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會增加骨折的風險,特別是髖部骨折,會使老年人在1年內的死亡風險增加2~5倍。台灣心醫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國斌,在新唐人《健康1+1》節目中介紹了骨質疏鬆症狀、成因和預防方法。

骨質疏鬆症是世界上最常見的、與老化相關的骨骼疾病,其特徵是骨密度低、骨組織微結構惡化和骨強度下降。這會使骨骼變得極度脆弱,即使是輕微的跌倒或碰撞,也會大大增加骨折的風險。

人在成年後,骨骼仍會不斷重塑,骨質流失量與新骨形成量基本相同;但隨著年齡增長或其它原因,新骨形成量逐漸不足以補足骨質流失量,就會導致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常被稱為無聲疾病,因為大多數人直到發生骨折才知道自己患有骨質疏鬆。骨折是骨質疏鬆最常見的併發症,50歲以上的女性中有三分之一、男性有五分之一會因骨質疏鬆症而骨折。

吳國斌表示,骨折一般可分為「椎骨性骨折」及「非椎骨性骨折」兩大類,前者多發生第11、12胸椎及第1、2腰椎;後者常見於橈骨遠端及髖部,其中髖部骨折的病情最為嚴重。

髖部骨折的嚴重性

髖部骨折(hip fracture)是指在股骨近端的骨折。它發生的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髖部骨折在老年人群中發生率高,死亡率也高。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美國每年約有30萬宗老年人因跌倒致髖部骨折入院病例。2019年,美國83%的因髖部骨折死亡個案,都是由跌倒造成的。

根據臨床統計,有20%至24%髖部骨折傷者在髖部骨折之後1年內死亡,而且之後5年仍有較大死亡風險。

吳國斌解釋,髖部骨折後的死亡率之所以高,有多方面原因。首先,由於髖部骨折後傷者不良於行,導致活動量變少,身體的代謝變差,體力及抵抗力快速下降;另外,髖部骨折後患者會很疼痛,可能會吃很多止痛藥,這些藥物的副作用會傷到胃腸、腎臟、心臟等,會使身體越來越虛弱;大多數傷者可能需要長期臥床,而臥床容易為患者帶來褥瘡,及泌尿道感染和肺栓塞等致命疾病。

造成骨質疏鬆的因素

吳國斌說,造成骨質疏鬆的因素可分為兩大類:

(一)固有因素

人種,如白種人和黃種人患骨質疏鬆的比例比較高;體格瘦小,這些人往往營養吸收不好;年紀大;家族有老年性骨折史;女性停經之後,荷爾蒙水平下降,容易患骨質疏鬆。近75% 的髖部骨折發生在女性身上,是男性的近3倍。所以中老年女性尤其要注意預防骨質疏鬆。

(二)非固有因素

(1)生活習慣:如吸菸、過度飲酒、大量攝取咖啡和茶、不當節食減肥、飲食過於清淡、較少運動等。

(2)營養:飲食中營養失衡、蛋白質攝入過多或不足、高鹽飲食、體重過低、缺鈣或缺維生素D。

(3)疾病:慢性胃腸功能紊亂、肝腎功能不足、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及卵巢、子宮、胃、腸切除者。

(4)藥物因素:如腎上腺皮質激素,一般用於治療哮喘和關節炎等疾病,但如果服用時間超過3個月,就很可能出現骨質疏鬆。接受這種類固醇藥物治療的患者中,有30-50%可能會發生骨折

其中生活習慣和營養失衡,是我們最可以通過調整來改變的。

骨質疏鬆的症狀

吳國斌說,骨質疏鬆雖然很難注意到,但從生活中某些動作和現象,仍然可以觀察到。比如:

1.腰背痠痛:經常出現腰背痠痛,且在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時加劇,例如久坐、久站等。

2.椎體畸形:由於椎體退化壓縮變形,可造成駝背,不能平臥,脊椎縮短。

3.呼吸系統症狀: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因駝背胸椎壓迫,自主神經傳導不順及肋骨開闔不利所致。

從中醫角度看骨質疏鬆

吳國斌說,骨質疏鬆症就是骨代謝功能障礙,即造骨細胞數量減少,而破骨細胞數量增加,令骨質流失。

中醫認為,骨質疏鬆症就是人體的氣、血(能量和營養)不足,臟腑功能衰退造成的;另外,骨質疏鬆患者往往少動,那麼營養就很難輸送到骨頭裏面,同時刺激骨頭讓它增加骨密度的因素就也會減少。

中醫講,腎主骨,骨頭的健康狀況與的關係最為密切,亦與有關。脾主肌,若脾功能差,能量和營養就會不足,會造成肌少和萎軟;肝主筋,肝血(營養)不足,筋就會因營養不足而無力。

中醫治療骨質疏鬆,會用一些健脾、補充營養和能量的草藥,其中的蓮子、山藥、大棗、白扁豆等,都是營養豐富的食物,在亞洲食品店都能買到。

所以,要想增加骨密度,就要使肌肉和筋都強健起來,不能只注重補鈣,還要補充一些蛋白質,增加運動。

運動強化骨密度

骨折可能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會導致疼痛、殘疾、喪失獨立性生活的能力,所以預防骨質疏鬆症很重要。運動是很有效的強化骨密度的方法。吳國斌建議:

1.增加日常運動,這樣會給骨頭一個縱向的刺激,會讓它更強壯;

2.鍛煉肌肉,使其強壯,那麼肌肉裏面通到骨頭裏的血管,會增加骨頭營養的輸送;

3.老年人要多做平衡訓練,以防跌倒,增加骨折風險;

4.吳國斌獨家運動: 踮腳尖、蹬地+雙手搓腰運動,這個運動可以增加小腿肌肉韌帶強度;縱向刺激使骨密度增加;同時雙手揉搓腎俞穴,可以補腎強精。另外,還可以踮腳尖向前走或倒退走,每天5~10分鐘。

食療防骨質疏鬆

預防骨質疏鬆,飲食也很重要。吳國斌說,人們一講到改善骨質疏鬆,就先想到補鈣,多曬太陽,讓更多的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另外,除了鈣和磷,還需要補充蛋白質,這會讓骨頭更有韌性,降低骨折風險。所以預防骨質疏鬆需要平衡飲食,他建議:

1.好的食物:牛奶、豆類和瘦肉,都是蛋白質的好來源;小魚乾和蝦米是良好的鈣的來源;黑芝麻醬、核桃和雞蛋,都可以補鈣,而且有強腎的效果;紫菜、海帶和香菇,也都有強腎功效。

2.避免鈣的流失:要避免吸菸、喝酒;不要喝過量的咖啡和濃茶;不要喝碳酸飲料;不要吃過多的鹽和蛋白質;避免熬夜或心理壓力過大,因為這樣會造成身體慢性發炎。

3.黑芝麻與核桃各250克,打成粉,加黑糖50克,每天吃兩次,強腎、補鈣。

4.豬脊骨,加豆腐、雞蛋和蝦米,蔥薑蒜適量,煮湯,補鈣、壯骨。

5.吳國斌獨家秘方:豬尾骨+健步丸,煮湯喝,臨床上3天就能緩解腰痠背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