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陽西下,金色的陽光灑在獨具英倫風情的百年古蹟上,清風拂過白牆紅磚舊建築前的古樹,傳來一陣「沙沙」聲響,似乎在述說著那歷史滄桑。現位於西營盤的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前身是舊西約公立方便醫局,曾為鼠疫病人提供治療,如今為二級歷史建築。就在這棟建築物內,黃競聰博士完成了一本本與西營盤相關的研究著作,西營盤對他而言是獨具意義的地方。
現職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副執行總監的黃競聰(Desmond),不知不覺已經入行14年,對西營盤社區充滿了感情,早在2013年,由蕭國健教授指導的碩士論文《香港島西營盤區之發展——從軍營到市鎮(1841-1903)》就是他對西營盤做的初步研究。
相隔10年後,Desmond再次續寫區內歷史,今年七月出版的《城西溯古——西營盤的歷變》,從西營盤的命名與傳說談起,開埠後港島西部的面貌,熱病爆發與軍營遷移,直到二戰後西營盤的發展。他回憶起兒時隨祖母到訪西營盤的片段:「這本書想獻給我的嫲嫲,我小時候經常跟嫲嫲一同到西營盤辦年貨,她以前在上環的陳意齋工作,離西營盤很近,跟當區的藥材舖、海味舖都好熟,每次來到都是看著她周圍打招呼!」
林林總總的西營盤醫院 港島邊緣的「都市傳說」
Desmond小時候對於西營盤的印象,除了海味街辦年貨外,還有當區的醫院:「我小時候皮膚不好,嫲嫲帶我到這裏看醫生,西營盤有一個分科診所,前身是國家醫院,這裏有皮膚科,我嫲嫲認識到一些護士啊,就帶我去看醫生,我的皮膚也就慢慢好了。」
在《城西溯古》中,Desmond特別用了不同的角度書寫西營盤醫院的特色,從歷史上出現的各類流行病談起,到獨特的醫院建築群,從醫院的發展可以看到香港開埠初期所面對的種種挑戰。小小的西營盤,集中了精神病院、性病醫院、華人婦產醫院(舊贊育醫院),過去的麻風病、鼠疫等死亡率高的傳染病也將病人在當區隔離。
如今的西區社區中心前身為「西約公立方便醫局」,在1894年鼠疫爆發後被提議建立,於1909年落成,在鼠疫流行時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1930年代中期鼠疫開始受控,因此醫局進行改建,地下變成診所,而一樓則變為贊育醫院的護士宿舍。1922年落成的舊贊育醫院,為華籍孕婦提供西醫接生服務,也是區內重要的醫療設施。
區內最著名的一棟建築是19世紀末建成獨具巴洛克建築風格的高街精神病院,這棟大樓中的閣樓傳聞在日治時期作為日軍行刑的場所,對面的佐治五世公園曾經是亂葬崗之地,精神病院在1970年代廢置,又發生火警,大樓被丟空多年,在90年代才改建西營盤綜合社區中心。這棟大樓流傳出不少鬧鬼的「都市傳說」,高街附近也發生過多場車禍,令人不寒而慄。
Desmond解釋,西營盤、堅尼地城是港島區相對邊緣的地帶,港島區的發展最初由中環為核心,洋商、華商集中在中上環地帶,因此一些較為厭惡性的民生配套設施(如醫院、九大欄、焚化爐、煤氣鼓、殮房、墳場等等)就會到比較邊緣的地帶,「這些是賺不到錢的設施,又能夠靠近市中心,這樣就可以有個支援作用。」
納稅比政府收入還多 華人富商李陞留下的足跡
談起西營盤的名人,Desmond認為李陞最有代表性:「很多書籍都記載香港開埠的歷史都會提到他,這個富翁當時在香港納稅超越所有洋商!」他提到,根據《香港政府年報》記載,1876至1881年之間,南北行和金山莊的數目從315間增至396間,華商納稅總額和納稅人數已經遠超過洋商,其中李陞名列第一。1900年李陞去世,遺產高達600萬元,同年比當年香港稅收還多180萬元。
「雖然今日已經很少人再提及李陞,但從西營盤的李陞街、李陞小學和凌月仙幼稚園,凌月仙是李陞的太太,都可以讓人記起當年的歷史。」Desmond在早前寫西營盤歷史時,曾走訪李陞小學,並多方查詢李陞的檔案,考究李氏家族的三代人對香港開埠初期城市發展的影響。他提到,李陞是廣東新會七堡人,是第一批在香港發展房地產的華商,早在1857年就投放大量資金,於港島西區大量買地,除了建碼頭、設倉庫、開銀號外,還通過轉賣土地和房產賺取巨額利潤。在19世紀60年代誕生的「李陞街」和「高陞街」,就是以他本人命名的街道。李陞娶有五名妻子,育有八子,其兒子李寶椿最為人所知。在西營盤興建的李陞小學和凌月仙療養院(現為明愛凌月仙幼稚園)就是李寶椿所捐助,以紀念父母之恩。
另知名的「西環七臺」,由薄扶林道延綿至卑路乍街的學士臺、桃李臺、青蓮臺、羲皇臺、太白臺、李寶龍臺、紫蘭臺,均和李氏家族有關。李寶龍是李陞之子,投資西環一帶,將該區的主道命名李寶龍路,而沿山坡則開闢築建樓群,就有了當下的「西環七臺」,李寶龍最為敬重詩仙李白,因而以李白的詩作和名號命名樓宇。
說不盡的西營盤
近年來舊區重建、地鐵通車,令西營盤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歷史遺跡訴說著舊事,舊區的人情味仍藏匿在一間間老舖中,街道名稱和校舍命名,當中亦有一段段故事。西營盤如一座寶藏,促使了Desmond繼續以不同的角度書寫社區歷史:「對於西營盤,坊間沒有太完整的歷史研究著作,而且常常有以訛傳訛的言論,事實上這裏是香港歷史上很特別的一個地區,我就想再寫這本地區史。」《城西溯古》對比2015年出版的《拾遺城西:西營盤民間文獻與文物選錄》,他解釋,前作以微觀的角度透視西營盤,新書以宏觀的角度梳理西營盤社區的古今發展,點出社區特色。
Desmond透露,《城西溯古》只寫了西營盤歷史的一部分,還有很多話題可以延伸:「其實這本書最初我寫了15萬字,現在刪減到8、9萬字,我將當中比較精華的內容抽出來,給大眾對這個社區有個比較基本的概念。其實還有很多的內容沒有詳細寫,例如香港潮人盂蘭勝會、香港紙紮歷史,這些內容都與西營盤很有關係,我會在另外的書呈現。」
*********
在西營盤工作的十多年間,Desmond見證了地鐵通車對舊區帶來的變化,首當其衝的就是位於東邊街、正街和常豐里的盂蘭節消失,區內的咖啡店、各國餐廳拔地而起,一間間老店不在。近兩年席捲全球的疫情衝擊對西營盤的影響亦非常大,他希望《城西溯古》能夠為這一舊區的變遷歷史留下寶貴記錄,更多的區內的特色再未來的著作中再與大家分享。◇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