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天象是中國古代一門高深的學問,它涵蓋著對整個天宇的探索與研究,是一部無字天書。古人對宇宙、天體、日、月、星、辰一直有著獨到的見解。

天地之間,宇宙包羅萬象,中國古代受天人感應思想的影響,一直對天文占星相當重視。古人通過對天體的運轉變化來了解自然和人類生活的變化,並通過星象推演未來事情的發展。

星相術被視為皇家秘法

古代社會,星相家是帝王重要的官員。關乎國政、軍政的占星之術,也被視為皇家秘法,充滿了神秘之氣。

占星術起源很早,從上古堯舜禹至春秋戰國時期盛極一時,從漢末到唐朝期間又受到了印度、波斯的影響。融合了西方的天文知識、占星方法。使中國的占星術蓬勃發展。

不過,到了明朝時占星術也遭到了一定的打壓,皇帝朱元璋因劉伯溫的神通,心生畏懼,擔心占星之人把控王朝命運,因此下令民間禁習天文術數。因此,此後連帶天文曆法亦無人知曉,以至占星術幾乎成為絕學。

到了明末清初時由西洋傳教士引入天文計算技術,又得以流傳後世,開始有徐光啟等人從西洋基督教傳教士學習天文曆算,中國占星才現生機。

在清朝時,康熙皇帝愛好古籍文物,對天文曆法很有興趣,除了任命學者跟西洋傳教士學習天文知識之外,更搜羅中國占星古籍,並編收進《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等古代百科全書。

天象是古代帝王之學的一部份,三千多年間,各朝代都設有專門機構,負責天象事務。秦漢設太史令;唐設太史局、渾天監、司天台;宋、遼、金、元設司天監;明清兩代設欽天監。

古老的占星體系「七政四餘」

在中國古老的占星體系中,主要通過「七政四餘」來占卜。「七政四餘」又稱果老星宗,傳說是由唐代道士張果老所創。七政即七曜,指日月金木水火土。四餘是指紫氣(氣)、月孛、羅睺、計都等四虛星。

根據文獻記載,古人觀測天象的具體內容涵蓋極廣,包括太陽、月亮、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二十八宿等恆星、彗星、流星、以及我們今天已經不知其所指的「瑞星」和「妖星」。

紫氣是指,景星,在東方青龍位的木星附近;月孛則在月球距離地球最遠的點;羅睺、計都是「黃道」和「白道」的焦點。

「黃道」即太陽在地心天球上的視運動軌跡;「白道」就是月亮繞地球公轉的軌道。

古星象中的「隱曜」(yǐn yao]),是指一些看不見的、現代科學可能覺得不存在的星星。但它存在與不存在不是人類說了算的,有很多東西,就像黑洞,光線都無法逃脫它,人類無法觀測到,但它確實存在。

所以,除了古人說的羅睺、計都、紫氣、月孛這四餘星外,還有北斗九星,一般我們能看到的是七星,但古人認為還有兩顆看不見的星,稱九星,也稱為「隱曜」。古人覺得這些隱曜「在天只有氣而無形」,儘管無法觀測到,但一些有特異能力的人,卻能看到。

古人把觀天象視為一件非常嚴肅、重大的事情。《易經》中有「天垂像,見吉凶,聖人像之。」「觀乎天文,以察時變。」古人認為,從天象的變化可以推知人類將要發生的事情,人順天而行,「天」就現吉相,人間必會五穀豐登、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人若是逆天而為、幹了壞事,「天」就降兇兆,人間就會乾旱少雨、洪澇災害、兵變民亂等。所以古人很重視對天象的觀測,順天意而行。

張衡二度出任太史令

東漢時,張衡於安帝、順帝時二度出任太史令。他在天文、數學、機械、陰陽、曆算和文學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張衡的渾天儀是能演示天象運轉的儀器,並且具有日曆功能。浩瀚星宇中有一小行星就叫「張衡星」,月球背面有一大撞擊坑形成的環形山稱為「張衡環形山」,這是為紀念中國偉大的天文科學家張衡。同時,這也彰顯了二千年前中國天文科技的成就。

張衡的天文著作《靈憲》中把星辰分為四象二十八宿,分別用四大神獸命名:蒼龍連蜷於左,白虎猛據於右,朱雀奮翼於前,靈龜圈首於後。

還有不少著名的天象學家,如沈括,郭守敬等都曾經負責過天象觀測,許多著名的預言家都會通過觀天象預測天下大事的變動,享有盛名的如周文王姬昌、姜子牙、漢朝的張良、三國的諸葛亮、唐朝李淳風、明朝劉伯溫等。

李淳風解天象保大唐

道家李淳風留下很多非常著名的預言,預言了從唐代一直到今天,甚至還有未來的大事。

李淳風在《舊唐書》和《新唐書》中記載了唐太宗在讀宮廷裏的一個秘籍時,有這麼一句話說:「唐三代之後則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太宗把李淳風叫來,問:「這個人是誰呀?」

李淳風:「這個人現在已經在宮中了,是陛下的眷屬。」

太宗:「我把這個人殺掉怎麼樣?」

李淳風:「這個事情不能做。」

「為甚麼呢?」他說這個人將來當皇帝之後,她會殺很多陛下的子孫,但是陛下現在不殺她的話,等她當皇帝的時候,年齡已經很大了,人一到老的時候心腸會軟,所以不會殺得那麼厲害,陛下的子孫還有能活下來的機會。

他又說,如果陛下現在把她殺掉的話,首先「王者不死」,有可能殺不到她。「第二,如果真殺死她的話,她一定會再轉生回來,三十年後再當皇帝,那時候她就是一個年輕人了,年輕人心狠,到時候陛下的子孫會被殺得一個不剩,所以我勸陛下不要再找這個人了。」

唐太宗聽了李淳風的勸告,沒有再追究這件事情。

明成祖預知大將軍朱能有難

明朝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外兵侵犯邊境,朱能受命擔任徵夷將軍,徵討安南。大軍行至廣西時,明成祖對侍臣說:「朕夜察天象,西帥有憂,其朱能乎?然能足辦斯事,朕第慮氣候非所習耳。」意思是我夜觀天象,我軍西行的統帥會有憂難發生,難道要應在朱能身上嗎?朱能的才能足以戰勝敵人,但我卻擔心他不適應南方的氣候。」

十幾天後,朱能死訊傳來,真的如明成祖所觀天象,朱能因不適南方水土氣候病逝了。明成祖為此震驚、哀痛,廢朝五天,將朱能賜葬於昌平,追封為朱能「東平王」,謚號「武烈」。

百姓觀天象知朱元璋微服出訪

清代人劉廷璣的《在園雜誌》,記錄了一則關於朱元璋微服出訪的軼事。

一天,朱元璋微服出訪,晚上住在一個百姓家裏,這家人窮得連枕頭都沒有,朱元璋「乃以量鬥為枕」躺下。就聽到鄰居家聚了幾個人在喝酒,其中一人出去小解。回來後驚慌地說:「今晚天子私行,吾輩當仔細。」別人問他,「你怎麼知道?」他說「你沒聽說過:『熒惑入南鬥,天子下殿走?』」

朱元璋聽了心裏說,想不到這兒還藏著高人,他意識到了危險,「急推鬥而起」,準備回宮。這時候又聽到那邊人說:「離鬥口尚遠,即當歸位也。」意思是皇帝馬上就要回去啦。

朱元璋又驚又懼回了皇宮,第二天找來劉伯溫商議此事。劉伯溫說:「臣觀天象,亦如此。」

朱元璋覺得,原來自己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得事情,竟然這麼多人都能通過天象看到,心中甚是惶恐,於是下詔不許民間私自研習天文。

古人信仰神靈,知道自己來自天上,懂得天地人三才合一,是一一對應的。天象的運行,對應影響著地象的運行,又對應影響著人類的變化。古代從朝廷到民間、從皇帝到百姓都有人在研讀這部無字天書。@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