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象徵著平安團圓的手繪燈籠,今年二月在荃灣石梨坑村的舊屋前掛起,由「石籬改建關注組」舉辦的「石梨坑村許願節」,邀請村民及關注石梨坑村的街坊朋友將祝福畫上燈籠,點點微光守護著村落,盼集結眾人之力守護這片罕有的城市綠洲。近日的石梨坑村人來人往,村民舉辦導賞團、寫生團,向公眾介紹村中歷史及村落被劃入發展項目、村民面臨遷出的近況。

石梨坑村春日鳥語花香的環境。(宋碧龍/大紀元)
石梨坑村春日鳥語花香的環境。(宋碧龍/大紀元)

綠樹成蔭、嚶嚶鳥鳴、彩蝶飛舞、流水淙淙⋯⋯位於葵涌石籬附近的石梨坑村,所處的綠化地帶如同天然的屏障,成為人們暫離喧鬧都市的一片綠土。過去石梨坑村為人所知,多因行山人士到訪金山郊野公園途經,也有非牟利組織與村民合作在閒置農地設立「金山田園」社區農圃,成為城市人的喘息空間。自去年起,一份城規會文件的出現牽動了眾村民的心,這片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和風景,很可能伴隨著轟轟的推土機聲,變得面目皆非。

政府發展計劃如晴天霹靂 部份村民自發建立關注組護村

2022年9月底,房屋署在葵青區議會宣布擬定「石排街公營房屋發展計劃」,選址為5.43公頃的綠化地帶,發展計劃將剷平小山丘後,興建5座住宅大廈,單位數目大約5,400個,預計人口約1.5萬人。項目預計於2029年動工,預計在2034年至2035年分階段落成。如改劃過關,石梨坑村的一、二村,連同金山村共三村都將受到影響,村民將被逼遷。去年11月,地政總署進行人口凍結登記,發展範圍內共有14戶居民登記,他們的遷出限期將不早於2025年第三季。

「石籬改建關注組」製作圖文並茂的宣傳單張,挨家挨戶向村民解說政策將給村落帶來的影響。(石籬改建關注組Facebook)
「石籬改建關注組」製作圖文並茂的宣傳單張,挨家挨戶向村民解說政策將給村落帶來的影響。(石籬改建關注組Facebook)

這一議題引起了部份年輕村民的注意,迅速成立「石籬改建關注組」,將複雜的政府文件整理成圖文並茂的宣傳單張,挨家挨戶向村民解說政策將給村落帶來的影響,並進行了一系列的口述歷史訪問、生態環境調查,透過社交媒體分享、舉行導賞團與大眾講述村中文化,並徵集市民意見簽署申述書。

「石籬改建關注組」密集舉辦導賞團,向公眾講述村中故事。(宋碧龍/大紀元)
「石籬改建關注組」密集舉辦導賞團,向公眾講述村中故事。(宋碧龍/大紀元)

導賞員稱,根據村民口述歷史及村內的墳墓推算,石梨坑村自光緒時期(1875至1908年)就有人居住。到了近代,在1940年代至1960年代間,村落人口劇增,大批來自肇慶羅定的鄉民來到這裏定居,目前仍能找到當年政府批出租用官地的牌照。石梨坑村漸漸發展成了一座具有一定規模的寮屋村。從1964年的航拍圖可見村中大片的梯田,鼎盛期連同金山村住了約2000人,村民以務農、養豬和雞、養蜂等傳統行業維生。1970年代,村中開始有穩定的電力及水供應,村民逐漸發展了一些小生意,如打鐵、石磨豆腐、洗棉胎棉花等等。早期的村民會講收成的農作物到深水埗售賣,後期到石籬徙置區做買賣。

石梨坑村昔日梯田,以務農維生。(石籬改建關注組Facebook)
石梨坑村昔日梯田,以務農維生。(石籬改建關注組Facebook)

如今村中還有約30戶人家百多號人,村民的生活與石籬區緊密相連,面對政府發展方案,村民的反應兩極,有盼望「上樓」的,也有不捨祖輩留下的房屋及自然環境而努力「護村」的。

石梨坑村所處的綠化帶,正是荃灣新市鎮與金山郊野公園之間的緩衝區。(宋碧龍/大紀元)
石梨坑村所處的綠化帶,正是荃灣新市鎮與金山郊野公園之間的緩衝區。(宋碧龍/大紀元)

生態評估結果引人深思 眾起反對該址建公屋

為政府欲改劃石梨坑村所在的綠化地帶興建公營房屋的事件,「石籬改建關注組」大半年間舉辦了一系列教育宣傳活動,在第一輪公眾申述截止日期(1月18日)前,徵集了860份意見,其中有856份屬反對聲音。第二輪的申訴日期為3月24日,村民仍不斷為此努力,聯絡傳媒和市民、環保團體為此事發聲。

春日的石梨坑村鳥語花香,沁人心脾。(宋碧龍/大紀元)
春日的石梨坑村鳥語花香,沁人心脾。(宋碧龍/大紀元)

石梨坑村所處的綠化帶,正是荃灣新市鎮與金山郊野公園之間的緩衝區,發展局和規劃署曾於2017年5月至10月期間安排對葵青區考慮發展的土地進行生態研究,並安排土木工程拓展署進行初步技術研究。報告發現,發展項目範圍內共有6種哺乳類、31種鳥類、7種爬行類、5種兩棲類、49種蝴蝶、10種蝴蜓和7種淡水魚,當中有18種是受保護物種,例如銀耳相思鳥、小棘蛙、赤腹松鼠和獼猴等,另發現5棵土沉香和1棵白桂木。2022年7月至8月濕季,就石排街用地進行第二次生態評估,發現多2種具有保護價值的物種,包括短腳角蟾和水律。基於多項生態研究,土木工程拓展署發出的報告仍認為該範圍的生態價值屬「低」和「中低」,並不會直接影響金山郊野公園的生態環境,亦不會對附近生態環境造成不可接受的影響,可作公營房屋發展。

據香港大學全球變化及熱帶生態保育研究所去年11月的調查,指金山郊野公園一個河谷,在11月尾至12月中出現數千隻紫斑蝶,研究所亦標放超過600隻斑蝶。

石梨坑村一景。(宋碧龍/大紀元)
石梨坑村一景。(宋碧龍/大紀元)

環保團體香港觀鳥會在去年冬季進行了兩次實地考察及生物聲學監測,連同公眾觀鳥記錄以及官方記錄,選址目前錄得67種雀鳥,當中更包括不少依賴樹林或溪流的保育級別鳥種,如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棕腹大仙鶲、領角鴞及鳳頭鷹。香港觀鳥會提出,若改劃成功,將須斬樹超過2千棵,並失去近900米的溪流生境,削減綠化地帶為郊野公園提供的緩衝功能,加劇城市對郊野公園自然環境的干擾和威脅。

3月19日,本地寫生團體「畫下嘢」數十人到訪石梨坑村,藝術家們在參加公眾導賞團後現場寫生,用畫筆留下村落美麗的一面。(宋碧龍/大紀元)
3月19日,本地寫生團體「畫下嘢」數十人到訪石梨坑村,藝術家們在參加公眾導賞團後現場寫生,用畫筆留下村落美麗的一面。(宋碧龍/大紀元)

藝術文化為村落留下美麗記憶

近年來政府開發綠化帶為住宅用地的案例層出不窮,「石籬改建關注組」收集民間聲音為護村做最後一搏,期盼政府能夠考慮撤回有關改劃,善用逾千公頃未納入規劃的棕地和閒置土地來建公屋。

本地寫生團體「畫下嘢」畫家來到石梨坑村寫生。(宋碧龍/大紀元)
本地寫生團體「畫下嘢」畫家來到石梨坑村寫生。(宋碧龍/大紀元)

本地寫生團體「畫下嘢」畫家來到石梨坑村寫生。(宋碧龍/大紀元)
本地寫生團體「畫下嘢」畫家來到石梨坑村寫生。(宋碧龍/大紀元)

活動發起人相信,藝術文化亦是表達眾人心聲的一環,即使爭取失敗,所考證的歷史及留下的藝術作品,將永遠留存,給下一代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3月19日,本地寫生團體「畫下嘢」數十人到訪石梨坑村,藝術家們在參加公眾導賞團後現場寫生,用畫筆留下村落美麗的一面。

藝術家張兆文(Alan Cheung)展示他繪畫的村屋作品。(Alan Cheung提供)
藝術家張兆文(Alan Cheung)展示他繪畫的村屋作品。(Alan Cheung提供)

藝術家張兆文(Alan Cheung)展示他繪畫的村屋作品,蜿蜒的小路通往村民的家,翠綠的樹林包圍著小屋,帶給人寧靜的感覺,他希望手繪作品可以傳達正面的訊息,告訴眾人這是一條有生命力的寮屋村,值得被保護。畫畫過程中,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唐狗「肥仔」不時前來「探訪」,讓他感覺到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快樂。

在Alan畫畫時,村中的唐狗「肥仔」不時前來「探訪」。(宋碧龍/大紀元)
在Alan畫畫時,村中的唐狗「肥仔」不時前來「探訪」。(宋碧龍/大紀元)

有藝術背景的村民為村中房屋畫上美麗的壁畫,將村中的景緻與動物融入畫作中。(宋碧龍/大紀元)
有藝術背景的村民為村中房屋畫上美麗的壁畫,將村中的景緻與動物融入畫作中。(宋碧龍/大紀元)

有藝術背景的村民為村中房屋畫上美麗的壁畫,將村中的景緻與動物融入畫作中,如鮮花、蝴蝶、狗狗和猴子等,鮮豔的畫作吸引著訪客「打卡」,亦從中了解村落的故事。

村屋上鮮豔的畫作吸引訪客進一步了解村落故事。(宋碧龍/大紀元)
村屋上鮮豔的畫作吸引訪客進一步了解村落故事。(宋碧龍/大紀元)

懸掛在村內的手繪燈籠,是今年二月「石梨坑村許願節」的作品,點亮燈籠,映亮一個個願望,有燈就有人,那黑夜中的亮光,在記憶的長河中不滅。無論最後爭取的結果如何,來自眾人的祝福,都為守護村落出過一分力。◇

懸掛在村內的手繪燈籠,是今年二月「石梨坑村許願節」的作品。(宋碧龍/大紀元)
懸掛在村內的手繪燈籠,是今年二月「石梨坑村許願節」的作品。(宋碧龍/大紀元)

手繪燈籠畫傳達村民守護家園的願望。(宋碧龍/大紀元)
手繪燈籠畫傳達村民守護家園的願望。(宋碧龍/大紀元)

手繪燈籠畫傳達村民守護家園的願望。(宋碧龍/大紀元)
手繪燈籠畫傳達村民守護家園的願望。(宋碧龍/大紀元)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