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重要時刻,要面對和完成許多發展任務,例如:自主獨立、自我負責、走出原生家庭、探索世界、確認自我形象、建立自我認同、發展親密關係、尋求工作等;但是因身心變化的影響,正在學習成為獨立的個體,情緒感受和表達方式都會比較強烈,此時家長應抱持甚麼樣的態度?給予甚麼樣的幫助,才能達到雙贏的結果?
情緒困擾的症狀與影響
青少年階段隨著第二性特徵的出現,青春期不只是生理的發育成熟,更是心理逐漸發展成熟的階段。在這樣的歷程中,有1/3的青少年,在成人引領下,平順地走過;有1/3的青少年,在驚濤駭浪中,浴火重生;有1/3的青少年,不幸留下創傷,一輩子都在修補,企求復原。
這段時期的青少年經常會遇到挫折,不論是課業、同學人際相處、老師要求、父母期待等,都可能造成壓力,導致緊張、焦慮、退縮、害怕、畏懼、抑鬱等情緒困擾。如果青少年未主動表達這些隱藏的困擾,很容易被父母或老師忽略,而未能立即受到協助。
長時間下來,情緒困擾會導致身體與心理的功能受損、人際關係衝突、學業退步,甚至出現自殺的行為。自殺往往和情緒困擾有關,因此早期發現、早期介入,就成為青少年心理衛生工作的重點。
另一方面,此時青少年的抑鬱情緒受荷爾蒙、大腦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發展的影響。因為青春期的荷爾蒙正產生劇變,大腦邊緣系統則包含掌控情緒、長期記憶的海馬體和杏仁核,這些尋找「自我索償」(reward)的中樞,在逐漸發展成熟中,但是控制情緒、邏輯思考的大腦前額葉,一直要到20~25歲才會完全長成。所以青少年在這樣的神經形塑過程中,因為神經系統有些混亂,所以容易有抑鬱的情緒。
從3方面看抑鬱症的症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邱顯智說,抑鬱症的症狀有情緒、想法、身體等3方面的問題。情緒方面的表現為:心情不好、心情低落、悶悶不樂、煩躁不安、哭泣、落淚、沒有興致等;想法方面的表現為:自責、無用感、無助感、無望感、無價值感、沒有人可以幫忙、困難重重無法解決、沒有未來、自殺意念和企圖等;身體方面的表現為:沒精神、沒力氣、不專心、沒胃口、體重減輕、失眠、身體不適、疼痛等,但有時卻是多吃、多睡、體重增加。
身體的症狀通常比較明顯,所以有時會尋求身體的醫治,而忽略了心理問題或精神疾病的可能性。邱顯智表示,只要青少年有心理困難,或是已造成情緒困擾,都可以尋求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生的協助,不用擔心被貼上精神疾病的標籤,因為精神科醫生的工作不只是治療疾病,最重要的是協助青少年順利成長。
家長的態度與治療的評估
邱顯智提出,面對抑鬱或適應欠佳的青少年,家長應抱持包容的態度,給予情緒的支持,通過同理的理解方式,來了解青少年生活的各個面向,例如:人際、家庭、學校、課業等,是否遇到了困難?再藉由傾聽、輔導、諮詢、諮商、心理治療等方式,改善抑鬱情緒,討論合宜的應對方式,解決適應的問題。
同時再由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生評估,症狀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是否已達抑鬱症的診斷標準?是否需要使用藥物協助治療?在安排心理和藥物這2種形式的合併治療之下,大多數的抑鬱青少年都能在數周或數月後,恢復原有的心情,並且回歸正常的生活步調。此外,經由生病的經驗,更可以體會生命的可貴,重新開展人生。
病情恐慢性化或無法復原
邱顯智補充說,臨床上有一些個案的病情會發展成慢性化,需要接受長期持續的治療,以穩定生活;也有極少數的個案會出現身體與心理的功能受損,甚至無法復原。所以青少年的抑鬱情緒,真的不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在此也期盼每一位青少年,都能在父母、老師等成人的帶領和支持下,充份發揮少年人的性格,成就未來的展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