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祖朱元璋之後的皇帝明成祖朱棣,亦是秉承天命的聖明君主,為後世留下了不遜漢唐的大明盛世。在他短短二十二年的統治期間,明朝不僅國力達到鼎盛,天下得以大治,聲名亦遠播海外,仰慕中華文明者無計其數, 六十多國與明朝存在朝貢關係。

此外,明成祖還做了好幾件了不起的大事:營造北京城、大建武當山宮觀、派鄭和下西洋、重開絲路古道、五征漠北、下令編撰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疏通大運河,等等。這樣的明成祖,怎能不令後人仰望?

雄才大略的明成祖,非常注重自己德行的修養,對自己要求也很嚴格,他尤其以節儉著稱。《明史· 成祖本紀》中的評價中就說他「即位以後,躬行節儉」。

明成祖曾說:「天立君以養民,君不恤民,是不敬天。」他還經常對臣下說,內庫所存的財物是用來賞賜功臣的,自己不敢妄費。

永樂二年(1404 年)八月的一天,明成祖對翰林院學士解縉等人說到約束好玩之心的重要,其中說道:「為人君但於宮室車馬服食玩好無所增加,則天下自然無事。」大意是帝王對於宮室車馬、服飾、玩樂等的喜好適可而止,對天下人無疑是幸事。因為如果帝王在這方面的興趣大,甚至追求奢靡,就會增加百姓的負擔,增加百姓的負擔,就會引起百姓的反感,社會就會不安定。

明成祖如此想的,也是如此身體力行的。永樂十二年(1414年)二月的一天,成祖和幾個大臣商議事情時,「所服裏衣袖敝垢,納而復出」,說他裏衣的袖子又破又髒,露在外面,他覺得不雅觀,幾次把它塞進去,可是手一動,又露了出來。大臣們看到皇上的裏衣袖如此破舊,深受感動,有人便頌揚聖德。

成祖卻道:「朕雖日十易,新衣未嘗無,但自念當惜福,故每汗濯更進。昔皇妣躬補緝古衣,皇考見而喜曰:『皇后居富貴,勤儉如此,正可以為子孫法。』朕常守先訓不忘。」說罷面露悲傷之意。大意是自己哪怕一天換換十件新衣,也是有的。但是,人在福中要惜福,要懂得節儉。以前,他的母后總是縫補舊衣服穿,父皇也非常讚賞,他不敢忘記先人的訓導。

先皇指的是朱元璋。據《明代史話》載,出身貧寒的朱元璋在做了皇帝後,汲取之前帝王奢靡亡國教訓,「宮室器用,一從樸素,飲食衣服,皆有常供,唯恐過奢,傷財害民。」他的皇后也親自縫補舊衣服。

朱元璋還經常告誡大臣們牢記張士誠因「口甘天下至味,猶未厭足」而敗亡的事例,認為「奢侈乃喪家之源」,「節儉二字非徒治天下者當守,治家者亦宜守之。」

對於父皇、母后的勤儉,明成祖記憶猶新,因此也以同樣的標準要求自己。而對於浪費之人,明成祖也嚴加喝斥。曾任禮部尚書的余繼登在《典故紀聞》中還記載了這樣兩件事:

一天,明成祖偶然發現紫禁城的太監用大把的白米餵雞,非常生氣。他對宮中的主管提到了這件事,說:「如今四方蝗禍旱災之後,百姓生活仍十分艱難,朕日夜為之憂心,而宦官們卻坐享膏粱,不知生民的艱難,暴殄天物而毫無顧忌,他們一日花在飼養牲畜的費用,可以夠饑民一家食用。朕已經下令禁止了。你們要知道,如果今後再有如此做的,你們一定要嚴懲不貸。」

還有一次,御馬監向戶部索要餵食白象用的穀子,戶部向成祖稟告如何處理。成祖告訴他不必理睬,隨後將御馬監官召來責問道:「你們坐食膏梁,穿著暖和的衣服,如何知曉百姓的艱難?大象一日所吃的穀子,當是農夫數口之家一日的食物。朕作為君主,職責在於養民,你們這些人不讓朕知曉而為此事,是想讓朕失去天下人的心。如果再發現,絕不寬宥。」

當時山西介休縣出產五彩石,做器皿極為好看。通政司上報說,有個人打算把五彩石進獻給皇上。成祖大怒,對左右道:「此人為了討好朕,想陞官發財。要知道官家求一物,百姓就要受一害。這種東西雖然好看,但飢了不能吃,寒了不能穿,反而要害百姓,你們快給我打走。」

也正因如此,明成祖特別痛恨那些貪墨的官員,一旦發現,即予嚴懲。比如永樂十年(1412年)五月,監察御史巡視驛站,收受賄賂,明成祖聽說後立即命都察院嚴訊。廣西右參議吳翔因收受賄賂,明成祖也立即下令逮治。隆平侯張信強佔練湖八十餘里,又佔江陰縣官田七十餘頃,為都御史陳瑛所彈劾,成祖同樣下令嚴加懲治。這類的記載很多。

永樂十三年(1415年),明成祖申諭都察院臣道:「朕切於愛民,屢戒郡縣之官,不許橫取一毫。」

這樣對自己如此嚴格要求,懂得如何愛護百姓的明成祖,才能做了那麼多了不起的事情,並輝耀在中華文明歷史上。◇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