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士袁珙曾給道衍相面:「看你這三角形的眼睛,形同病虎一般,雖然穿著僧衣,眉宇間凝聚肅殺之氣,必是劉秉忠之流……不出十年,和尚當遇明主。」
出家但不遁世的道衍,後來輔佐朱棣奪取了天下。84歲離世,舌根不壞,舍利五色。
少年出家顯奇才
道衍本姓姚,幼名天禧。宋高宗南渡,天禧的祖上隨之從卞梁遷至蘇州。天禧1335年出生,聰穎過人,卻不願繼承行醫的祖業。
1348年,14歲的天禧在妙智庵出家,法號「道衍」,四年後正式剃度,自此穿了一生的僧服。
道衍先學天台宗,後跟隨高僧智及,三年盡得其法。然後他開始在江南雲遊,廣參博究,漸漸聲名鵲起。又過了十年,儒、道、詩文等被佛教稱為「外學」的,道衍也都遍學。期間,他還跟隨靈應觀道士席應真學習陰陽術數、兵略, 亦「盡得其學」。
雖遍學「外道」,道衍也心靜如止水,在禪詩《江頭暮歸》中,他寫道:「江市有塵車過亂,野樵無約燕歸齊。水禽飛斷千林靜,不覺隨鐘度遠溪。」
相士慧眼示天命
洪武六年的某個秋日,道衍遊方參禪於河南少林寺塔林,突然從塔林後竄出一儒巾方士,攔住他的去路,劈頭便道:「和尚你實乃怪哉!」
道衍不解,那人又說:「看你這三角形的眼睛,形同病虎一般,雖然穿著僧衣,眉宇間凝聚肅殺之氣,必是劉秉忠之流。」
道衍聽罷,問:「劉少保感念忽必烈知遇之恩,終成就一番偉業,今洪武大帝已創大明基業,我何來劉太保之功?」
劉秉忠原為武安山一道士,聽虛照禪師勸說而改道出家當和尚,後又被高僧雲海推薦給忽必烈,輔忽必烈成就了霸業,拜廣祿大夫、太保直至一國之相,位極人臣。劉太保精通易數,儒釋道融會貫通,一生被忽必烈信任重用,三大功績名垂千史:助忽必烈打天下、修元典制、主持設計元大都北京。
給道衍算命的,是當時著名的相士袁珙,而後人對比道衍和劉太保兩人的命運,發現確實相似。
面對道衍的發問,袁珙含笑應答:「不出十年,和尚當遇明主。」
幾年後,道衍拜謁了劉太保之墓,詩云:「殘碑蘚蝕文章舊,異代人傳姓氏新。華表不存歸鶴怨,幾多行客淚沾巾。」
又二年,道衍伴高僧宗泐越鎮江北固山,隨口賦《京口覽古》一首:「江水無潮通鐵瓮,野田有路到金壇。蕭梁事業今何在,北固青青眼倦看。」
宗泐一聽,大驚:「這是出家人該說出的話嗎?」言外之意,道衍念不在方外,入世太深。
在持戒循規的宗泐看來,道衍凡心甚重。出家人不落紅塵,只管自尋解脫。但就道衍此生此世的命運來說,入世修行、盡撥塗炭是歷史的選擇,他在《題釋迦佛出山相圖》中云:「大悲願力因無盡,離世間還入世間。」似乎更能說明道衍不同凡響的天命。
緣結朱棣
洪武八年,道衍經宗泐推薦奉太祖詔進京校注佛家經典,三年後又奉旨返還南京。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的皇后馬皇后病逝,在孝陵安葬之後,諸子藩王奏請各選一僧人隨之為馬皇后「誦經薦福」。宗泐又將道衍推薦給了燕王朱棣。
道衍一見朱棣,頓覺眼前一亮、精神抖擻,面前這位英武的年輕人氣宇軒昂、風度非凡,格外與眾不同,頗具天子帝王之氣。
燕王覺得眼前的這位僧人也不尋常,怪而不誕,奇特中有厚重,二人一見如故,彷彿似曾相識。
《皇明通紀集要》記載,道衍對朱棣說:「大王您骨相非常、英武蓋世。如若能讓我跟隨您,我一定奉一頂白帽子給大王戴。」王頭戴白帽,意為「皇」字。
朱棣隨即同意道衍隨自己赴京,一行人馬乘船取道京杭大運河,旅途中道衍賦詩一首,詩中感慨「歷盡風波艱苦際,無愁應只為賓王」。到京後,經朱元璋親選,道衍主持北平城內的慶壽寺,跟從朱棣。
明朝祝允明在其《野記》中記述了另一版本的道衍與朱棣之緣。燕王府的醫士劉觀在雲南鐵佛寺中聽僧人說,姚和尚知道燕府未來事,回來便稟告朱棣,朱棣召見當時已在北京慶壽寺當主持的道衍,道衍用「觀音課」為卜,將一文錢向上拋了兩次,算出朱棣要當皇上,朱棣當時說:「不要亂說。」道衍確認說:「此事確鑿。」
無論哪種版本的傳說,都在說明,道衍註定要協助朱棣成就一番大業。《明史》中記載,為了向朱棣揭示天意,道衍特將二十年前在嵩山認識的相士袁珙請入燕王府,讓朱棣喬裝打扮後混跡於軍兵之中,袁珙一眼便認出其中帝王相者唯有燕王朱棣,袁珙相言:「龍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年四十,鬚過臍,即登大寶矣。」◇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