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氣到爆炸,一邊搖晃瑪歌,一邊對她大吼。她哭了,然後開始生氣:「媽媽,你沒有權利這樣做!」
我馬上停了下來。她是對的,我沒有權利這樣搖晃她,讓她害怕。沒錯,我在生氣,但那真的不是傷害她的理由(因為,在面對自己的母親時感到害怕,是非常嚴重的心理傷害)。
我聽了女兒的話,怒氣立刻降溫。我向瑪歌道歉,並把她抱在懷裏,讓她安心。
另一次,不知道甚麼原因讓我突然對她說:「你真的很讓人受不了!」
她看著我,反駁道:「媽媽,你沒有權利這麼說。」
「沒錯,寶貝,你說的對。」我坐到她身邊,繼續說:「我沒有權利跟你說這些尖銳的話。我說這些話是因為我失控了。但那是我的憤怒,我應該說『我很生氣』,而不是批評你。如果我說你讓人受不了,我會傷害你,那也不會對我需要的安靜有幫助。對不起。」
沒有人是完美的,而且我們都很習慣把自己的困難投射到他人身上。所以,認為這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是不切實際的。重要的是,允許孩子感受和說出那是不公平的。這樣一來,他正當的憤怒能把我們拉回現實,我們可以意識到自己怎麼了,並為此道歉。這麼一來將沒有人受到傷害。
相反地,如果孩子被大人貶低、傷害、羞辱或嘲笑時不能或不敢回應,如果他不生氣,他會一直覺得被貶低、羞辱或嘲笑,可能會帶著這道傷痕很久。
如果親子關係一直以尊重孩子為主,在某個憤怒時刻拋出的各種辱罵不一定會讓孩子精神受創。但在敏感時期,只要一個不適當的字就可能會烙印多年。所以最好別冒險!
另外,與自己的情緒保持接觸,而不是將它們投射到孩子身上,將能讓父母專注於自己,對自己更有自覺。很矛盾地,想把錯誤歸咎在孩子身上,會讓我們更快筋疲力盡!
與自己有關的正當憤怒
某些父母因為害怕傷害孩子,從來不生氣。他們否認自己的需求,壓抑自己的情緒。這種態度最大的缺點是,孩子會無意識地承擔起父母沒說出來的憤怒,並向外表現出來,但卻不知道這股憤怒從何而來,因為那並不屬於他。孩子可能變成真正的小暴君,只要一點點不如己意就發怒。
與我們常常聽到的恰恰相反,這不是因為懲罰不足或父母不夠嚴厲,而是因為壓抑了憤怒!
我們可以,也應該學著說「我」。試著做一、兩次,看看你身上發生了甚麼,他身上又發生了甚麼。
你在生氣:
1.感受體內憤怒的能量,讓它蔓延全身。停留在身體的感覺中,不要思考。
2.找出你生氣的真正原因。孩子的行為是開關,但原因是甚麼?你覺得無能為力?孩子上學遲到,你上班也遲到時,你害怕老師、孩子或老闆的眼光?你已經受夠自己做了所有家事,老公卻悠悠哉哉地下班回家?你的媽媽又打電話來抱怨她很孤獨或她的靜脈曲張?你累壞了,你多希望可以看電視上的比賽轉播?
或許光是意識到原因就能瞬間熄滅你的憤怒,並把你的能量導向應得的人。然後,告訴孩子你怎麼了。如此一來,他也能學著這麼做。
或者,怒氣持續在你身上累積,然而:
1.它與你的孩子無關。請接著看第三點。
2.告訴你的孩子你對甚麼事生氣。請告訴他真正的理由,不要害怕你的伴侶、父母或婆婆等人的形象受損。你更應該保護的是孩子看待他自己的形象,不要把與孩子無關的事歸咎到他們身上。
告訴孩子你需要獨處幾分鐘來宣洩憤怒。到另一間房間去,需要的話,到廁所去,然後大叫!他們之後也會在需要時到這個房間去。待在「洩憤坐墊」前,想像你的面前正是那個讓你痛苦的人。就像他(她)在那裏一樣,對他(她)大叫、大哭,需要時,拍打坐墊來發洩你的壓力。
只要是有意識的去做,而不是被不受控制湧出的衝動驅使,大叫、高聲表達是非常舒服的,尤其能讓人感到解脫。
如果你無法到另一間房間,請注意不要對著孩子吼叫,而要提醒他們:「我很生氣,這不是你的錯,而是因為……(講出真正的原因),但我現在需要大叫。」然後背對他們,大叫「我真的、真的、真的受夠了!」
發洩憤怒後,花時間談談:
「我大叫的時候,你有甚麼感覺?你害怕嗎?沒錯,有人大叫的時候我們會害怕。但你知道那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嗎?你知道是誰讓我大叫嗎?」
學習表達憤怒對他們來說很重要。
請糾正錯誤的詮釋。如果他們說:「你大叫是因為我打翻杯子」,請清楚地回答他真相:「不是,我那個時候生氣了,但你打翻杯子只不過是另一件讓人不高興的小事,我已經因為銀行不願意貸款給我們在生氣了。每個人都會打翻杯子,那沒甚麼。銀行不願意借我們錢也不是你的錯。」(待續)
(網站專文)
(本文摘編自《最好的教養,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理解孩子的情緒風暴,打造良好親子關係的45堂對話課》,遠流出版提供)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