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聊到一半,突然想不起「合適的詞語」是甚麼,這樣的「忘詞」現象經常被認為是認知能力下降、失智的前兆,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語速變慢是失智警訊

加拿大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忘詞」其實是正常的老化現象,而「語速變慢」才是真正的失智警訊。

此項研究是加拿大灣巒醫院(Baycrest)和多倫多大學合作進行的高齡研究,針對125位18歲~90歲的受試者,進行圖片識別、圖片描述和認知能力的評估。

研究結果發現,隨著年齡增長,語言能力會出現衰退,所以受試者在說話或書寫時,會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找到合適的詞語,但這不代表他們整體認知能力衰退,或是出現失智徵兆,反而這是正常的老化現象。

此項研究主持人灣巒醫院介入性認知神經科學研究主席傑德•梅爾策(Dr. Jed Meltzer)認為,受試者為了尋找正確詞彙的停頓次數、停頓時間,與大腦的執行功能沒有明顯關係,無法代表失智的風險和程度。

相反地,受試者說話的速度越慢,通常與身體的執行功能愈差有關,而且失智的風險也愈高;換句話說,「說話速度緩慢」比「找詞困難」更能反映大腦的健康狀況。

研究結果顯示,一旦平時講話的速度改變,可能反映大腦出現變化。梅爾策也表示,無論說話是否停頓,正常語速的減慢才是大腦健康變化的更重要指標;說話語速應該作為標準認知評估的一環,有助於醫師在臨床上及早發現認知能力下降,並幫助熟齡族群維持腦部健康。

經由此項研究證實,「說話忘詞代表可能失智」這樣的理解可能有誤,因為時常停頓、忘詞只是老化的一種表現,並不一定代表失智,而認知能力也未必下降;所以對於那些經常說話忘詞、擔心自己失智,但說話速度依然正常者,或許可以放心一些。

在過去的研究中也發現,一種舌尖現象(Tip-of-the-tongue syndrome)——明知要說甚麼,卻說不出口,這與認知障礙症沒有直接的關係。

還有一些科學家認為,此項有關「說話語速」的發現,有助於開發特定的檢測儀器,才能及早掌握患者的腦部健康狀況,預防更嚴重的失智問題。

多說外語能預防失智

雖然此項研究指出語速與失智有關,但科學家也提醒,目前還無法證明「進行提高說話速度的訓練」可以預防失智。

除了調整飲食、保持運動和增加腦力訓練之外,目前專家普遍認為「多說外語」也是預防失智的好辦法。

《紐約時報》曾經報道,法國布羅卡醫院的雙語和腦部健康研究專家凱特琳維爾(Caitlin Ware)表示,其實不需要太在乎學外語的年齡,或是學習了多少種外語,更重要的是使用外語的頻率,以及是否經常在生活中使用和切換多種語言。

說多種語言對認知能力的益處在於必須抑制母語,也就是試圖回想外語中的正確詞彙時,大腦就會被迫進行這種訓練;所以經常使用第二語言者,就會得到更多的認知訓練,而這個過程稱為「認知抑制」(Cognitive Inhibition)。

簡單來說,經常進行認知抑制能增強大腦對認知障礙症引起的腦損傷的抵抗力;當大腦的抵抗力提高時,即使腦健康開始下降,也能延緩認知障礙症的發展。◇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