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鑼鼓聲,金龍引路,約二百人的郭氏祭祖巡遊隊伍從九龍城亞皆老街球場出發,步行前往位於沙浦道的香港郭汾陽崇德總會祖祠,以金漆木雕神輿恭迎始祖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及各祖先牌位出巡,拉開郭氏祭祖活動序幕。


郭氏二世祖宣省公第二十一傳、輪任族長郭永清分享:「今年的意義比較大,是郭汾陽崇德總會成立七十周年,所以活動做得大型些。大家一起努力辦好活動,出錢出力,能做多少是多少。」面對如今熟悉潮州話及活動儀式的郭氏長者老去,祭祖活動的傳承也是當前面對的一大難題。


汾陽郭氏祭祖活動中,健兒舞動金龍。(曾蓮/大紀元)
汾陽郭氏祭祖活動中,健兒舞動金龍。(曾蓮/大紀元)


族長與理事會成員前往沙浦道的香港郭汾陽崇德總會祖祠迎請各祖先牌位。(曾蓮/大紀元)
族長與理事會成員前往沙浦道的香港郭汾陽崇德總會祖祠迎請各祖先牌位。(曾蓮/大紀元)

每年的黃曆十二月十一至十二日,都是郭氏潮籍後裔的大日子,以傳統儀式舉辦祭祖大典,紀念始祖汾陽王郭子儀誕辰。「九龍城汾陽郭氏祭祖」民俗也於二零一四年被港府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每年的黃曆十二月十一至十二日,都是郭氏潮籍後裔的大日子,以傳統儀式舉辦祭祖大典,紀念始祖汾陽王郭子儀誕辰。


與以往用車隊請祖先不同,今年特別舉辦大型的「請祖出遊」。(曾蓮/大紀元)
與以往用車隊請祖先不同,今年特別舉辦大型的「請祖出遊」。(曾蓮/大紀元)

多年來,郭氏潮籍後裔秉懷對先祖的感恩,堅持舉辦一連兩日的祭祖活動。與以往用車隊請祖先不同,今年特別舉辦大型的「請祖出遊」,第二日則進行大型的祭祖大典,行隆重的「三跪九叩」之禮。叩頭禮原本是對神佛和直系長輩表示尊敬之禮,後來才演變成為大臣對皇帝的一種禮儀,郭氏後裔拜祭天地父母或祖先,都會行三跪九叩禮,以表示最高的敬意。如今七十三歲的族長郭永清在祭祖活動中帶領族人遵行傳統禮儀進行傳統祭祀儀式,祭祖儀式仍然使用潮州話唸讀祝文,儀式進行期間使用潮州音樂伴奏。他希望身體力行,將郭氏的千年祭祖文化延續下去。


七十三歲的族長郭永清。(曾蓮/大紀元)
七十三歲的族長郭永清。(曾蓮/大紀元)

行三跪九叩禮 尊重傳統

問及郭氏長輩一般會拜哪些神明,多位長輩都提到:「天地父母,拜祖宗最重要!」備受尊敬的唐朝名將郭子儀歷事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位皇帝,平定安史之亂、回紇之變,屢獲戰功,獲唐肅宗封為汾陽王,子孫滿堂,後世稱郭族為「汾陽世家」,足跡遍佈世界各地。每逢子儀公的誕辰紀念日,世界各地郭氏後人都會有不同的紀念活動。


郭氏後裔拜天地父母。(陳仲明/大紀元)
郭氏後裔拜天地父母。(陳仲明/大紀元)


郭氏後裔行傳統三跪九叩之禮。(曾蓮/大紀元)
郭氏後裔行傳統三跪九叩之禮。(曾蓮/大紀元)


族長代表郭氏後裔行三獻禮。(陳仲明/大紀元)
族長代表郭氏後裔行三獻禮。(陳仲明/大紀元)


祭典期間聘請戲班出演潮劇。(陳仲明/大紀元)
祭典期間聘請戲班出演潮劇。(陳仲明/大紀元)

香港郭汾陽崇德總會理事長郭振忠指,在香港,每年族人都會隆重其事舉辦盛大的祭祖儀式,行傳統三跪九叩之禮,儀式過程中配合潮州八音鼓樂,保留了用羊、豬祭祀的「少牢之禮」,並聘請戲班出演潮劇,追念祖先恩澤,對祖先表達敬意。香港是多年來從未間斷過、難能可貴保留著最傳統儀式的地方。
郭永清族長分享,當年郭氏族人來港,將大陸的祖先牌位帶來,有幸保留了文物。郭氏族人自一九四九年開始舉辦祭祖儀式以來,從未間斷過。中國大陸曾因社會運動等問題一度中止,到近代復辦傳統儀式時,甚至要來港「取經」。


郭氏祭祖過程中,保留了傳統用羊、豬祭祀的「少牢之禮」。(陳仲明/大紀元)
郭氏祭祖過程中,保留了傳統用羊、豬祭祀的「少牢之禮」。(陳仲明/大紀元)

保留傳統並不容易,郭永清提到,現在熟悉潮州話和傳統儀式的族人越來越少,年青一輩對祭祖文化理解不深,香港目前暫時沒有自己的潮劇戲班。這一傳統風俗需要文化工作者更加詳盡地記錄下來,讓更多人了解與認識。


祭祀儀式禮成,族人舉行切燒豬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祭祀儀式禮成,族人舉行切燒豬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敬祖復辦巡遊 郭氏後人感恩

在獅子山下見證著香港時代變遷,郭永清對六十年代的一張請祖出遊的歷史舊照仍然津津樂道,那時候還沒有那麼多高樓大廈,巡遊隊伍途經獅子山下,視野開闊。如今的九龍城已佈滿房屋,與當年的景象已迥然不同。多年前的巡遊景象似乎還歷歷在目,也體現著郭氏後人對祭祖儀式的重視。


六十年代請祖出遊的歷史舊照,在獅子山下見證著香港的時代變遷。(曾蓮/大紀元)
六十年代請祖出遊的歷史舊照,在獅子山下見證著香港的時代變遷。(曾蓮/大紀元)


今年的請祖出遊在大廈林立的九龍城鬧市中舉行。同在獅子山下,與當年的景象已迥然不同。(曾蓮/大紀元)
今年的請祖出遊在大廈林立的九龍城鬧市中舉行。同在獅子山下,與當年的景象已迥然不同。(曾蓮/大紀元)

郭永清分享,今年再次復辦巡遊,花了超過一年的時間籌備,也希望能夠透過較為隆重的儀式,表達對祖先的尊敬和感恩。盼子孫後代莫忘祖德,繼往開來,積極面對遇到的挑戰。

郭永清回憶,二戰後有許多潮州人逃難來港,多數在西環一帶落腳,因當時食米入口需要人力,有的在碼頭做苦力,有的潮州人經營食肆維生,將潮州飲食文化帶來香港。除了西環、西貢外,九龍城也是潮州人聚居的一個地方,如今仍保留著不少潮州菜館,「當時的工作是一個介紹一個,所以有一人入行,其他人都來了」。他回憶當年艱苦歲月,也為自己身為郭氏的後代感到自豪,相信祖宗庇佑,令吃苦耐勞的潮州人成為香港開埠的重要支柱。

談及「獅子山精神」,他提及潮州人尊重祖先、吃苦耐勞的精神是一個時代的見證,也是香港發展的重要組成部份。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如今的獅子山下的土地已今非昔比,過往生活雖沒有那麼富足,但鄰里關係更加親密。他慶幸郭氏宗親多年來仍能保持傳統,至少保留著一年一度的大型祭祖活動,也成為宗親相聚的好時機。

*********

在中西文化交匯的香港、繁華的九龍城鬧市中,仍然保存著延續千年的祭祀儀式,體現郭氏後裔對祖先的敬意。郭氏後裔也盼望,年青一輩有人接棒,將傳統代代相傳。◇


祭典場所佈置傳統講究,擺設眾多潮繡、特色祭品器物、官銜牌及官銜燈。(陳仲明/大紀元)
祭典場所佈置傳統講究,擺設眾多潮繡、特色祭品器物、官銜牌及官銜燈。(陳仲明/大紀元)

汾陽郭氏祭祖特色

1、今年適逢郭汾陽崇德總會成立七十周年,復辦大型巡遊活動,以金漆木雕神輿恭迎始祖汾陽王郭子儀及各祖先牌位出巡九龍城。

2、祖先牌位以精美的潮州木雕製成,按傳統輩份左右交替排列。

3、保留可追溯至商周時代的「少牢之禮」,以羊、豕(豬)祭祀奉獻。

4、祭祀行「三跪九叩禮」。

5、儀式全程以潮州話誦讀祝文,配合潮州八音鼓樂。

6、祭典場所佈置傳統講究,擺設眾多潮繡、特色祭品器物、官銜牌及官銜燈。

7、禮聘潮劇團在祭典期間上演《天姬送子》、《八仙賀壽》等劇目,同場舉行郭族敬老聯歡及福品投緣活動。

8、「九龍城汾陽郭氏祭祖」於2014年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中。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