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4拍4家族》的設定,相當反映香港現況。主角是個樂隊成員:爸爸在壯年時離家出走北上搵食,到今天退休才回流返港;他也曾經是個風光一時的樂隊成員,但隊友現正打算移民,為了子女前途著想;主角的舊隊友,選擇嫁去外國;主角的新隊友,發現上大陸才有生存空間。數來數去,只有主角堅持留低,不過,她開始失憶。
香港像一塊被四方八面爭相遺棄的土地。我在12月滿城聖誕節的氣氛之下,身處異地,才看到這套電影。看到結局,角色們身處山頂,眼前是香港夜景,彷彿唱出一首首輓歌,特別感慨。
不說甚麼,要在聖誕節找一套開開心心的港產片普天同慶,原來已經不可能。連《金手指》也選擇在聖誕過後才全球上畫。曾幾何時,那是理所當然。早在 80 年代中,賀歲檔期固然會有《福星高照》(1985)、《恭喜發財》(1985)等好意頭應節電影;對聖誕檔期的重視程度,也不遑多讓,例如《聖誕快樂》(1984)、《聖誕奇遇結良緣》(1985),是擺明車馬為聖誕節度身訂造。食個聖誕大餐,睇睇燈飾,看套港產喜劇,是沒有經濟能力出埠渡假的基層家庭的最佳娛樂。
之後,有周潤發與周星馳,香港人不用害怕沒有所謂的聖誕大片。比較深印象包括《英雄本色II》(1987)、《賭神》(1989)、《武狀元蘇乞兒》(1992)、《賭神2》(1994)、《食神》(1996)。1990年尤其精彩,《阿飛正傳》大戰《賭俠》,不少觀眾在聖誕假期看完《阿飛正傳》目瞪口呆後,火速跑去排隊買票看《賭俠》尋找心靈慰藉。包括我。
千禧年後,香港電影市道低落,傳統的黃金檔期界線已逐漸模糊,在聖誕檔期上到《無間道》(2002)、《無間道III終極無間》(2003)、《功夫》(2004),是最後的小陽春。大部份年度,是倚賴荷里活大製作撐住。尤其《哈利波特》系列貢獻良多。由2001年《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開始,《哈利波特》電影多數在11月感恩節於北美開畫,香港順理成章押後一個月遷就聖誕檔期。一年一度,家長帶子女入戲院朝聖,是一項充滿儀式感的合家歡活動。
來到今天,先受疫情打擊,再加上編劇及演員罷工的影響,連荷里活大製作的聲勢與產量也大不如前。去年還好,有套《阿凡達:水之道》(Avatar:The Way of Water);今年可憐,打正旗號攻擊聖誕檔期,是《水行俠與失落王國》(Aquaman and the Lost Knigdom),映期一拖再拖,身處 DC 兩個階段的過渡期,像一個無人重視的棄嬰。對家《星願奇緣》(Wish)也沒有好太多,迪士尼動畫處於崩塌期,電影在一個月前於北美開畫,累積票房是慘不忍睹的 5,000 萬美元左右。今個聖誕檔期的大贏家,如果真有大贏家的話,可能是宮崎駿的《蒼鷺與少年》?肯定不是2001年《千與千尋》那樣的老少咸宜。
有在聖誕節附近上畫的香港電影嗎?不介意的話,有幾套新上畫華語電影。一套是《熱搜》,另一套是《河邊的錯誤》。最接近港產片,應該是《莫斯科行動》,至少有劉德華與文詠珊主演,導演還是邱禮濤,有親切感。不過,同樣是劉德華,我可能情願找回《91神雕俠侶》和《與龍共舞》出來重溫。1991年的聖誕節,是劉德華自己打自己的黃金歲月。◇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