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鄧氏每年在龍鼓灘舉行春秋二祭期間均有食山頭傳統,在現場生火煮食(煮山頭),重頭戲是將原隻生豬斬件切塊燜豬肉。上月30日早上舉行的龍鼓灘秋祭在煮山頭期間,由於受大雨影響,食山頭要臨時改為返回祠堂舉行。
踏入秋祭時節,在9月30日(黃曆九月初五),屏山鄧維新堂族人到龍鼓灘拜祭十八世若虛祖,早上按習俗在現場煮山頭。不過,在煮食的過程中天色不佳,雨越下越大,天文台隨後更於上午10時2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眾人一度穿起雨衣煮食,不過雨勢未有阻擋煮山頭的進行,各人輪流手持大鑊鏟如常煮食,只是煮食時鑊中食材滲入的水份較多,要作出適度調節。
至將近上午11時,族人決定將現場「打盆」和「食山頭」(吃山頭)環節,移師至維新堂的廚房舉行。各道食材和白飯此時已煮起,隨即用鐵桶盛載蓋好,再由工人徒手或以擔挑將鐵桶抬到車上送走,過程流暢。陸續到來龍鼓灘的鄧氏族人,在現場按程序登記過名字和領取的盆數後,便原車折返元朗屏山,至中午12時半許,待打盆完成後,在逐一叫名下領取盆菜回去享用。當日打盆總數為60盆。
屏山鄧維新堂的龍鼓灘食山頭習俗,多年來持續於每年春秋二祭舉行,不過在最近三年已多次受疫情或天氣影響而出現變化,更一度於2020年春祭及今年春祭因應疫情而取消,只保留祭祖部份。其中在2020年春祭,主祭者仍按族例抬生豬到龍鼓灘墓地祭祖,然後將生豬帶回維新堂,分豬肉和分丁錢給族人。2022年春祭,主祭者改以燒豬代替生豬到龍鼓灘墓地祭祖,族人在拜祭完畢後於現場分食燒豬,沒有在維新堂分豬肉和分丁錢。
負責屏山鄧氏族人煮山頭多年的鄧聯興(聯哥)表示,多年來未曾試過在現場煮山頭時天氣惡劣,而要臨時收拾裝備,即場決定將打盆和食盆環節移師回祠堂進行,今次是歷來第一次有這個安排。至於去年的龍鼓灘秋祭,由於天氣不穩,族人一早取消於現場煮山頭和食山頭的安排,改為在維新堂煮食和領取盆菜享用。
另外,與龍鼓灘秋祭相隔兩天於九月初七(10月2日)舉行的杬(欖)口秋祭,則改於維新堂煮食,聯哥稱當日準備了900斤豬肉,一共打盆200盆,分發給族人。今年杬口春祭的安排則與龍鼓灘春祭相同,即取消食山頭,主祭者以燒豬代替生豬祭祖,拜祭後於現場分食燒豬。
新界不少宗族有春秋二祭傳統,不過只有少數仍保留煮山頭和食山頭習俗,屏山鄧氏便是一例。食山頭源於昔日交通甚為不便,子孫拜山往往需要長途跋涉,到達目的地時往往已過了半日,於是拜山後就地生火煮食,宗親們也藉此機會相聚,食山頭漸漸演變成凝聚族群的重要活動。屏山鄧氏至今仍按族例以原隻生豬祭祖,拜祭完畢後即場將生豬斬件切塊,以柴火燜煮,配菜還有魷魚、腐竹和筍蝦,個別地方的煮食還加入門鱔乾和豆卜,風味十足。@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