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的陳媽媽近日前往醫院進行健康檢查,經由無痛腸胃內視鏡檢查,竟發現大腸內有幾處大小不一的瘜肉,其中還包含高度癌化風險的管狀絨毛腺瘤型瘜肉,最大約2公分。
陳媽媽表示,她從生完小孩以後就有痔瘡,之前偶爾出現糞便帶血,曾經做過糞便潛血檢查也是陽性,但一直以為是痔瘡出血造成,完全沒想到與大腸瘜肉有關。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生黃洸偉表示,糞便帶血是臨床上常見的問題,不少民眾本身患有痔瘡,當出現糞便有血都會直接聯想到是因為痔瘡的關係,所以也常被拿來當作自我催眠不需做大腸癌篩檢的藉口。
造成糞便帶血的原因很多,例如:痔瘡、肛裂、大腸瘜肉、大腸炎、大腸憩室症、大腸癌等,而出血就是一個重要的警訊,也是提醒民眾要注意腸道健康,雖然臨床上以良性病灶居多,但最怕的還是自我診斷與忌諱求醫,因而延誤醫生進行確切的診斷與治療時機。
台灣台大醫院與長庚醫院針對無症狀、一般風險接受健康檢查者,同時給予糞便潛血檢查與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確診個案中大約有45%為腺瘤型瘜肉與大腸癌,而另外約55%為痔瘡、增生型瘜肉(一般認為沒有致癌風險)或其它原因。因此當發現如廁時糞便帶血,或是進行糞便潛血篩檢呈陽性反應,千萬不要認為只是痔瘡,應該要立即諮詢醫生,甚至有必要進行內視鏡檢查來確定原因。
黃洸偉提出,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罹患率會隨著年紀逐漸增加,好發於50歲以上的族群。目前的糞便潛血檢查採用「定量免疫法」,在檢查前不需要限制飲食,檢查方式非常方便。
黃洸偉補充說,如果糞便潛血檢查結果是陽性,建議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因為通常有一半的機會是腺瘤型瘜肉或大腸癌。西方大型研究顯示,早期發現大腸腺瘤型瘜肉並進行切除手術,能降低76%~90%大腸癌發生率,並且也能降低50%大腸癌死亡率。◇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