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對武當最大的貢獻,是把復興武當的精神傳給後輩。就在張守清專注於修築石殿時,他的兩名高徒米道興、王道一已在心中醞釀著又一個宏願。武當山七十二峰,天柱峰超然獨立,然而正是這座地位獨尊的山峰,至今沒有一座供奉玄武上帝聖容的廟宇。

武當山天柱峰上的銅殿

天柱山孤峰險峻,平時攀援登頂已非易事,何況運送建材並建一座禁得住狂風、暴雨、雷電多重考驗的大殿?在元以前,大頂之上只有佈置簡單的神壇供道人祭天敬神。其師篤志修殿不改其志,米、王二道耳濡目染,決定在武當的最高處,修築一座仿木結構的銅殿。

武當雖有歷代元帝支持,但在修宮建廟上卻需要道人們自己的努力。兩位道長便做了大頂殿宇的主要設計師和募款人。大德年間,他們長期在杭州、常德、武昌等地化緣,向「奉道信士」籌集善款;於廬陵鑄成銅殿所有的部件,一個個運至大頂組裝成長、寬、高皆不足三米的精美銅殿。元大德11年(公元1307年),大頂銅殿落成,彌補了天柱峰的缺憾,武當也真正擁有「金頂」美譽。

精巧大頂銅殿照亮武當

這座小殿,外觀呈方形,瓦鱗、簷牙、窗櫺、門框諸形必具,造型精巧卻不失古樸凝重之美。銅殿內供奉著玄武大帝、聖父母等九尊神像,殿體上有銘文,鐫刻著各地捐資者的姓名,還有一位無名卻有名的工匠——「武昌路梅亭山爐主王大」。

沒有人知曉四處籌款的奔勞,更無人見識過組裝銅殿時的艱險。然而,就是一片瓦、一扇窗的日積月累,匯聚成一座金色聖殿的光彩熠熠。這前所未有的一抹光明,照亮了整個武當的天空。

至明成祖大修武當,該殿因「規制弗稱」,便被工匠移至小蓮峰上,並改稱「轉運殿」。今天的遊客們,仍然熱衷遊賞於這座現存歷史最悠久的銅殿一番,以求時來運轉,天降鴻福。

經過張守清等眾多道士的不懈努力,元時的武當終於形成九宮八觀、東西兩神道的建築群,道教香火之盛更勝從前。劫火燃不盡武當魂,武當道教以驚人的速度重生並繁榮,豈無神佑?

元代道經盛讚此時的殿宇「規模宏麗,古昔未有」「殿宇巍峨,儀象森列」。而當時的人們又怎會想到,這並不是武當最極致的輝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