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士袁珙曾給道衍相面:「看你這三角形的眼睛,形同病虎一般,雖然穿著僧衣,眉宇間凝聚肅殺之氣,必是劉秉忠之流……不出十年,和尚當遇明主。」
(接上期)
「真武助燕王」
朱元璋駕崩後,皇太孫朱允炆繼位,繼位後的惠帝開始大舉清除諸王,諸王中燕王功勳最高,處境自然危險。
此時朱棣身邊的道衍著實成了一位謀士和軍師,助危境中的燕王多次化險為夷。明太祖駕崩時,燕王欲回京奔喪,不料朱允炆發禁令命他返回封地,路途中的朱棣很是氣惱,想強行過江,被道衍勸止,避免了進京後的凶險。
朱允炆一心想除去叔叔朱棣,正在這緊要關頭,道衍命道士在京城內傳唱一首童謠,「莫逐燕,逐燕燕高飛,高飛上帝畿。」道衍同時在燕府內做軍事準備,厲兵秣馬,為了不提早泄露機密,道衍讓人買了很多鴨鵝,整天放逐叫喚,以免打造兵器和操練聲被外人聽見。
燕王對當時的民心向背不甚有把握,道衍卻很有把握地說:「臣知曉天道,我們做的事是順天道的,民心自然會順從。」
關於靖難之役,道教及明人札記中都流傳著「真武助燕王」的典故。在《御製真武廟碑》和《野記》中都記載著這樣的神奇故事:朱棣經常問道衍起兵時機是否成熟,道衍每每說還不到時機,等有天兵來助方可。突然一天,道衍稟報:「明日午時,天兵應至。」
次日午時,朱棣發兵時,抬頭看見空中布滿了穿著盔甲的天兵天將,主帥正是玄帝真武,忽然間,士兵們看到朱棣髮散披面,顯玄帝像。原來是道衍請來真武為燕王助戰。
《明史》記載,建文元年(1399)七月七日,燕王決定起兵,當晚有大風,燕府屋上的瓦墜落在地,道衍隨即對士兵們說:「此為大祥之兆,飛龍在天,呼風喚雨;黑瓦落地,將要換成黃瓦了。」
靖難之役三年,道衍沒有親臨戰事,而是受命於朱棣,看守北京,撫民安兵。而每遇戰況不明、無法決斷,朱棣都要向道衍問策。攻下南京後,道衍被列為功勞第一。
身入世而心無塵
朱棣即位後,道衍被授予僧錄司左善世,正六品官職。永樂二年,道衍被封為太子少師,官二品,御賜名廣孝,恢復俗姓姚。
明成祖命令姚廣孝蓄髮脫僧袍還俗,姚廣孝沒同意。為了遵從朝廷的禮制和尊重朱棣,姚廣孝上朝穿官服,退朝則穿僧服,人稱「緇衣宰相」。
皇上又賞賜他兩個如花似玉的宮女,道衍退回。朱棣對他愈加敬佩,讓他輔佐儲嗣朱高熾。成祖數次北征進駐北京,姚廣孝皆在南京輔佐太子監國。永樂五年,朱棣將皇長孫瞻基交給姚廣孝,囑咐說:「凡經史所載孝弟仁義與夫帝王大訓,可以經綸天下者,日與講究。」
永樂二年六月,江南蘇浙一帶發大水,民眾受災,糧食告急。永樂大帝派姚廣孝賑災,說:「我們穿的吃的,都是百姓生產提供的,如今百姓缺衣少食,不能不體恤啊。只有卿能體諒我的憂心。你到了災區,不要考慮國庫銀兩,要仁政,儘管資助百姓。」
姚廣孝領天子命後,不顧七十多歲的高齡,冒著夏季的酷暑,不辭辛苦,親自前往縣鄉道賑濟。史載他「督州縣急發米賑濟,思人之饑,猶己饑之」,救災民於水火。蘇湖一帶本為姚廣孝的老家,他將皇上賜給他的銀兩布匹分發給鄉親鄰人,民眾無不感念皇恩。而道衍一生不積家產、淡泊名利的作為傳為美談。
主修《永樂大典》、《明太祖實錄》
永樂元年七月,明成祖命翰林侍讀學士解縉編撰一部包羅萬象的大型類書,解縉組織了150人,用一年半編了《文獻大成》。明成祖發現內容不齊備,令姚廣孝及刑部侍郎劉季箎、解縉負責重修。
姚廣孝牽頭動員了僧道方士等兩千餘人,用四年時間編了《永樂大典》。《永樂大典》徵引圖書七八千種,成為中國古代最大類書和重要文化巨著,也為明朝繁盛文明巔峰之作。
《明太祖實錄》始修於建文元年正月,燕王朱棣登基後三次下令重修,永樂九年十月,以姚廣孝、戶部尚書夏原吉為「監修官」進行第三次重修,至永樂十六年(1418)五月完成。重修後的《太祖實錄》,令明成祖十分滿意,對編修人員進行了四次嘉獎。
博通三教
姚廣孝精通儒釋道三家的學問,他參與編撰《永樂大典》與《明太祖實錄》,足見其儒學基礎之深厚。
姚廣孝與道家的淵源除了「真武助燕王」的傳說外,還有他與道家白雲觀的不解之緣。姚廣孝在京幾十年曾多次遊覽白雲觀,並留下了數首詠贊白雲觀的詩篇。他還經常與白雲觀的道人品茶論道,用姚廣孝自己的話說:「余少頗好異,每慕神仙家。」
姚廣孝讀經十分勤奮,官至二品,仍持戒嚴明,內心清靜,保持著一個出家人應有的勤勉。每日雞鳴時,他就起床誦經,有時日理萬件國事,仍不間斷。
明初程朱理學為官方哲學,而朱熹、解縉、方孝孺等人對佛教多有排斥,為此,姚廣孝曾撰寫長文《道餘論》,引用儒佛經典對排佛觀點進行批評和駁斥。姚廣孝還撰寫了《佛法不可滅論》,引經據典,告誡世人「佛法不可滅」,滅佛、排佛徒勞無功。
姚廣孝作為一位游離於出世入世之間的修道者,其悲憫他人的心境,往往超脫世俗爭鬥。他曾提前勸誡朱棣:「方孝孺是不會投降的,但是不能殺他,殺了他,天下讀書的種子將要絕了。」
御筆親製神道碑文
永樂十六年(1418)三月二十八日,在慶壽寺,姚廣孝召來他的弟子們,告訴他們自己的離世時辰後,不久即端坐而逝。臨終前,成祖「臨視者再」,並問後事,姚廣孝回答曰: 「出家人復何所戀!」 成祖又問姚廣孝有甚麼後事相託,姚廣孝「終無言」。
姚廣孝離世後,朱棣非常難過,三天沒有上朝。他下詔追封道衍為榮國公,諡號恭靖,並卜葬地西山。姚廣孝的喪禮十分隆重,官民百姓聞訊而來,瞻拜禮敬。喪禮七天,姚廣孝形儀如生者,異香經久不散,得舍利皆五色。
朱棣御筆親製神道碑文,在永樂年間,姚廣孝是唯一一位由皇帝親筆製寫碑文的,朱棣評「廣孝器宇恢宏,性懷沖淡」。碑文最後寫道:「眷惟者艾,深切念懷,乃揚其功德之不可泯者。勒之金石,以詔來人。」
近代高僧虛雲稱姚廣孝為獨庵道衍禪師,並有詩讚曰:「人士垂跡,化非一端。三十二應,順逆觀音。大師如是,敢測尊顏。損己濟世,人神同歡。」◇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