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現代人一聽到這個名詞可能就會有點罪惡感,因為糖而衍生出的健康問題不少,例如肥胖、血糖相關的問題等。不過,在中國傳統的養生概念中,糖對身體有不少好處!那麼到底要如何去看待糖呢?

首先我們要分清,現在市面上可以很容易買到,而且用途最廣泛的糖是白糖,就是被精加工至沒有甚麼營養成分的蔗糖。這種糖在古代社會並不存在,嚴格來說它已經不是食物,而是化學物質,所以通常說引起健康問題的糖,主要是指白糖(refined sugar)。

早在1983年1月3日,《華盛頓郵報》曾刊出一篇題為“Sugar-Coated Crime”的文章中提到,在維珍尼亞州東南部城市切薩皮克的青少年拘留所Tidewater Detention Home,曾經進行過一個雙盲試驗,研究白糖對青少年罪犯行為的影響。

研究人員用不加糖的果汁替換下販賣機中的汽水,用蜂蜜替代餐桌上的白糖,不提供預先加糖的穀物早餐,並且以堅果、新鮮水果、花生醬、爆谷代替高糖的甜點和零食,結果發現不斷惹麻煩的青少年人數跌了八成!【1】

白糖對人的行為有如此大的影響,那對身體的影響又如何呢?

大約100年前,德國著名生理學家瓦爾堡(Otto Warburg)就發現,癌細胞嗜好吃糖。後來醫學家們發現,許多癌細胞消耗葡萄糖的速度,是正常組織的50至100倍。癌細胞拚命吸收糖,是為了迅速繁殖和擴散。【2】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糖的攝入與癌症風險增加直接相關。瑞典一項對超過6萬名女性進行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那些飲食升糖指數、升糖負荷高,以及碳水化合物攝入量高的女性,更容易患乳腺癌。【3】

此外,另一項對該群體的研究發現,攝入更多蔗糖及食用更多甜麵包和餅乾,可能與子宮內膜癌風險增加有關。【4】

高糖分還會令大腦中的葡萄糖過多,進而導致認知功能障礙和記憶力下降。馬來西亞一項對1,209名老年人進行的研究發現,糖攝入量(包括含糖飲料、蛋糕和甜點)最多的參與者,在認知測試中得分最差。【5】

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一項研究發現,高糖飲食會增加小鼠體內的有害結腸細菌,減少健康結腸細菌,引起腸道損傷,誘發嚴重的結腸炎。【6】

眾所周知,糖還會導致肥胖。生酮飲食與斷食專家柏格醫生,在他的YouTube影片中介紹過,戒白糖2星期,身體會出現什麼變化。

首先是體重減輕了,臉和腹部會瘦下來,精力更充沛了,餐與餐之間進食的慾望也會降低。糖、脂肪、蛋白質都是身體的能量來源,身體會優先消耗糖,而脂肪就會凝聚在體內無法排走,久而久之造成體重增長。而不攝入糖之後,身體就會開始消耗脂肪。他建議斷糖3天會開始看到成果,其它天然糖例如水果中的果糖及穀物等碳水化合物也要控制,每天的食用量少於50克。

另外,皮膚發炎情況減少了,例如痘痘、皮膚炎等會改善,難看的橘皮組織(cellulite)也會變少。【7】

在傳統中醫理論中,脾臟負責對營養物質消化、吸收及運輸,「甘入脾,多食甘則傷脾」,脾臟功能失調,令身體輸送水分的功能受影響,造成體內的津液停滯。

津液是指身體中的各種生理水液,包括各臟腑組織內的體液,及其它分泌液如胃液、腸液、淚液等。津液與其它精微物質一樣,共同維持了人體的生命活動。

中醫稱這種停滯的津液為痰,它不是喉嚨或肺部出現的那種痰的概念。痰有黏膩、阻滯的特性,在體內會引發其它病變,也會令人體型肥胖。

此外,香港註冊中醫師邱宇鋒撰文說,市面上很多零食、糖果,除糖外還含有其它化學添加劑,這些添加劑有機會令身體出現過敏反應,因而可以導致痰增多。另外,不是所有帶甜味的東西都會生痰,有兩種糖是例外:沒有精加工過的蔗糖和蜂蜜。

邱宇鋒在介紹一款治療風寒咳嗽的「蘇葉紅糖湯」時,特別提到一定要用片糖,不可用冰糖、砂糖代替,如無片糖用少許純正蜂蜜亦可,因蜂蜜也有鎮咳功效,但必須要是純正蜂蜜,不可摻入其它糖分。

中國民間也有不少種類的糖,其實都有各自獨特的療效,我們下一期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