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羹剩飯都可以變成米芝蓮星級美食?窮人家視雜碎為珍饈,當年從內地走難來港的父輩們,在獅子山下歷經風霜,他們有著怎樣的特色家庭食譜?香港社群藝術慈善機構「全人藝動」(Art for All)繼13年前推出的《老爹媽思廚》後,今年再出新書《老爹媽思廚2: 惜福料理小確幸》,將邊角廚餘變身美味佳餚的食譜與眾人共享,四代同堂以食物連結,煮出昔日甘苦記憶。

2010年出版的《老爹媽思廚》與今年年初出版的《老爹媽思廚2: 惜福料理小確幸》。(受訪者提供)
2010年出版的《老爹媽思廚》與今年年初出版的《老爹媽思廚2: 惜福料理小確幸》。(受訪者提供)

疫情下自家煮食成為了生活常態,2020年10月起,「全人藝動」啟動了一項特別的計劃,走訪不同的長者中心,向上一輩學習如何珍惜食材,將「剩食」製作成千變萬化的美食,延續10年前的第一輯《老爹媽思廚》的概念,重在記錄食譜背後的故事。「全人藝動」創辦人梁以瑚(二胡婆婆)參與其中,發掘了許多感人的小故事,尤其是9歲的小廚神做起飯來有模有樣,令她感動不已:「她從小就看著她爸爸煮飯,她爸爸其實就看著奶奶煮飯,這個就是我們說的傳承,當你愛你的家人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傳承這些美味的食物給下一代。」

做起飯來有模有樣的小朋友。(受訪者提供)
做起飯來有模有樣的小朋友。(受訪者提供)

疫下教婆婆「相機先食」 促第二本食譜計劃啟動

「我的兒子、孫子在英國、荷蘭啊⋯⋯他們都不能回來探我,我也沒有心機做美食了。」龍躍頭村的長者嘆了口氣。明愛龍躍頭社區發展計劃的社工聽見後,決定教長者們拍照,請來二胡婆婆和攝影師陳韻芝(Michelle)給他們開設攝影工作坊,請她們製作孩子們最愛吃的食物,教她們拍攝自己做的美食分享給兒孫們。

龍躍頭村的婆婆們提供的食譜被編入《老爹媽思廚2》書中。(受訪者提供)
龍躍頭村的婆婆們提供的食譜被編入《老爹媽思廚2》書中。(受訪者提供)

二胡婆婆開心地觀察著這一切的發生:「婆婆們就做了一些蕃薯餅、手粉啊,Michelle就教她們影相,怎樣取角度,怎樣按鍵,怎樣發送其實就三個步驟,很簡單。不久後,明愛的社工就收到來自兒孫們的『投訴』了,說可不可以讓婆婆不要再影相啦,每一餐都發十幾張相片過去,他們有得看沒得吃,好眼饞啊!」二胡婆婆一邊講一邊哈哈大笑,這樣一來也引發了另一個項目的誕生——延續「老爹媽思廚」的項目,請長者分享他們的獨家食譜,從而回憶往昔,為子孫後代留下食物背後的故事。

湯渣也可以變身美味豬肉丸,長者將秘訣傳授給下一代。(受訪者提供)
湯渣也可以變身美味豬肉丸,長者將秘訣傳授給下一代。(受訪者提供)

湯渣變美味豬肉丸 雞冠與炒雜碎成名菜

除了走訪龍躍頭村,二胡婆婆與團隊成員還走訪全港各區的長者中心、婦女中心收集不同的故事,收集來各式食譜後,邀請廚師將長者口中的食譜重現。

在尋覓食譜時,二胡婆婆還遇到四代同堂的一家人,書中收錄的家族食譜,年齡最大的長者有101歲,他已有曾孫。當中的「跨代工作坊」,長者與孩童的交流,常常會擦出不同的火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做肉碎豬肉丸,這也是上一代的智慧來的。煲湯的湯渣肉很『柴』,爺爺就教小朋友,可以將肉剁碎,加入蒸熟的芋頭,然後再加一些米粉和調味粉,和肉一起攪拌均勻搓成肉丸,然後煎肉丸,好好味的!我們跟小朋友一邊搓肉丸,一邊唱『肉丸歌』,很好玩。」二胡婆婆相信,將「剩食」變成美味也是一種特別的教育:「其實我們面臨著糧食危機,我們要意識到珍惜食材很重要,這個過程也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學會珍惜。」

用蝦殼、蟹殼、魚仔熬的「惜福海鮮湯」。(受訪者提供)
用蝦殼、蟹殼、魚仔熬的「惜福海鮮湯」。(受訪者提供)

「惜福海鮮湯」的原材料。(受訪者提供)
「惜福海鮮湯」的原材料。(受訪者提供)

二胡婆婆講述:「在外國你常常看到一個著名的中餐菜式——炒雜碎,我們在做口述歷史的時候也遇到過長者提到,其實這就是他們過去窮,就到酒樓收集哪些剩菜,也叫『潲水』,那時候揀到甚麼就吃甚麼,在媽媽的巧手下變成可口的菜式,可以養活一家人。炒雜碎就是這樣來的,用菜頭菜尾做的平民美食,現在就是變成知名的菜式了。還有蝦殼、蟹殼、魚骨湯啊,我去問那些西菜名廚,他們做的海鮮飯都是用這些湯作為基礎的。」

如今演化成米芝蓮星級美食的雞冠,過去是人們不要的食材,窮人家帶回家加工。(受訪者提供)
如今演化成米芝蓮星級美食的雞冠,過去是人們不要的食材,窮人家帶回家加工。(受訪者提供)

對於「炒雜碎」的延伸,還有演化成如今的米芝蓮星級美食的雞冠,二胡婆婆提起長者的回憶:「過去酒樓的人擺酒,不吃雞頭和雞腳,他們就會收集那些雞頭雞腳回家,將雞冠切出來做給孩子吃,現在的雞冠已經變成酒樓的名菜了,不是普通人能吃到的。」她提到,新書不只是在介紹食譜,而是給下一輩了解父輩昔日生活的艱辛,在品嚐美味之時,也能體會到他們當年不浪費食物、在艱苦條件下努力生存的精神。

看似簡單的蠔仔粥,背後的故事令人動容。(受訪者提供)
看似簡單的蠔仔粥,背後的故事令人動容。(受訪者提供)

走難故事的延伸 香蕉皮咖哩「惜福料理」

在第一本《老爹媽思廚》中,記載了許多令人動容的「走難故事」,其中的「難民粥」食譜非常簡單,卻反映了一個時代的人情味。二胡婆婆分享:「有長者提到,當年他從福建走難經過汕頭,再沿海下去深圳再到香港,有人就在路邊煲一大鍋粥接濟他,這是他人生中吃過最美味的一碗粥,其實這碗粥只是很稀的白粥,加上幾顆蠔仔,但就是這一碗粥帶給他力量,有愛心的粥見證著一個時代的人。」

南亞裔難民的「香蕉皮咖哩」。(受訪者提供)
南亞裔難民的「香蕉皮咖哩」。(受訪者提供)

由攝影師陳韻芝拍攝的香蕉皮食材。(受訪者提供)
由攝影師陳韻芝拍攝的香蕉皮食材。(受訪者提供)

除了中國人走難來港的故事,其實也還有外國人的走難故事,二胡婆婆30多年來都在做難民義工,接觸過南亞、巴基斯坦、尼泊爾、越南、北非等不同族裔的難民,其中亦有不少令人心酸的故事。今次在《老爹媽思廚2》的其中一道「惜福料理」就來自南亞裔的難民提供的食譜:「一般說到咖哩就是咖喱雞、咖哩牛、咖哩羊,但是沒有肉吃的時候,他們就是將有錢人不吃的咖哩皮當成肉,洗乾淨切塊,拌進咖喱汁中,然後點麵包吃。現在也有醫師研究香蕉皮,其實蕉皮的營養價值很高。但從中我們也看到一種飲食智慧,我們希望將這些故事帶給下一代。」

跨年代戲劇「戲膳藝傳」。(受訪者提供)
跨年代戲劇「戲膳藝傳」。(受訪者提供)

橫跨十多年的「老爹媽思廚」 凝聚有心人

如今已到古稀之年的二胡婆婆,仍然活力四射奔走於各地,與大人孩童打成一片,聆聽他人的故事,很多時候都是在吃喝玩樂中擦出特別的火花。橫跨十多年的「老爹媽思廚」項目最初源自2003年觀塘區牛頭角下邨計劃清拆重建,二胡婆婆就深入社區,與長者舉辦藝術推廣活動,無意中收集到很多趣味食譜,就演變成跨年代戲劇「戲膳藝傳」搬上舞台。一齣舞台劇似乎還不盡興,二胡婆婆覺得這些食譜藏起來太可惜,就構想出書,可是還缺少專業攝影師拍照。

跨年代戲劇「戲膳藝傳」。(受訪者提供)
跨年代戲劇「戲膳藝傳」。(受訪者提供)

已故德國攝影師 Michael Wolf(右一)曾參與「老爹媽思廚」活動。(受訪者提供)
已故德國攝影師 Michael Wolf(右一)曾參與「老爹媽思廚」活動。(受訪者提供)

「我覺得這個世界總是有一些奇妙的安排,我當時正在找攝影師,一天去街市的時候,就看到一個外國人拿著一個古老的相機在拍路邊賣菜的婆婆,那個婆婆生氣地趕他走。我就在這個時候對他很好奇,走過去跟他閒聊起來。」二胡婆婆回憶時多年前的一次偶遇,至今仍難以忘懷:「我很好奇這個外國人為甚麼會對街市的老太太感興趣,他笑著跟我說覺得這個場景很美好,很有興趣記錄這些市井生活。我當下就約他到中環的茶餐廳飲奶茶,跟他分享港式絲襪奶茶的文化,他聽得津津有味。我後來問他有沒有興趣去拍攝一班長者做的菜,他馬上就答應了。這位是德國攝影師 Michael Wolf,我後來才知道,他原來是很有名的攝影師!」她非常欣賞Michael Wolf的拍攝方式,他可以很敏銳地捕捉到長者的生活細節,請長者在輕鬆的環境下做他們日常的動作,定格最自然的畫面。很可惜,這位攝影師在2019年4月離開了人世,但留下的香港生活作品都讓人回味無窮。

已故德國攝影師 Michael Wolf十年前幫忙《老爹媽思廚》書籍拍照。(受訪者提供)
已故德國攝影師 Michael Wolf十年前幫忙《老爹媽思廚》書籍拍照。(受訪者提供)

十多年前的「老爹媽思廚」活動,邀請長者參加。(受訪者提供)
十多年前的「老爹媽思廚」活動,邀請長者參加。(受訪者提供)

《老爹媽思廚》的「私房菜譜」雛形。(受訪者提供)
《老爹媽思廚》的「私房菜譜」雛形。(受訪者提供)

另一個奇妙的相遇是邀請製作「老爹媽」食譜的廚師也有著特別的個性,二胡婆婆形容其中一位年青廚師是「野人小廚師」:「我非常欣賞這位年青人,他從小就受家人影響對煮食感興趣,最特別的是他露營、行山的時候,能夠跟我們分析哪些植物可以吃,哪些菇不能吃,對食材很有研究。」邀請年青廚師參與「惜福料理」的製作,她認為教育意義很深,這些老一輩的傳統理念將傳給下一代,是一件頗有意義的事。

談及出版《老爹媽思廚》系列的初衷,二胡婆婆認為這本書的功勞屬於所有曾經接受過訪問的人:「這本書屬於每一位接受我們訪問的人,包括長者、家庭主婦、愛煮飯的一家人、廚師、攝影師⋯⋯還有我很感謝我的團隊,他們付出了很多,在我退休之前,可以交個美麗的功課!」

小妹妹做「廚藝小老師」,教二胡婆婆煮蕃薯湯丸。(受訪者提供)
小妹妹做「廚藝小老師」,教二胡婆婆煮蕃薯湯丸。(受訪者提供)

*********

透過「老爹媽思廚」項目,二胡婆婆總結出她的「食物哲學」:「其實很多時在越艱難的時候,就是在激發我們每一個人的創意,你會看到我們心裏的那點光,會引你去走你應該走的路,這個和食物一樣,就是你以為我沒有東西吃,但你肯去思考,肯去想,用你的思考,用你的創意,你就會走出一條美麗有創意的路出來!」◇

《老爹媽思廚2》書中的特色「惜福美食」。(受訪者提供)
《老爹媽思廚2》書中的特色「惜福美食」。(受訪者提供)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