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是一種死亡率高的皮膚癌,醫學界還在研究可以降低死亡率的藥物。[1]但是在三十多年前,一名患上黑色素瘤的老年人——全世界第5位黑色素瘤長在臉頰病例,在西醫束手無策下,轉而向中醫求助。神奇的是,經由中醫治療後,老人臉上拳頭大小的黑色素瘤竟然消失了。
另外,新冠病毒造成的症狀及嚴重後遺症,許多患者也在接受中醫治療後,獲得痊癒。
中醫——這個具有數千年歷史,中國、日本、南韓等亞洲國家都在使用的醫學理論和技術,是如何做到的呢?
中醫治療癌症、新冠等疾病 主要用從兩條路入手
看過中醫的人,一定都有這樣的經驗:當你坐好並伸出手時,醫生一邊詢問有哪些症狀,一邊在手腕上把脈。在新冠疫情爆發前,中醫師甚至讓患者張開嘴巴看舌頭。
古代中醫沒有儀器可以看到病毒、細菌及體內惡性腫瘤。但是,中醫對任何疾病,即使是錯綜複雜的病症,都有一套應變方法。
中醫將疾病發生的原因分為外因、內因和不內外因三種。
外因,就是風、寒、暑、濕、燥、火等因素。又稱外邪。
內因,就是喜、怒、憂、思、悲、恐、驚等精神情緒對身體的影響。
不內外因,則是跟內因、外因無關的因素,如勞累、舊傷、房事過度等。
上海同德堂國藥號醫師胡乃文指出,在治療癌症、新冠這些難解的疾病時,一般是從外因、內因這兩條路徑來探詢病因、並給予治療。
中醫還認為人體有12條經絡,與不同臟腑分別關聯;並依據「陰陽、表裏、寒熱、虛實」的八綱辨證,探求疾病屬性、病變部位、病勢輕重,作為臨床診斷和施治的依據。
找出外因和內因 改善、治癒難解癌症
胡乃文表示,中醫的強項就是看身體被甚麼影響,就去治甚麼。他以自己三十多年前治過的黑色素瘤患者為例,當年這位老年患者是全球第5位黑色素瘤長在臉頰病例,非常罕見又難治,家屬抱持一絲希望,拜託胡乃文治療看看。
雖然胡乃文對黑色素瘤不太了解,但他發現老人臉上長腫留的位置是12經絡裏胃經循行的路徑,推測罹癌原因可能是胃火、胃虛或胃實等與胃有關的毛病。他再讓那位老人張開嘴巴,看到老人的口腔出現嚴重的潰瘍,還有腫瘤。根據觀察到的這些情況,確認患者體內有胃火的表現。
要治胃火,需要洩火或補水。
這位病人年事已高又罹癌,不適合使用洩火的方式。因火屬於能量,洩火會讓患者變很虛弱、沒抵抗力。於是,胡乃文改以補水做治療。他開了名為「甘露飲」的處方,並搭配一點去掉「堅積」(堅實的癥積)的藥,如生蠔、貝母。結果,老人服用兩星期後,臉上像拳頭大小的黑色素瘤就消失了。
老人再回醫院檢查,西醫發現癌症消失很快。最後,因癌症療程完畢,他再為老人補虛,即補充能量,讓他的身體更有活力。
經常治療癌症患者的郭世芳中醫診所院長郭世芳表示,中西醫理論其實能互相參照,有時也會不謀而合。
以乳癌為例,乳癌是美國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西醫認為乳癌跟情緒、飲食、肥胖、遺傳有關。[2]
中醫認為,肝經跟胃經通過乳房,乳癌受這2條經絡影響:
肝經:與身心平衡和情緒有關。中醫講怒氣傷肝,常生氣、情緒容易不穩人會使肝氣受影響,進而感到胸口脹悶、頭痛。
胃經:主要跟飲食有關,比較油膩的飲食會影響胃經消化功能,造成脂肪代謝差而肥胖。西方醫學也發現,脂肪是女性荷爾蒙的原料之一,而女性荷爾蒙中的雌激素又與乳腺癌的病因有關。[3]
郭世芳指出,他在把脈時,有時可以明顯把到肝氣是比較硬的,如果對方的情緒看起來又比較緊繃,就會詢問患者有沒有做常規乳房檢查。有些人就因此發現乳房有問題。
在郭世芳的門診,乳癌患者以金融業、教育業的從業者居多,他推測可能跟這兩個行業的情緒壓力特別有關。他在看診時,會花很多時間跟患者講清原因,並觀察對方的情緒狀態,讓患者能面對自己的問題。如此一來,可避免患者因罹癌帶來情緒波動,又能正向面對癌症,而這有助於肝氣疏瀉。
治療患者時,從乳房良性腫瘤、乳癌手術和化療、後續追蹤等,一定都會使用肝經的藥,並注意胃經的調整。
郭世芳分享了一個例子:
一名七十多歲的老奶奶,發現罹癌時已是乳癌第四期,癌細胞轉移到淋巴,從肩膀到左手臂皆是腫脹、疼痛的發炎狀態。老奶奶沒有動手術,但曾接受過一、二次化療,但化療讓她苦不堪言,便中斷了治療,後續只依賴麻醉類止痛藥。
後來,她來到郭世芳的診所,郭世芳使用柴胡、芍葯,夏枯草、殭蠶等藥材為患者疏通肝經,並結合普濟消毒飲,為患者消腫、抗發炎。
大約過了1~2個月,老奶奶的左手腫脹處已消失。郭世芳使用紅外線熱像儀檢查,發現她的乳房體溫有下降,之前用儀器一照,都呈紅色——發炎的狀態。這個轉變讓老奶奶的心情大為好轉,每次回診都笑嘻嘻的。她在帶瘤生存、持續回診追蹤下,目前已過了五年,身體狀況良好。
郭世芳表示,癌症治療部份,建議可以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醫對患者的情緒和肝氣調理有很大的幫助。
依患者症狀下藥 改善新冠、長新冠症狀
而針對在2019年末爆發的新冠肺炎,中醫也用同樣的方式治癒了患者。新冠出現的時間很短暫,醫學界也在不斷的研究和探尋治療方法。西醫的應對方法是想辦法殺死病毒、阻止病毒發展。而中醫同樣藉由外因、內因等方式去應對這場疫情。
新冠病毒屬於中醫理論的「外因」。加拿大公立學院中醫教授、中醫師劉新生(Jonathan Liu)指出,雖然微觀下是病毒,但反應到人體上是濕熱或寒濕。例如,有些長新冠患者會出現腹瀉、腹脹的症狀,就是濕的表現。觀察這類人的舌頭,可發現白膩厚的舌苔且舌邊的齒痕明顯,這正是體內濕氣重的客觀診斷標準。
劉新生曾治過一個65歲左右的老人家。老人家去年感染新冠,後來持續出現長新冠症狀,膝蓋和腰部冷痛,沖完澡後覺得身體疲勞,平時也覺得疲勞、能量低。劉新生檢查老人的舌苔,發現老人家舌苔白而厚膩;再加上腹診、脈診,判斷老人有寒濕、肝氣鬱結的問題。
「氣可以影響水液的代謝,造成濕氣瀦留,引起疼痛」,劉新生說,患者的氣鬱結,解釋了他的症狀。
於是,劉新生給老人用中藥來扶助正氣、化濕。一個月後,老人的長新冠就治癒了。
最近,他還遇到一名長新冠的年輕人。這名年輕人半年來疲勞、腹瀉,並伴隨掉髮,舌頭有膩苔、齒痕。綜合這一切情況,劉新生判斷患者屬於外因中的寒濕。他給年輕人使用小柴胡湯結合一些具散寒、化濕功能的中藥後,沒多久,年輕人的症狀就已經改善。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小柴胡湯具有免疫調節、抗病毒功能,在這次新冠疫情期間也是經常被使用的中藥處方。[4]
這次疫情裏,治療了許多新冠肺炎患者的詠生中醫診所院長,也常使用小柴胡湯,視患者病情加入不同的中藥材,並搭配由台灣多位中醫師在這次疫情研發出來的清冠一號(NRICM101)。清冠一號有清熱的板藍根和黃芩、能清肺補肺的魚腥草、能消除外因的荊芥和防風等多種中藥材,在這次疫情同樣發揮了很大的作用。[5]
吳建東表示,「中醫的概念不是在治這個病毒,而是在治這個人」。同樣一個疾病,中醫是看患者表現出來的表徵去下不一樣的處方,目的就是將患者體質調回正常狀態,有好的免疫力去對抗病毒。
這個道理也適用於預防新冠肺炎。
中醫認為,體內元氣不足容易會造成病毒上身。一般人的體質多有偏差,只要將這些偏差調回來,就更有能力預防病毒。雖然病毒量高還是會傳染,但即使感染了,身體也較有能力將病毒排出,減輕病情、縮短病程。
吳建東最後分享一個方法,同樣來自古人的智慧——氣功。氣功可讓氣血順暢、補充元氣,有助調回偏差的體質。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