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六一二年隋對高句麗的進攻是導致其自身崩潰的直接導火索。我們之前說裴矩提出的一些建議造成隋的崩潰,不是指通西域那一段,而是他建議隋煬帝去征服高句麗。

◎發兵百萬

隋煬帝計劃攻打高句麗,下詔在全國各地徵調部隊,他在長江和淮河以南徵調水手三萬人、弓箭手一萬人,最誇張的是從嶺南徵發軍隊三萬人。嶺南就是五嶺以南、兩廣和越南一帶。按說高句麗那麼小的國家,中原的軍隊足夠了,為甚麼要從嶺南調兵?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因為那些人到北方不用說打仗,那地方凍也把他凍出病來了。

進攻高句麗大致有兩種途徑,一個是從海路上進攻,就是從山東半島出發,越過黃海,然後進攻朝鮮半島的西面,順著現在的大同江逆流而上進攻平壤;另一個就是陸路,首先要突破遼河,遼河當時是隋和高句麗的界河。

楊廣命令幽州總管元弘嗣修造戰船,幽州就是現在的北京,當時也叫涿郡。當時要修造三百艘戰船,由於工期非常緊迫,工匠們日夜站在水裏修船,不得休息,很多人腰部以下都生出蛆蟲,死亡的人數眾多。這一年的五月,楊廣又下令,在黃河、淮河、長江以南各地,修造運輸輜重的車輛五萬輛,然後又調淮河和長江以南的船,並把江南的糧食順著大運河運到涿郡儲存,為軍隊進攻做準備。當時運糧的船在運河之上,首尾相接一千多里,一直有幾十萬人奔波在道路上,死的人一個摞一個,死亡率非常高。同時楊廣在陸地徵發六十萬民伕,向前線運糧,沒有牲畜去拉,都是靠人推,兩個人推一輛小車,一輛小車上只能放三石的糧食,還不夠這些民伕在路上自己吃的,所以到了涿州,已經無糧可交。很多運糧食的人紛紛逃亡。從史書中對戰爭準備過程的描述可見,對高句麗的戰爭是一場巨大的人禍,同時也發生了天災。在戰爭開始前,山東和河南大水成災,淹沒三十餘郡。

大業八年,即公元612年正月初二,楊廣起傾國大軍共113萬3800人,加上兩倍的後勤部隊,開始了對高句麗的征伐。

隋煬帝用兵跟他出巡一樣講究排場,他把113萬大軍分成24隊,左翼12軍、右翼12軍,每軍大概四萬多人。出軍的時候,每支軍隊相隔40里,光軍隊就綿延960里,一共花了40天才出軍完畢,最後是楊廣帶著文武百官,又拉了80里的隊伍,整個軍隊長度就是一千多里。過去我們中國人說千里奔襲,是說軍隊跑一千里去打仗,而軍隊自己就一千里,是從來都沒有過的事,所以我估計那些寫史書的人都不知道如何描述了,只說了這麼一句:「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楊廣這種出軍規模,可能是一種心理戰,他希望高句麗看到這種排場,一害怕,就投降了,從而不戰而屈人之兵,否則的話,應該是兵貴神速。

◎損兵折將

三月十四日,楊廣的軍隊開到遼河西岸,高句麗的軍隊在遼河東岸據守。當時遼河上沒有橋,所以命令隋朝第一能工巧匠宇文愷造浮橋。當時造橋是在西岸,造好之後,好像是把它轉一下,能夠搭到東岸上去,結果宇文愷在造這個橋的時候,距離沒量好,差了三丈,所以當隋朝的士兵跑到橋頭的時候,發現還有三丈才能到岸上。但是隋朝後邊的士兵又衝上來了,所以前面的士兵就往水裏跳,想涉水過河,高句麗軍隊在河岸上據守,隋朝的士兵大量被殺死在遼河中。

當時有一個領兵的將軍叫麥鐵杖,是隋朝一個勇將,他出軍前曾經講過一句話說,大丈夫應當死在戰場上,不應該死在家裏,所以這一次麥鐵杖抱著幾乎是必死的決心往前面衝。

麥鐵杖是很神奇的一個人,他原來是南陳後主陳叔寶的一個衛兵,負責撐傘。他每天傍晚下班以後,奔跑一百多里,到南徐州搶劫,之後再跑回來,這麼去了十幾次,被人給認出來了,於是報告給皇帝,說你身後的衛兵是個搶劫的強盜,誰也不相信,因為一夜之間往返二百多里,還搶劫,第二天再給皇帝撐傘,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後來有一個官員說,我們來測試一下吧。於是在衛兵下班之後貼了一個告示,說今天晚上,誰能夠給南徐州刺史去送一封信,就賞賜百金給他。麥鐵杖就揭了告示,果然第二天早上他回來了,帶回來徐州刺史的口信或者是回信,之後接著撐傘。大家這才知道他真有這個本事。但這樣一來,也等於坐實他搶劫的事了。當時南陳後主陳叔寶愛惜他的才能,責備了他幾句沒有處罰他。

南陳滅亡之後,麥鐵杖就投靠了楊素。有一次楊素讓他去平定江南的叛亂,他鳧水過河,去探聽對方的軍事情報,報告給楊素。楊素覺得他很能幹,第二次又派他去,結果被抓住了。當時有30個士兵綁著他的手,把他押解到別的地方去。到吃飯的時候,人家可憐他沒飯吃,就把他一隻手給解開,他就憑一隻手把30個士兵全部殺死。為了證明他真幹了這件事,他把30個士兵的鼻子都割下來,交給楊素。楊素覺得這個人太厲害了,就把他推薦給了隋煬帝。隋煬帝楊廣對麥鐵杖很重視,對他很好,麥鐵杖要報恩,所以這一次當楊廣要攻擊遼東的時候,他就從浮橋之上一躍而下,跳到三丈外的對岸去。但是對面人多,麥鐵杖戰死。

隋煬帝下令把浮橋撤回來,接了三丈,又搭過去,經過大概三天的時間,隋軍終於渡過遼河,圍困了遼陽城。遼陽城是高句麗邊境上的一個大城,當時隋煬帝為了炫耀自己的武力,把高昌國的國王和突厥可汗都叫到前線,讓他們看看,自己這個仗打得怎麼樣。結果遼陽城據險死守,隋軍損失非常慘重。同時楊廣為了表現他的寬容,下令說,遼陽城只要準備投降,我們立刻停止攻擊,然後報告給我來做決定。結果遼陽城每次到守不住的時候,他們就說停,我要投降,之後隋軍停止攻擊,報告給隋煬帝,等到隋煬帝命令下達的時候,那些士兵又準備好了,然後繼續戰鬥,如此兩三次隋煬帝還不醒悟。

◎無功而返

隋軍水路的攻擊也很不順利,當時帶兵從山東萊州入海進攻的將軍,也是隋朝的一個名將,叫做來護兒。來護兒當時率軍過黃海,然後沿大同江逆流而上攻擊平壤,平壤抵擋不住,所以來護兒的軍隊就攻入了平壤。結果高句麗的國君高元將他的隊伍埋伏在寺廟之中,來護兒的軍紀很敗壞,一進平壤城軍隊就開始四散搶劫,隊形都亂了。高句麗突然間發動攻擊,來護兒全軍覆沒,最後只有他一個人逃出平壤城,所以海路攻擊也沒成功。

還有一支軍隊是由宇文述領兵,繞過遼陽城,從鴨綠江攻入朝鮮半島。這支軍隊也失敗了。這個失敗現在看很可笑,因為當時攻擊平壤的時候,認為士兵大概需要花一百天的時間,才能夠打下平壤,所以命令每個士兵給自己準備一百天的糧食,然後讓士兵自己背著這些糧食,大概有三石就是三百斤之重,加上士兵還有自己的盔甲、武器、帳篷、做飯的鍋等等,一個士兵背著這麼重的東西,根本就無法行軍,所以士兵沒有辦法,只好把很多糧食就地掩埋,之後背一部份糧食前去打仗,所以攻擊平壤的士兵很快就遇到了軍糧不足的問題。

高句麗率軍抵抗的將領叫乙支文德,他發現隋朝的士兵看起來都像是挨餓的樣子,於是乙支文德採取的辦法就是敗退,拉長對方的補給線,所以乙支文德一日之間連敗七次,大隋的軍隊就緊緊在後面追,追過薩水(今朝鮮的清川江)之後,離平壤城只有30里時,隋朝的士兵再也跑不動了,也沒糧食了。乙支文德很狡猾,他覺得如果這個時候去攻擊隋的話,還是正面作戰,他就詐降。宇文述明知道對方是詐降,但是自己也無力發起攻擊,於是就坡下驢,下令撤退。結果在士兵過薩水過去一半,還剩一半在薩水南面的時候,高句麗的軍隊出動,半渡而擊,大量的士兵掉到薩水中淹死。高句麗軍隊尾隨隋的部隊攻擊,隋的部隊全線崩潰,一日一夜跑了四百五十里,又跑回到鴨綠江的北岸。當初渡過鴨綠江的是三十萬五千士兵,只活著回來了二千七百人。

水路攻擊失敗、過海的來護兒失敗、遼陽城打不下來、宇文述失敗,隋面臨著一次從未有過的慘敗,輜重丟棄一空,楊廣沒有辦法,只好下令撤軍。第一次出征高句麗就這樣失敗了。

第一次出征高句麗的時候,由於當時的天災及這場人禍和戰爭,已經造成很多地方發生了小股的民間造反。楊廣其實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在軍事決策上有甚麼錯誤,但他沒有。他為了滿足自己的面子,在第二年又下詔發動對高句麗的戰爭,點燃了各地民變的烽火。而這一次挑頭造反的,不是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而是隋朝大功臣楊素的兒子楊玄感。那麼楊玄感為甚麼要造反呢?請看下一章《烽火驟起》。(待續)

編注:本文根據章天亮博士的大型講史系列節目《笑談風雲》之《隋唐盛世》視頻版整理而成。

《笑談風雲》是新唐人電視台製作的視頻版中國通史,目前已出版《東周列國》、《秦皇漢武》、《隋唐盛世》、《兩宋繁華》和《大明王朝》。◇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