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拉斐爾的作品《阿諾羅多尼》。《阿諾羅多尼》(Agnolo Doni)及《瑪德萊娜多尼》(Porträt der Maddalena Doni)肖像畫是拉斐爾約於1506年為一對新婚夫婦繪製。這一時期,拉斐爾正深入研究達芬奇的繪畫藝術,特別是多尼夫人這幅,非常接近《蒙娜麗莎》。拉斐爾在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新畫風:較達芬奇的畫作而言,他的畫整體更為寧靜、平衡,背景不會喧賓奪主。這幅作品標誌著拉斐爾在藝術上走向成熟。(公有領域)
圖為拉斐爾的作品《阿諾羅多尼》。《阿諾羅多尼》(Agnolo Doni)及《瑪德萊娜多尼》(Porträt der Maddalena Doni)肖像畫是拉斐爾約於1506年為一對新婚夫婦繪製。這一時期,拉斐爾正深入研究達芬奇的繪畫藝術,特別是多尼夫人這幅,非常接近《蒙娜麗莎》。拉斐爾在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新畫風:較達芬奇的畫作而言,他的畫整體更為寧靜、平衡,背景不會喧賓奪主。這幅作品標誌著拉斐爾在藝術上走向成熟。(公有領域)

圖為拉斐爾的作品《瑪德萊娜多尼》(Porträt der Maddalena Doni)。(公有領域)
圖為拉斐爾的作品《瑪德萊娜多尼》(Porträt der Maddalena Doni)。(公有領域)

上天有時會展示祂無限的慷慨與仁慈,將無盡豐厚的寶藏、最為罕見的才能等凡此種種恩典集中賜予一人。而往往這些恩賜只在相當長的時段內分惠於眾人。

這點在優雅寬仁的拉斐爾聖齊奧 (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身上得到了清晰的體現。上天賦予了拉斐爾所有諸如謙遜和善良的品行,而這些美德有時只在超凡脫俗的人身上方能看到:他們天生親切溫和,又彬彬有禮、風度翩翩,總是對各種人、各種行為表現出得當的友善包容,令人舒心愉悅。

拉斐爾到了佛羅倫薩,見識了頗多出於大家之手的繪畫作品後,很大程度地改變了他的風格、提升了他的藝術修為。相比起來,他以前的畫風有如出自他人之手,遠不如新風格純熟。

拉斐爾離開佩魯賈之前,阿塔蘭塔巴廖尼夫人(Madonna Atalanta Baglioni)懇請他為聖佛朗西斯科(the Church of S. Francesco)的小教堂畫一幅面板畫;但因時間關係,拉斐爾無法如其所願,所以他向巴廖尼夫人承諾,等他從佛羅倫薩回來,無論多忙,都不再辜負她。

再入佛羅倫薩

就這樣,拉斐爾再次來到了佛羅倫薩,在那裏他以驚人的毅力,刻苦鑽研藝術。百忙之中他仍不忘為聖佛朗西斯科小教堂的面板畫製作草圖,打算一有機會就如約付諸實施。

那段時日,商人阿諾羅多尼(Agnolo Doni)也住在佛羅倫薩,他請拉斐爾為自己和妻子畫像。阿諾羅在其它事情上精打細算,卻樂意在繪畫和雕塑作品上破費(當然他也是儘量節省),因為藝術帶給他巨大的快樂。

拉斐爾繪製的這兩幅肖像作品保存於阿諾羅之子喬凡巴蒂斯塔(Giovan Battista)美麗舒適的宅邸,房子是阿格諾羅親建的,位於佛羅倫薩阿貝爾蒂廣場附近的丁托里大街(Corso de’ Tintori)。【譯註:畫作現收藏於佛羅倫薩的烏菲茲博物館(Uffizi Museum)】

《卡尼賈尼聖母》

拉斐爾還為多梅尼可卡尼賈尼(Domenico Canigiani)繪製了一幅聖母圖,描繪了聖嬰耶穌歡迎聖女伊麗莎白帶來小約翰時的場景。畫面定格在伊麗莎白抱著小約翰(見耶穌)的霎那,她單手將小約翰攬住,(臉卻向上)以最生動的表情注視著聖約瑟夫,後者雙手拄著法杖站著,扭頭俯看她,似乎在讚美上帝的偉大,驚歎她如此年長,竟有如此年幼的孩子。

《卡尼賈尼神聖家族》(Canigiani Holy Family )也叫《卡尼賈尼聖母》(Canigiani Madonna)是拉斐爾於1507~1508年創作的木板油畫。眼神、表情、動作等生動細膩地勾畫了人物的特點和心理活動。現由德國慕尼克古畫陳列館(The Alte Pinakothek)永久收藏。(公有領域)
《卡尼賈尼神聖家族》(Canigiani Holy Family )也叫《卡尼賈尼聖母》(Canigiani Madonna)是拉斐爾於1507~1508年創作的木板油畫。眼神、表情、動作等生動細膩地勾畫了人物的特點和心理活動。現由德國慕尼克古畫陳列館(The Alte Pinakothek)永久收藏。(公有領域)

看到畫面中這對年幼的堂兄弟親密接觸,所有人都會讚歎他們的情誼和對彼此的敬重;而人物頭部、手、腳更是勾畫得栩栩如生,每一抹色彩都如鮮活逼真的血肉之軀,不像出自藝術大師的色彩畫就。這幅傑作後由多梅尼可卡尼賈尼的繼承人收藏。【譯註:現由德國慕尼克古畫陳列館(The Alte Pinakothek)永久收藏。】

拉斐爾——這位不同凡響的畫家,在佛羅倫薩還學習了馬薩喬(Masaccio)的舊作。當拉斐爾看到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的藝術造就,便更為刻苦地鑽研繪畫藝術,因而實現了在藝術和技法上的驚人突破。

拉菲爾在佛羅倫薩時,還與聖馬可修道院(S.Marco)的修士畫家巴托洛米奧(Fra Bartolommeo di San Marco)關係親密。拉斐爾很欣賞他的繪畫用色,便不遺餘力地模仿。作為回報,拉斐爾教給巴托洛米奧透視的原則,直到那時,修士對此從未注意過。

《卸下聖體》

但就在他們二人的友誼漸入佳境之時,拉斐爾被召回了佩魯賈。在那裏他首先履行了他對阿塔蘭塔巴廖尼夫人的承諾——為聖法蘭西斯科教堂作畫。

我們前面講到,拉斐爾在佛羅倫薩期間已繪製了草圖。這幅畫的畫面極為神聖,描繪了基督的聖體從十字架上卸下後被帶到墓地,聖體看上去鮮活又充滿慈愛,讓這幅畫看起來就如剛剛發生一般。

《卸下聖體》(The Deposition,也譯作《耶穌下葬》)。拉斐爾於1507年創作。(公有領域)
《卸下聖體》(The Deposition,也譯作《耶穌下葬》)。拉斐爾於1507年創作。(公有領域)

在這部作品的創作中,拉斐爾想像了耶穌最親近的和愛之至深的親屬在安葬最心愛的人之時所感受到的悲慟。而整個家庭的幸福、榮譽和福祉都取決於將要長眠的基督。畫面中,聖母已經暈厥,所有人物都在暗自哭泣,特別是聖約翰,他雙手合十,低垂著頭,即使最堅強的心(看到此景)都會為此動容。

這幅畫所表現出的認真、仁愛、藝術性與優雅,無論誰看到都會讚歎不已:為人物的氣質風采、衣飾的美麗逼真……簡而言之,為畫面每一細節所展現的至高無上的卓越而驚歎。(待續)

本文(《藝苑名人傳》)作者簡介:

喬治瓦薩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年)是意大利畫家、建築師及作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位藝術史學家,他最有名也經常被引用的著作:《最優秀的畫家、雕刻家和建築師的生平》「The Lives of the Most Excellent Painters, Sculptors, and Architects (1550)」,又稱為《藝苑名人傳》(Lives of the Artists)。這本書描述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和北歐地區傑出畫家、建築師與雕刻家的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原文〈Life of Raffaello Da Urbino, Painter and Architect〉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