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經常熬夜會給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危害,例如熬夜會引起免疫功能失調、皮膚粗糙、人體生物鐘紊亂等。英國劍橋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經常上夜班讓生物鐘失調,還容易誘發心律異常,可能導致心臟出現功能障礙。

英國劍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團隊近期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熬夜可能會導致心臟細胞內的晝夜節律與人們的行為脫鉤,從而使心臟生物鐘不能預測機體日常需求的波動。當晝夜節律被打亂時,會增加不良事件的風險,如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

生物鐘,已得到科學家的廣泛研究。晝夜節律賦予了人類行為和生理學的時間模式,使身體內在與外在環境的預期變化保持一致,而被擾亂的晝夜節律會對健康產生影響。早期研究表明,熬夜會增加代謝紊亂、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和癌症的風險。

該研究通訊作者、分子生物學家奧尼爾(John O’Neill)博士說:「許多危及生命的心臟問題都發生在一天中的特定時間,而且更多的發生在輪班工人身上。

「心臟功能晝夜變化的方式比我們之前認為的要複雜得多。當心臟的生物鐘與大腦的生物鐘脫節時,我們的心血管系統可能無法應對日常工作壓力下的功能需求,這可能使心臟更容易出現功能障礙。」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證明,心臟細胞通過細胞內鈉離子和鉀離子水平的變化來調節它的晝夜節律,心臟細胞內外不同水平的鈉離子和鉀離子引起電脈衝調控心臟收縮並驅動心跳。

細胞離子濃度通常被認為是穩定的,但研究人員發現,心臟細胞實際上會在白天和黑夜改變其內部鈉和鉀的水平,以適應我們的日常需求,讓心臟在我們活躍時更好地適應和維持增加的心率。

對於健康人來說,身體內無數的細胞生物鐘相互協調同步。該研究發現,倒班時大腦適應得很快,然而心臟中每一個細胞的生物鐘卻存在滯後現象。大腦發出的信號跟心臟的預期會有幾天不同步,它會增加各種心臟病風險,特別是從白班倒夜班的過程中。

在該研究中,心臟細胞自主晝夜節律機制的發現為心率失常的病因提供了新的解釋。在上夜班時,人體心臟細胞膜兩側的鉀離子濃度差變大,興奮性差,可能無法響應神經系統傳來高強度的興奮信號,並因此發生心律不齊。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因為生活方式因素(如熬夜或倒班工作)導致的晝夜節律鐘紊亂與許多疾病的發病率增加有關,包括心律失常和其它心臟疾病。該研究也為有效治療心血管疾病開闢了新的可能性,比如選擇在一天中的適當時間給藥。

奧尼爾博士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目前還沒有能讓人吃一粒就可以重設人體生物鐘的藥丸。但他建議,如果從白班倒夜班,那在上第一晚夜班前需要改變白天一整天的生活日常,並堅持遵守這種改變。這將有助於更快適應,並避免許多副作用。

該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

------------------

負片世界見真實色彩
一起走過20年 共度艱難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