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穩未?」西貢滘西村村民石錦鴻的話音剛落,白色的快艇就開始加速,眼見碧藍的海水中噴湧出一道洶湧的白浪,水花飛濺在船身周圍,海風呼嘯而過,涼爽氣息撲面而來。一路顛簸,來到石生出生長大的地方——滘西漁民村。這座有著百年歷史的漁村,昔日的漁民幾乎都上了岸,為了下一代的未來,大多數村民都移民外國或到市區工作,但每年的洪聖誕都會齊齊返鄉慶祝,小島最熱鬧的時刻莫過於此。如今島上的「滘西村故事館」可供遊人參觀,成為了解村落故事的一個窗口。
滘西洲是西貢地區最大的島嶼,與鹽田梓一橋之隔,島上的洪聖古廟至少已有150年歷史,曾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2000年文物古蹟保護傑出項目獎」。滘西村的發展,有一位英國人類學家功不可沒,村民都親切地稱她為「華小姐」,在她去世後為她立碑,至今每年都會為她獻花紀念。村民自豪地仍向來往的遊客介紹她的事蹟,小小的島嶼充滿著人情味。
每年的黃曆二月,都是滘西村最盛大的日子——洪聖誕,平日人跡罕至的小島,在洪聖誕期間就會變得水洩不通。因疫情三年停辦神功戲,今年恢復如常,前往小島的客人更是絡繹不絕。
35年深厚情誼 滘西村永遠的「華小姐」
1950年,正值風華歲月的英國學者華德英(Barbara. E. Ward)首次來港,當時她剛從倫敦經濟學院的人類學碩士畢業,在倫敦大學擔任講師。準備著新的研究課題的她選擇親身來到香港進行田野考察,在一個語言、文化全陌生的環境中挑戰自己。初訪西貢滘西村,就給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計劃在此深入進行她的研究課題。
兩年後,華德英來到滘西村住下,村民馬水勝先生一家慷慨借出房屋,接待這位英國客人。在1952年2月至1953年8月間,華德英與村民同吃同住,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當時滘西村被英軍劃分入砲區,供砲兵訓練,牛尾海的砲聲隆隆,讓漁民們不得安寧,砲彈甚至誤擊島民及損毀漁船,一次還誤中村中廟宇後的學校,令人惶恐不安。當時的村民英文不佳,不知怎樣跟政府溝通,華德英知悉後,主動向政府去信要求將砲區轉移,操砲區後遷往較遙遠的火石洲一帶,全靠這封「救命信」。
華德英詳細記錄了陸上客家人及水上漁民的生活,村中廟宇信仰、商店經營情況、捕魚生活、商業模式,如今大家還能從她的文字中感受到昔日生活面貌。榮升為教授的華德英多次擔任訪問學者前來香港,隨後的多年間,華德英也不只是做研究那麼簡單,當了解到村民的生活需求時,都會熱心相助,如幫忙爭取醫療福利、以牌照的形式讓漁民租住島上荒廢的村屋等等,她都很願意代筆、出面向相關部門爭取。華德英的粵語進步飛快,亦是粵劇研究的佼佼者。村民對這位「華小姐」充滿了敬意。
1982年夏季,63歲的華德英來港籌備出版事宜,沒想到這是她最後一次訪港,1983年1月,她因哮喘病逝世於英國劍橋。得悉消息後,滘西村民十分悲痛,特別在村中最重要的洪聖古廟旁為她立碑,每年的洪聖誕也都為她獻花,以紀念她的付出。碑文寫道:「莫華德英博士(生於一九一九年,終於一九八三年),曾在本區滘西漁民村服務三十五年,致力於漁民福利及生活,貢獻良多,深受漁民愛戴,謹此留念。」
凝聚村民的洪聖誕與水仙爺誕
沿海地帶的香港,水神(海神)信仰源遠流長,天后信仰在港最為普遍,還有洪聖、譚公、北帝和龍母都是沿海地區的重要神明,還有漁民社區仍保留著供奉朱大仙、水仙等。如今的滘西村仍保留著兩個重要節日——洪聖誕與水仙爺誕。
走訪滘西村,最重要的建築就是洪聖古廟,以供奉海神洪聖,從古廟正門的石刻推測,該廟宇在1889年以前已經建成,是中式傳統廟宇的兩進三開間建築。廟宇在1950年代曾作學校用途,後經多次重修,最近一次重修是在2000年。如今廟內供奉的神明包括洪聖、財帛星君和水仙爺,村民提及,過去在附近的牛尾洲曾有一間水仙爺廟,但該處被劃分為砲區後,村民陸續離開,廟宇也隨之荒廢,於是將水仙爺供奉在洪聖古廟內。
村民籌備洪聖誕從每年黃曆正月十五開始,村民齊齊返村,透過抽籤的形式選出「緣首」,值理會的工作職位都靠今次抽籤選出。滘西村的洪聖誕與別的村落不同的是,會在賀誕正日前夕舉行醮會儀式,在黃曆二月十二日,村民會進行祭水幽、過關、祭大幽等儀式,以祈求水陸平安。
「食飯先,食飽再做嘢喇!」村民石錦鴻熱情招呼筆者與一眾攝影愛好者到洪聖廟前的空地搭台用餐,村中婦女自製的美味料理有著「家」的味道。仍未入夜,村民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黃曆二月十一日夜間的科儀,威嚴的大士王在海邊立起,舉行超幽儀式後會將其火化。筆者對於滘西村的美好記憶,仍停留在那美麗的黃昏時刻。
洪聖誕是村中最熱鬧的節慶,在洪聖古廟對出的空地還會搭建戲棚,自黃曆二月初十開鑼,演至二月十四日。為了方便善信前來賀誕與看戲,期間大會將安排專船來往西貢與滘西村。筆者在2019年前往滘西村考察洪聖誕時,還有幸在洪聖誕正日的凌晨欣賞了近乎絕跡的「天光戲」,戲班的演員沒有穿上正式的戲服,主要是兩人對台唱戲,由三組演員輪換。如今真的留下來欣賞「天光戲」的觀眾已少之又少,主要是文化紀錄者為主,還有一些村民會在戲棚前燒烤和觀戲。有關「天光戲」的由來,除了酬神外,也與過往交通不便有關,前去偏遠地區的觀眾看完夜場後若要歸家十分困難,留下來看戲也是一個選擇。
到了黃曆二月十三的洪聖誕正誕當日,不少花炮會前往賀誕,運來二十多呎高的大花炮酬神,並有獅隊賀誕,原本安靜的漁民村人頭湧湧,熱鬧非常。正日中午更有由米飯與燒肉炒成的「生日飯」派送,無論是村民還是遊客,都可以排隊領取。午間的神功戲演出後,一眾嘉賓進行「抽花炮」儀式,從過千張花炮券中抽出約三十個花炮得主,寓意吉祥。
滘西村中另一個仍保留的節慶活動是水仙爺誕,在黃曆十月初十進行,據村民描述,水仙爺誕的儀式比洪聖誕簡單許多,主要是村民帶上供品入廟拜祭,然後問杯求平安,最後村民會齊聚一堂,在廟前空地設宴慶祝。
哥爾夫球場保留祖墳 定期祭祖不忘祖先庇祐
滘西村的漁民過世後,會葬於滘西洲北面的風水寶地,並種植「風水樹」,即使漁民已搬離滘西村,仍會定期相聚前往祖墳祭祖。1995年後,香港唯一的公眾哥爾夫球場落成,場內部分滘西村民祖墳獲得保留,因此滘西村民與哥爾夫球場達成協議,可獲批進入哥爾夫球場祭祖,搭乘球場專用車前往祖墳。
筆者於2020年12月跟隨村民石錦鴻前往石氏家族的祖墳記錄植樹祭祀法事,當時因石氏家族祖墳的「風水樹」受損,在西貢鄉事委員會王水生先生協助下,得到哥爾夫球會公司正面回應及作出合理賠償,因而擇吉日前去進行植樹祭祀法事,石錦鴻表示,多年來族人都有祭祖的傳統,哪怕移民他鄉的村民,即使不能出席,也會匯款支持,做人不能忘記自己的根,要感恩祖先的庇佑,讓這個傳統代代相傳。◇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