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食具有多種促進健康的作用,能有效降低體重、空腹血糖水平,還可以改善認知功能。不過科學家提醒,斷食不適合某些身體狀況不佳的人。

斷食又稱間歇性斷食,包括隔日斷食、定期斷食、輕斷食等。斷食是一種廣泛被使用的減肥方法,但斷食對身體的作用不只如此。

2024年3月初,《Nature Metabolism》 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12名志願者進行了為期7日的斷食,只喝水不吃食物。研究人員跟蹤調查他們的身體情況,結果發現斷食7日後,這些人的體重平均減掉了5.7公斤。研究還發現,長時間斷食期間,身體的多個器官會發生顯著的系統性變化,超過1,000種蛋白質有明顯的反應。利用蛋白質基因組學方法,研究人員估算了212種蛋白質變化帶來的有益及不利影響,可以為未來有針對性的治療調節提供依據。

共同研究作者蘭根伯格(Claudia Langenberg)在新聞稿中表示,研究證明斷食對健康的益處不僅限於減肥,但這些益處只有在完全限制熱量3天後才顯現出來,比之前想像的要晚。

論文第一作者皮茨納(Maik Pietzner)表示,雖然斷食可能對治療某些疾病有益,但很多時候不適合於身體狀況不佳的病人,希望這些發現有助於今後開發出對患者可行的治療方法。

越來越多研究證實,斷食對治療多種疾病具有益處。

1.治療癲癇

用斷食治療癲癇的方法已有至少2,500多年的歷史。20世紀20年代初,哈佛醫學院開始研究斷食治療癲癇的效果,並且注意到癲癇發作通常在2至3天後得到改善。研究人員發現,體內沒有食物或缺少碳水化合物,會迫使身體燃燒脂肪,改變體內代謝可以控制癲癇。

2.改善認知障礙

斷食可以促進大腦健康。《Nutrients》 雜誌2020年刊登了一項研究,對99名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老年人跟蹤隨訪3年。結果發現,定期進行斷食的患者,認知功能發生了積極的變化。研究人員表示,斷食可以透過生酮作用來幫助改善認知功能,酮體具有神經保護特性,可以增加神經元在缺氧、缺血等病理條件下的存活率。

另一項研究發現,健康受試者從黎明到日落進行斷食,連續30日之後,β-澱粉樣蛋白前體(APP)比斷食前顯著減少。β-澱粉樣蛋白是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中澱粉樣蛋白斑塊的主要成份,被認為是阿茲海默症的主要成因之一。

3.輔助癌症治療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2020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將131名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在進行新輔助化療前及化療期間的3天內,分別進行模擬斷食和常規飲食。結果表明,模擬斷食組患者更有可能達到腫瘤細胞減少90%至100%的效果。此外,模擬斷食還能顯著減少化療引起的T淋巴細胞DNA損傷。

另有研究表明,化療前斷食2至4天,可以保護正常細胞、小鼠及潛在保護人類,免受化療藥物的有害副作用。此外,斷食與化療相結合,能延緩多類腫瘤惡化,包括乳癌及神經膠質瘤。

4.改善糖尿病

空腹能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有研究提到,斷食有可能將1型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的風險降至最低,降低血糖波動的幅度,以及改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肪代謝。

《JAMA Network Open》期刊2018年刊登的一項研究中,患有2型糖尿病的成年人,每周中有2天輕斷食,為期12個月。結果發現,輕斷食明顯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

另有一項病例報告顯示,3名使用胰島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斷食治療方案1個月內,3人都完全停用了胰島素。

5.降低患心臟病機率

對於肥胖者來說,斷食可能是降低患心臟病風險的有效飲食策略。有研究顯示,進行隔日斷食8周後,肥胖受試者的體重、脂肪量、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甘油三酯濃度均有明顯下降,表明隔日斷食對肥胖族群有心臟保護作用。

哪些人不宜斷食?

儘管斷食可以為身體帶來多種健康好處,但並非適合所有人。如果正在考慮斷食,請務必與您的醫生商談。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主任 Frank Hu 在其院校網站文章中提醒,對於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的人來說,不吃飯和嚴格限制卡路里是很危險的。此外,服用治療血壓或心臟病藥物的人,也可能更容易因斷食而出現電解質異常。

台灣營養師李婉萍在其個人網頁發表文章提醒,正值成長發育期的兒童或青少年、有高熱量需求的婦女或運動員、體重過輕、現有或曾有過飲食失調病史者,均不適合斷食。◇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