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了鞏固皇權,先後分封了他的二十四個兒子為藩王。這些藩王被派到全國各地,一部份授以兵權,如燕王朱棣、晉王朱棢等。藩王雖然沒有封地的管治權,但擁有護衛軍隊,可以防禦北邊的蒙古勢力,作為皇室的屏障。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中國明朝的內戰。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因為太子朱標早逝,其子朱允炆作為長孫繼位,是為明惠帝。惠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採納了齊泰、黃子澄的建議,對各地諸王實行「削藩」政策,並在北京周圍部署兵力,準備削除諸王中勢力最為強大的燕王朱棣。
燕王朱棣知道自己也將成為「削藩」政策下的犧牲品,在謀士姚廣孝的策劃下,在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以「清君側」(指惠帝身邊的齊泰和黃子澄)名義起兵,稱自己的舉動為「靖難」(「靖」即「平定」,「靖難」代表「平定禍亂」)。
朝廷方面,由於明太祖晚年誅殺了不少良將,導致惠帝手下缺乏將才可用,只好派年近古稀的老將耿炳文率兵北上討伐。
面對朝廷軍隊,朱棣趁中秋夜採取突襲的策略,打敗耿炳文的前鋒部隊,隨後並大敗耿軍於滹沱河。
耿炳文戰敗,惠帝改以李景隆為統帥,增兵至五十萬人。李景隆是開國元勳李文忠之子,但素不知兵,齊泰反對李景隆接任,然惠帝堅持己見,不聽其建言。
◎ 朱棣直取南京 破城稱帝
李景隆戰敗,朝改封盛庸為平燕將軍。十二月盛庸在東昌(今山東聊城)大破燕軍,燕軍損失數萬人及大將張玉,此役是朝廷軍隊自開戰以來首次大捷,燕軍退回北平。
此後,朝廷軍隊一直無法平定朱棣燕軍,然而燕軍雖然取得多次勝利,但因兵力不足,無法固守太多得手的城池,僅能據有北平、保定、永平(今河北盧龍)三府。朱棣深感南軍兵多勢眾,曠日持久,攻防俱難,因此便計劃直搗京師。
此時正好有不滿朝廷的南京宦官投奔朱棣,並告之京城守備空虛的實情。朱棣於是放棄在北方逐城攻擊的策略,率軍直趨南京。
六月,朝廷長江水師叛降燕軍,朱棣率軍渡江直取南京,谷王朱橞和李景隆等人開南京城門投降,朱棣隨即即位,改元永樂,成為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是為明成祖。
燕軍入城之時,宮中起火,混亂中明惠帝下落不明,成為歷史懸案。
◎ 山海關之戰
明朝末年,衰弱的國勢受到兩股強大勢力的威逼,一個是李自成大軍的猛攻,另一個是關外清軍的虎視眈眈。
清攝政王多爾袞自從掌軍政大權之後,看到明朝國勢已衰,於是親率十五萬大軍攻打明軍,而當時李自成軍也正向北京開戰,明朝岌岌可危。
此時,吳三桂身為明朝寧遠總兵,率軍四萬駐守山海關。山海關由於位處京師之門戶,地理位置重要,素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由於京師告急,朝廷命吳三桂火速救援。吳三桂行至河北一帶時,崇禎帝已自縊的消息傳來,吳三桂恐局勢將有變數,便急急返回山海關,按兵不動。
另一方面,李自成所戰皆勝,明朝各地守將多降附李自成,但吳三桂卻遲遲沒有動靜,仍在猶豫之中,李自成很明白山海關的險要及爭取吳三桂歸降的重要性,於是便派明降將唐通去勸降吳三桂。
唐通領兵八千人並帶著厚禮,前往吳三桂營中。吳三桂看明朝氣數已盡,經過再三思考之後,終於決定要投降於李自成。他讓唐通幫他暫守山海關,然後親自往見李自成。
不料在途中遇到來自北京的親人,方知愛妾陳圓圓竟被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強佔,父親吳襄也被拷打拘禁。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怨恨難消,立即返回山海關,誓與李自成不共戴天。
李自成招降未果,下令白廣恩征討吳三桂,結果大敗。李自成決定親征,一方面帶上吳三桂父親吳襄,希望藉父子之情使他改變心意;另一面做好武力解決的準備,率十萬大軍,出兵討伐吳三桂。
面對李自成軍浩浩蕩蕩前來,吳三桂衡量局勢,覺得寡不敵眾,於是急忙派副總兵楊珅向清軍乞師求救,他致書給多爾袞,表明願意投降清軍,請求援助。
其實早在崇禎帝縊死煤山後,就有人勸多爾袞出兵與李自成爭奪天下,只是多爾袞認為清軍多次圍攻北京沒有成功,而李自成一戰就攻破北京,可見李自成擁有強大的戰力與不可輕忽的謀略,所以多爾袞不敢輕舉妄動。
但謀士范文程認為:李自成雖「擁眾百萬,橫行無忌」,但因屢戰屢勝,其兵必驕,驕兵必敗。
明朝降將洪承疇也告訴多爾袞:「李自成軍戰力雖比明軍強,但仍不足與清軍訓練有素的八旗匹敵。」
於是多爾袞決心出師,他由密雲、薊州南下,準備與李自成爭天下。
只是,在出征的第六天,吳三桂突然派來使者乞降救援,吳三桂在信中寫著:「三桂受國厚恩,憫斯民之罹難,拒守邊門,欲興師問罪,以慰人心。奈京東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王以蓋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會,誠難再得之時也。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協、西協;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則我朝之報北朝豈惟財帛,將裂地以酧,不敢食言。」
多爾袞大喜,於是率師兼程從連山、寧遠向山海關前進。
由於李自成攻山海關甚猛,戰至第二天清晨,山海關北翼城上的守軍死傷近半,不少李自成的士兵乘虛攀城而上,城上守軍被迫投降,吳三桂相當焦慮。此時,多爾袞軍雖已到達山海關外,但因李自成與吳三桂雙方戰況激烈,清軍暫時按兵不動只先觀望。吳三桂眼見情勢危急,只好冒險親到距城一公里處的清軍營中會見多爾袞,說願意剃髮稱臣,請求清兵救援。
多爾袞對吳三桂說:「汝等願為故主復仇,大義可嘉。予領兵來成全其美。先帝時事,在今日不必言,亦不忍言。但昔為敵國,今為一家。我兵進關,若動人一株草、一顆粒,定以軍法處死。汝等分諭大小居民勿得驚慌。」
多爾袞與吳三桂協議:吳三桂軍在內接應,以肩繫白布條為標誌,開山海關迎多爾袞的八旗大軍入關。
返回後,吳三桂依計開山海關迎清軍,清軍從南水門、北水門、關中門三路進關。李自成沒想到吳三桂會讓清軍入關,面對突然的大軍壓境,李自成軍慌亂潰敗。
李自成一路敗退至永平,清、吳軍仍緊追在後,李自成見勢不可挽,又對吳三桂引清軍入關甚為痛恨,於是殺吳襄洩憤,回北京之後,又殺吳三桂全家三十四口。後來,李自成在江西被忠於明朝的程九伯勢力殺死,身首不知何處,身後事成謎。
山海關一戰,關係著明朝滅亡之後由誰接替天下大位。原本看好的李自成,由於吳三桂忽然的引清軍入關,而出於對清軍入關助戰毫無心理準備,同時缺乏對清軍騎兵作戰的經驗,雖然實力堅強,但最終仍為清軍所敗。清軍也從此役之後,得以順利進駐中原,建立大清王朝,接掌了明朝之後的中華江山。◇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