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人都在苦苦追尋蓬萊仙境、仙島方舟時,千年古剎「少林」已在空靈寂籟的青山中,秀出一片磊落天心。自北魏開山之後,「少林寺」步入繁華富庶的隋、唐時代。
達摩還沒有到南梁之前,梁朝高僧志公奉命監修高座寺。一天,志公對寺院住持靈觀說:「從西天來了一位大乘菩薩,將要進入我邦。」
隨後,他說了一首讖語:「仰觀兩扇,低腰捻鉤。九烏射盡,唯有一頭。至則不久,要假須刀。逢龍不住,過水則逃。」
靈觀不解其意,就用紙筆記了下來,以作日後的明證。
南梁普通八年(公元527年)九月二十一日,達摩泛海東來在廣州上岸。刺史蕭昂親自迎接,報於梁帝。十月初一,達摩到達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梁武帝親自駕車,恭迎達摩升入大殿,後親自供養。
自從梁武帝登基後,他就廣建寺院,抄寫佛經、塑造佛像,認為這就是最大的功德。不料達摩卻說,這不是真正的功德。梁武帝難以理解達摩,心中不悅拂袖而去。達摩也知彼此機緣不合,便折下一根蘆葦,飄然渡江,進入魏邦。
事先記下讖語的靈觀,事後才明白,原來志公所說「仰觀兩扇」是指蕭氏梁帝;「低腰捻鉤。九烏射盡,唯有一頭」意思是:達摩十月初一到。「逢龍不住,過水則逃」是說達摩不稱梁帝心意,過江而去。
五乳五宗 面壁留影
達摩來到魏邦,進入嵩山。他在五乳峰山頂一處天然的石洞中,獨自面壁修行了九年。
根據寺志(誌)所言,五乳峰在少室山之北,五頂相連逾十里,遠遠而觀,猶如鳳凰張開的雙翼。五乳峰雖是天然形成,卻無意中成為禪門五宗的象徵。又見山頂渾圓,猶如僧人的緇帽,因而被認為是佛門勝地。
達摩面壁九年,洞壁留下了他的身影。此後,千百年來,「面壁石洞」成為文人墨客口耳相傳的一段傳奇。有人說,面壁留影,是達摩精誠所至;有人說,那是達摩修行不生妄念,意志堅如鐵石之故;也有人說,面壁石上的神蹟,何嘗不是達摩的智慧所在!
《少林寺志》曰:「折蘆浮渡江,震旦揭真諦。心非轉法輪,義不立文字。」大意是說,達摩一根蘆葦渡江,在中國揭曉了他所證悟到的理。但因他的使命,不是在轉法輪,所以定下不立文字的規矩,以免干擾後世轉輪聖王下世度人的大事。
般若多羅(禪宗所立「西天第二十七祖」。東印度人)住世時,曾預言達摩將來必緣結少林。他說:「路行跨水復逢羊,獨自恓恓暗渡江。日下可憐雙像馬,兩株嫩桂久昌昌。」
在讖語中,「復逢羊」,喻指洛陽。「兩株」即二木,「林」字。「嫩桂」是「少」的意思。尊者預言達摩會到洛陽,最後禪宗將在少林發揚光大。
達摩面壁的神蹟,恰似一道燦爛的晨曦,為沉醉的世俗灑出絢麗的光芒。
「法輪常轉瑤台月,靈籟時敲玉澗風」。
在廣袤無垠的天宇,法輪轉動著瑤台的明月,也以靈動的天籟之音,吟唱出悠悠的古風。
當世人都在苦苦追尋蓬萊仙境、仙島方舟時,千年古剎少林已在空靈寂籟的青山中,秀出一片磊落天心。少林坐擁千層蓮葉,信手拈起盛開的芙蓉,灑脫的將五片禪葉吹向塵寰。
******
少林自北魏開山之後,步入繁華富庶的隋、唐。盛世天朝的光輝,映襯著帝王將相、名流雅士的超然胸懷。行道宴坐桂月之下,花發鐘鳴相伴繽紛,猶如行雲流水的悠遠空靈,也正從隋、唐士、庶的身上,悄然散出。
在遠離塵囂的嵩山,此時正是青山碧水、禽鳴遠木、花影籠廊般的人間仙境。少林僧眾心與自然靈犀相通,日夜聞鐘參禪,春秋托缽修心。靜臥素舸,神遊天外的桃源生活,將滿山曠野的豁達,都融在心中。
崇佛敬道 大化國風
隋朝歷經兩代三十七年,雖然國運短暫,但兩代國君均是大興佛門,宣揚宏道。隋文帝楊堅即位之初,就有沙門攜帶西域梵語經卷二百多部前來拜見,隋文帝敕命官方尋訪翻譯人員。開皇二年,文帝下詔興建新都,以「大興」為名。
隋文帝君臨天下二十四年,勤政愛民,推行政令也多涉關社稷民生,於是上行下效,國風大化。加之,他崇佛尊道,佛門由此振興,仁風遍及大隋國土。
隋皇崇佛,朝野信仰風靡。隋文帝命人雕刻、鑄造、描繪神佛,都要用心虔敬,他親自率眾瞻仰禮拜神像。
大隋國土,伽藍寶塔林立輝映,信眾禮佛步履接踵。當時出家修行的僧尼就高達三十萬人。各地修建寺塔、塑造佛像、抄寫佛經,濃厚的信仰之風,席捲開皇一朝。
僧中之龍 淨影慧遠
隋朝初年,少林寺的住持是慧遠,他被齊、隋兩朝稱為「僧中之龍」。據說,慧遠天生與佛門有緣。他三歲時,在街上看到托缽化緣的僧人,都會畢恭畢敬地合十禮拜。年紀幼小的他,整天吵著要去寺院。
慧遠父親早逝,他的母親和叔父就整日哄著他,盼他回心轉意。這樣勉強度過了三年時光。慧遠六歲時,再次吵著要去寺院,否則就不吃不喝。母親看他整日發呆憂愁,只好帶他去佛院。這個樂於出家的小童,天生就具有佛緣,一進寺院,便容光煥發,一改憂愁的形貌。只因他年紀太小,寺裏的僧人就教他識字頌詠,學唸經典。
慧遠的第一個師父是曇始。他不僅道行高,武功也極深。他見慧遠天資聰穎,悟性極好,於是在教他佛典的同時,也向他傳授武功。慧遠十三歲時,曇始正式給他剃度。慧遠如願以償,成為真正的小沙彌。◇(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