞也不見了蹤影,而在水邊看到外殼紋路類似於野雉雞的大蛤,所以古人說「雉入大水為蜃」。

《周髀算經》卷下說道:「四立者,生長收藏之始。」而立冬就是冬天的開始,在冬天這個季節時,萬物都得閉藏,人必須在此時「養藏」。中醫也講「秋收冬藏」,立冬進補是順應自然節氣的養生之道,為接下來的冬天做好準備。

立冬重「養藏」早臥晚起為佳

《黃帝內經》有記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意思是指,在冬季,人應該早睡晚起,跟著太陽的時間生活,使得腎所藏的「志」,若伏若匿的有所收藏,自己的心志不要張揚、聲張,要避寒、尋求溫暖,不要讓皮膚老是接觸寒風,否則氣就被竭盡掉了,這就是「養藏之道」。

立冬後的起居調養要「養藏」,早睡晚起,跟著太陽的時間生活,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Fotolia)
立冬後的起居調養要「養藏」,早睡晚起,跟著太陽的時間生活,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Fotolia)

因此,立冬要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而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常傷陽氣」人體如果沒有陽氣,將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所以,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如果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會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洩,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

立冬習俗「吃餃子」應節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立冬日吃餃子的習俗,尤其是大陸北方的北京、天津一帶。為甚麼在立冬吃餃子呢?因為餃子的發音與「交子」諧音,而「交子」代表「交子之時」,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故而在此年節交子之時吃餃子也是應景。

老天津的立冬餃子是倭瓜餃子,具有特別風味。倭瓜是在夏天時就買回家,存放在小屋裏或窗台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到立冬做餃子餡,並且蘸醋加爛蒜吃,別有一番滋味。

黑色食物為首選 立冬養生重補腎

在中醫五行學說,木火土金水,與中國曆法中的四季相對應。冬天屬水,在人體上對應的臟器是腎臟。「腎」在中醫學中不僅指腎臟,而是一個整體的概念,是指人體藏精的功能,養腎可以長壽。一年四季都能養腎,但又以冬天養腎最能見效,因為冬天腎氣最強,容易攝取營養,利用此時來養護生命最得其時。

中醫的五行學說將五色「青、赤、黃、白、黑」,歸屬於「肝、心、脾、肺、腎」等五臟,就是以五色食物補五臟;青色入肝,紅色入心,黃色入脾,白色入肺,黑色入腎。(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中醫的五行學說將五色「青、赤、黃、白、黑」,歸屬於「肝、心、脾、肺、腎」等五臟,就是以五色食物補五臟;青色入肝,紅色入心,黃色入脾,白色入肺,黑色入腎。(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因此,冬天養生首重養腎,而「黑色入腎」,故以食「黑」補腎。中醫師強調,養腎比補腎重要,食補比藥補更好。

黑米滋陰補腎、健脾養肝;黑豆補肝腎、強筋骨;黑芝麻滋肝養腎、明目黑髮;黑棗平胃健脾、補腎填髓;雲耳滋陰潤肺、養胃補腎等,皆是佳品。這些食物不僅營養豐富、而且不燥不膩,冬天食用,取得入腎補腎好時機。

如果腎養得好,你的抵抗力強了,頭髮不白也不掉,說話聲音洪亮底氣足,臉色紅潤精神好。

以下介紹中醫師沈紹功所推薦的兩款以黑色食物為主的粥品與飲品:

黑米龍眼粥:黑米80g(黑米即紫米)、龍眼肉15g、紅糖適量。其功效,能夠養心安神、補腎益精。

黑米是米中珍品,可以健脾暖肝補精,對於病後體虛以及腎虛均有很好的補養作用。 (Shutterstock)
黑米是米中珍品,可以健脾暖肝補精,對於病後體虛以及腎虛均有很好的補養作用。 (Shutterstock)

百合桑葚汁:百合15g、紅棗(乾)15g、桑葚15g。其功效,桑葚對於腎功能有很好的調節作用,具有補血滋陰、生津止渴、滋潤腸燥等功效,特別適合女性朋友食用。

桑葚對於腎功能有很好的調節作用,還有補血滋陰,滋潤腸燥等功效。(Shutterstock)
桑葚對於腎功能有很好的調節作用,還有補血滋陰,滋潤腸燥等功效。(Shutterstock)

立冬補冬 滋陰暖陽

俗話說:「立冬補冬,補嘴空。」立冬日,民間有「補冬」進補的習俗,根據中醫「天人相應之理 」藉由進補恢復元氣,溫養五臟,抵禦寒冬的來臨 。

依照個人的體質來做適當的溫補,才能補出健康。如果體質很怕冷、手腳冰冷,可以稍微吃熱性的補湯;但現代多數人都愛熬夜、飲食西化,體內虛火旺,所以要進補應先諮詢中醫師的建議。

立冬進補以滋補或溫補的方式,多數選擇「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一般均以雞肉或排骨溫燉;雞肉或排骨有補充蛋白質的效果,平常如果容易腰痠腿軟,可以加入杜仲、續斷補腎養陰;眼睛容易乾澀可以加入枸杞子、黃精滋肝養血;如果容易口乾舌燥,可將熟地換成生地。另外,還可以事先將肉品的油脂去除,減少油脂的攝取,可以避免增補體重,造成肥胖。

補冬以滋陰暖陽為原則,但「暖過頭」就不好了。如果出現補過頭的燥熱症狀,建議要多補充水份,多吃雲耳、雪耳等滋潤食物。而患有三高、高尿酸、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以及長期壓力大、熬夜晚睡的民眾,不宜冒然進補。特別是對於薑母鴨和羊肉爐等比較燥熱的藥膳,應儘量少吃,可改用石斛、玉竹、白芍等滋陰藥材比較適合。

中醫師推薦:當歸生薑羊肉湯

台灣中醫師胡乃文提供,立冬時可以食用的溫熱食物:當歸生薑羊肉湯,既溫熱又補血、補形。羊肉是甘溫的,既能益氣補虛,又能抵禦風寒;當歸有養血、補血的作用;生薑則能趨寒。

當歸生薑羊肉湯:當歸二兩、生薑(老薑)四兩、羊肉大約一斤(六百公克);如果怕羊肉有腥味或怕吃了太燥,加一點蘿蔔,湯頭就可以去腥又不會太燥熱。建議一兩周吃一次為佳。

當歸生薑羊肉湯,既溫熱又補血、補形。建議一兩周吃一次為佳。(截圖自胡乃文開講)
當歸生薑羊肉湯,既溫熱又補血、補形。建議一兩周吃一次為佳。(截圖自胡乃文開講)

做法:就是把羊肉汆燙去腥味以後,撈起來跟藥材一起放在鍋子裏,加入2000毫升的水,用大火煮開了以後,再用小火慢燉,在燉鍋或是電鍋裏燉煮二個小時,羊肉已經爛熟了,再放入一點點米酒,有點香味,最後加一點鹽巴調味。

 

黎珂中醫推薦:立冬節氣方

霜降節氣期間,臨床多見肩肘腰腿痛、皮膚過敏、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大便秘結、發熱、咳嗽、口乾欲涼飲但飲後胃不舒適。證屬陽明失降、元陽不足、厥陰風木疏洩太過、甲膽逆上。寒熱虛實夾雜。有此病機端倪者可服用李可中醫藥學術流派國家傳承基地的立冬節氣方調治:炙甘草15g,烏梅1.5g,赤芍15g,白芍15g,姜炭5g,茯苓9g,熟附子5g。1劑。用法:每劑加水600ml,一直小火煮1小時,煮取30ml,供2人飲用,每人15ml。@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