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膝關節出現僵硬、酸痛等不舒服的症狀,可能是因為老化,也可能是腎虛、外傷等原因引起,此時除了針對不同的病因治療之外,中醫師推薦2味藥膳和富含膠質的食物,幫助膝關節回春。

四個膝關節老化的原因

以中醫的觀點來看,造成膝關節酸痛、腫脹、僵硬、無力的常見原因如下所列。

❶ 外傷引起

膝關節受傷,比如扭傷或挫傷,容易造成筋膜發炎或膝關節半脫臼,主要表現為關節充血腫脹、疼痛;如果關節積水,會造成關節腔變窄,功能受到限制,活動下蹲有困難,還會卡卡作響。

建議可以先拍攝X光片,確定沒有骨折之後,可以使用中藥膏貼敷腫脹處,等到腫脹消退,再用中醫正骨手法,把傷筋、骨錯位之處正回來。

❷ 腸胃不好

在臨床上經常聽到患者自述膝關節痛、四肢無力、行走不便,經過把脈之後,發現幾乎都是腸胃不好,當下患者也表示,確實最近胃口不好,容易腹脹,身體很疲倦。

為甚麼腸胃不好會造成膝關節不適呢?當一個正常人,幾天不吃飯,身體軟綿綿,走路都走不穩,如果叫他走樓梯,他根本走不上去,所以腸胃不好的人,吃不多、消化吸收差,哪會有體力支撐身體。

此時就要把腸胃調整好,筋骨關節就會有力氣,關節循環一改善好,關節就不痛了。

建議服用健脾袪濕、活血通絡的中藥,有助於增加體力、強筋健骨,改善膝關節循環。

在此提供一個處方,以四君子湯加黃耆、當歸、蒼朮、懷牛膝、骨碎補、薏苡仁、狗脊、赤芍、獨活等藥,服用一段時間之後,自然能疏通經絡、強健筋骨,也能確保膝關節有力。

❸ 腎虛

腎主骨,腎強就能藏精納氣,骨頭就強健;腎也主水,腎虛容易引起水腫,還會引起腰膝酸軟、疲倦無力。

臨床上治療膝關節酸痛、水腫,以及改善頻尿、眼睛花、容易流眼淚、記憶力減退等症狀,常用的處方有六味地黃丸加狗脊、遠志、五加皮和桑寄生。

補腎也可以用食療方法,常用補腎食物有山藥、韭菜、黑芝麻、黑豆、枸杞子、海參、栗子、核桃、羊肉和雞蛋。

❹ 痺病

「痺」就是血液循環不能暢通,所以關節屈伸不便利。痺病是因外感風、寒、濕所引起,故稱「三痺」 ,即是風痺、寒痺、濕痺。

風痺會引起遊走性疼痛,又稱為「行痺」;寒痺是因為受寒而疼痛,多出現關節冷痛,又稱為「痛痺」;濕痺是痛而重著,覺得膝關節沉重,又稱為「著痺」。

治療痺病常用的處方有三痺湯,出自中醫古籍《醫方集解》,能補氣活血、袪風舒筋,改善手腳僵硬不易活動、手足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

兩味藥膳讓膝關節回春

⓵ 龜鹿二仙膠

龜鹿二仙膠是由鹿角、龜板、枸杞、人參共4味藥材,同時熬膏而成,不但是補氣血的良方,也因為富含鈣質,能強健筋骨,預防骨質疏鬆,治療腰膝酸軟、兩腿無力。

但是有一些人吃了會火氣大,可以加入麥門冬降火;有一些人吃了會腸胃不舒服,可以加入白豆蔻。用龜鹿二仙膠燉烏骨雞,加入懷牛膝、杜仲、黑棗,雞湯滋補又好喝,能強壯腰部和膝蓋。

龜鹿二仙膠
龜鹿二仙膠

⓶ 南瓜核桃濃湯

南瓜核桃濃湯使用的食材有南瓜、南瓜子、核桃和豆漿,做法是將洗淨切成塊狀不袪子的南瓜放在電鍋裏蒸熟,再取出放入果汁機裏,加入烤熟的核桃、豆漿,開機一起打成汁;直到南瓜子和核桃打到很細時,不用過濾,也不用再煮過,就可以直接喝。

南瓜和南瓜子都是抗氧化食物,可以對抗關節老化,減緩關節不適的症狀。南瓜子含有豐富的鋅,有助於改善男性前列腺腫造成的頻尿;女性吃南瓜子,有預防骨質疏鬆的作用。

核桃則能補腎,已經被醫學界公認為抗衰老的食物之一,內含豐富的維生素B、E,能抗氧化、防止關節老化、改善腦循環、增強記憶力和延緩衰老。

有益膝關節的食物

在此分享我的一次經驗:有一天我覺得膝關節不太靈活,就抓了補氣血、強筋健骨的中藥,包括黨蔘、黃耆、當歸、續斷、杜仲、生薑、紅棗、黑棗等,一起燉雞湯。

喝了雞湯之後,沒想到效果那麼好,筋骨恢復靈活,就出去跑步試一試,結果怎麼跑都不會累。

食物中還有魚鱗凍,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對於保護膝關節非常有益;膠原蛋白能黏合身體組織中的物質,維持軟骨結構的穩定性。

魚鱗凍的蛋白質容易分解,也容易被消化吸收,加入黃耆、紅棗、枸杞、百合一起熬煮,可以去除魚鱗的腥味;豬皮、雞腳也含有膠質,對關節有益,能幫助軟骨修復,但是不能吃太多,否則會造成血脂肪過高。

植物性含膠質的食物有珊瑚草、白木耳等,經常食用能保養關節,延緩關節老化,有助於體內自動合成軟骨組織和關節液,進而潤滑關節,並修補受損的軟骨組織。

利用艾灸保健膝關節

再分享我的另一次經驗:我在高中時得了風濕痛,兩膝關節疼痛,原因是有一年夏天,天氣很熱,我把電風扇開得很強,怕吹到頭會感冒,所以把電風扇固定,直接吹兩膝。

就這樣吹了一陣子,等到秋天時,兩膝關節開始隱隱作痛,上下樓梯都會痛,我知道是得了風濕痛。

後來針灸了一段時間,應該說是針灸一段時間,症狀有一些改善,但是還沒根治,服西藥也只是暫時止痛。

於是我就去查找資料,看到一則風濕痛可以用艾條灸足三里穴的文章,接著我就去買艾條,自己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膝眼下3寸,就是在膝蓋凹窩下,用手量約4橫指寬、骨頭旁邊的位置。剛開始灸,也是症狀有改善,但無法痊癒,再去查找資料,看到古書有一段說:「若要安,三里莫要乾。」就是說要在足三里穴灸到起泡,流出組織液來才會痊癒。

我只好忍痛把艾條靠近足三里穴,但不是直接用艾條燒足三里穴的皮膚,而是隔一小段距離,灸到皮膚發紅,隔天才起泡;後來泡破了流出組織液,竟然真的痊癒了。

如果現在也這樣灸到皮膚起水泡,會擔心傷口感染,所以都不這樣灸;其實只要在穴位處,灸到皮膚發紅,不讓皮膚起水泡,同樣有效果。

此外,對於有一些居住在濕氣重之處的人,應該多灸足三里穴,可以增強免疫力,使病邪不侵,身體常保健康。◇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