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從小就非常聰敏, 常常口出奇語, 作文操筆立就。四歲的時候, 他在街市上玩耍, 偶然摔倒了, 眾人笑話他。他嘴裏立刻吟道:
細雨落綢繆,
磚街滑似油。
鳳凰跌在地,
笑煞一群牛。
一門三進士
解縉,字大紳,江西吉水人。出生於書香門第,祖輩解谷,與丞相文天祥交好,祖父解子元,是元朝安福州判官,父親解開為一代名儒,治「五經」,師出名門。
解縉的母親高妙瑩,曾祖是宋代漕貢進士,祖父為大儒學者,父親高若鳳是進士。解母博涉經史, 很重視對子女的教育,手寫《孝經》、《論語》教解縉兄解綸。解縉能說話的時候,解母就不讓他同兒童嬉戲,要他讀書學經。與解縉同年的狀元、襄陽人任亨泰說解縉「道受有緒」、「崇正學、辟異端」,此非虛言。
解縉 19 歲舉江西鄉試,就中了第一名解元。洪武21年,參加京師會試,考官劉三吾閱卷後對其才學大加讚賞,經殿試後,解縉擢取進士, 與長兄解綸及妹夫黃金華同舉進士,世稱「一門三進士」,轟動一時。
明太祖對於解氏一家三人同時中進士一事「嗟賞久之」,對朝廷大臣說:「解氏二子一婿,並為進士, 非有賢父其能致是乎!」明太祖親加簡拔解縉和黃金華為中書庶吉士。
向朱元璋獻萬言書帝讚其才
解縉年少聰穎,很得明太祖朱元璋喜歡,常侍奉皇上左右。一天, 太祖在大庖西室對解縉說:「我和你從大義上說是君臣關係,實際上咱們恩同父子,你應當對我知無不言。」解縉即日就上萬言書《大庖西封事》。
通篇洋洋萬言,解縉從皇帝個人讀書、國家刑律、禮儀祭祀、稅務、人事、教育等多方面獻策獻計。文末,解縉謙遜地說:「臣但知竭盡愚衷,急於陳獻,略無次序,望陛下幸垂鑒之。」
皇上看了解縉的奏書,稱讚他很有才華。解縉學博才高,率真坦誠,發而為文,接著又向皇帝獻上 了《太平十策》,氣勢充沛,有理有據。明郭子章在《豫章詩話》中評價解縉是天挺逸才,諫書風格與氣韻堪與賈誼《過秦論》、《治安策》媲美。既具政治家的眼光和膽識,又蘊含著文學家的文采和熱情,文風獨樹一幟。
明成祖: 「我不可一日少解縉」
靖難之役,建文帝兵敗,燕王朱棣即將率師進京。解縉和同鄉胡廣、王艮說:「燕王志大,智勇雙全, 能屈能伸,非一般公侯所能及。」於是,連夜趕往燕軍大營拜謁朱棣。
燕王登基後,解縉授命寫《登極詔》,宣佈天下大赦蠲免,安民給賞。這年的八月,皇上下旨命解縉與黃淮、胡廣、楊士奇等人到文淵閣辦公,參與機務。明朝是不設丞相的,解縉成為明朝首任內閣大臣之一,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開始了他輔佐朱棣治國的輝煌時期。
1403 年, 朱棣拔擢解縉為翰林侍讀, 並命他主持纂修《太祖實錄》及《列女傳》兩書。書成之後,皇上賜銀幣給解縉。永樂二年(1404 年),解縉升為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皇上召見解縉等七人,賜給他們五品官服嘉獎他們的勤苦忠懇。皇后又召見他們的夫人,慰勞賞賜。皇上鼓勵解縉像魏徵一樣進諫。
明成祖曾寫出廷臣姓名,命解縉各述其優缺點,解縉一一點評, 言辭中肯,不偏不倚。皇上將解縉說的話交給了太子,後來太子即位後( 仁宗),對楊士奇說:「人們說解縉狂,但看他的這番論列,都有見地,不狂也。」
解縉事奉文淵閣期間,明成祖朱棣曾說:「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不可一日少解縉。」
才高敏對
明楊士奇評解縉:「自幼穎悟絕人,五歲父教之書,應口成誦。七歲賦詩有老成語。十歲日誦數千言,終身不忘。十三盡讀四書諸經,貫穿其義理,老長不能難也。」
解縉四歲的時候在街市上玩耍,偶然摔倒了,眾人笑話他。他嘴裏立刻吟道:「細雨落綢繆,磚街滑似油。鳳凰跌在地,笑煞一群牛。」
解縉一次陪朱元璋釣魚, 皇上一條魚也沒釣到,解縉則釣到多條。皇上問他:「我怎麼一條也釣不到,而你釣上來那麼多?」解縉脫口而出:「回陛下,這是『凡魚不敢向天子,萬歲君王只釣龍』。」
解縉有一次陪侍朱棣遊內苑。皇上邁步登上橋,便問解縉說:「這該怎麼講?」解縉立刻回答說:「這叫一步一登高。」等到下橋時,皇上又問他當作何解,解縉張口就說:「這叫後邊又比前邊高。」
有一天, 皇上對解縉說:「你知道宮中夜來有喜事嗎?你可作詩一首來賀。」解縉於是說:「君王昨夜降金龍。」皇上立刻說:「是個女兒。」解縉即應:「化作嫦娥下九重。」皇上又說:「已經死了。」解縉又應:「料是世間留不住。」皇上再說:「已經把她投到水裏了。」解縉又說道:「翻身跳入水晶宮。」皇上看出的題根本難不倒他,深歎解縉才思敏捷。
解縉才氣橫溢,下筆如神,《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下筆不能自休。他的古體詩歌氣勢奔放,想像豐富。幼時同為神童的東林黨領袖鄒元標說解縉是:「義節千秋壯,文章百代尊。」清錢謙益稱他:「才名煊赫,傾動海內。」
解縉還擅書法,小楷精絕,行草皆佳,其草書開晚明狂草先河,與明初三宋( 宋克、宋廣、宋璲)並駕齊驅。留世的作品有《自書詩卷》、《書唐人詩》、《游七星岩詩》、《宋趙恆殿試佚事》等。明何喬遠在《名山藏》中評:「其書傲讓相綴,神氣自倍。」
主編《永樂大典》
解縉人生中最輝煌的成就是奉詔主編曠世百科全書《永樂大典》。
解縉曾在《大庖西封事》中向朱元璋表示自己有修經史樂書的願望。歸鄉八年間,他校改《元史》,補寫《 宋書》,刪定《禮記》。
永樂元年(1403), 明成祖朱棣下詔, 將「天下古今事物聚之、統之」集成大典便於查考,命翰林院學士解縉、太子少保姚廣孝為監修,編纂一部收集天下古今書籍的大型類書。
34 歲的解縉組織了 147 人花了一年多時間編纂完成了《文獻大成》, 獻給明成祖,史載「( 朱棣) 覽所進書,尚多未備」。解縉受詔再啟規模空前的重修之路,這次的重修,「供事編輯者三千餘人」, 歷時四年,改名為《永樂大典》,明成祖盛讚此書「上自古初,迄於當世,旁搜博採,匯聚群書,著為奧典」。
《永樂大典》內容包括:經、史、子、集、釋莊、道經、戲劇、平話、工技、農藝、醫卜、文學等,體例上「以韻統字,以字隸事」。全書正文22,877 卷,凡例和目錄 60 卷,裝成11,095 冊,總字數約 3.7 億字,收集各種典籍資料達 8,000 餘種,是中國編纂最早、規模最大、內容最廣的一部百科全書。
解縉因此而名滿神州, 享譽至今。
助成祖立太子 維護正統帝制
成祖朱棣有三子, 長子朱高熾( 仁宗)、二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長子朱高熾心仁性弱,二子朱高煦在靖難時百戰中拚死保護父王, 屢建奇功。按規矩,長子應為太子, 但朱棣有意立朱高煦為儲君。重臣們有同意的,有不同意的。朱棣猶豫不決。
朱棣問解縉的看法,解縉說「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又說「好聖孫」。朱棣喜歡長子的兒子瞻基, 長孫出生前一夜,朱棣曾夢見太祖授以大圭, 鐫有「傳之子孫永世其昌」八個大字,朱棣認為是瑞兆,鍾愛長孫。如果立次子,長孫將沒有機會。
幾日後,明成祖出示一幅虎彪圖,畫中一隻白額大虎正回頭顧盼身後的幼虎,極親暱。皇上令大臣們題詩, 解縉提詩曰:「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皇上本對長子有隔閡,吟罷解縉的詩,父子恩情頓時湧上心頭,遂決心立長子為太子。次子朱高煦被封為漢王。
解縉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一生經歷頗具特色,集多種才華於一身。他如賈誼一般具治國韜略,又如魏徵般忠君諍諫,有如同東方朔一樣的詼諧幽默,不愧為史上少有的奇才能臣。◇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