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大山在復興之前,總有玄妙靈應的預兆,而一個王朝的興立,同樣有著神祇的昭示和瑞兆……

小小榔梅果,註定成為明朝最珍稀的神物。它選擇與成祖一同興起,帶來人間豐穰,或許也在隱約透露著,成祖與玄武大帝的淵源。

永樂4年,象徵太平盛世的榔梅再次結果,不遠萬里被送到成祖手中。成祖視榔梅果為玄武大帝的慶賀與祝福,不僅厚賞李素希,更將仙果列為貢品,賞賜功臣。

同年,他召見武當道士簡中陽,詳問玄武大帝的修煉故事。成祖還在全國頒行《御製大明玄教樂章》,讚頌玄武神的威德;命道士編修《道藏》,收入《大明玄天上帝瑞應圖錄》及御制碑文,確立玄武神為皇家保護神。

更重要的是,玄武神的瑞兆,讓成祖醞釀已久的一個構想逐漸明晰。多年以後,他在一道白話文寫就的詔書中這樣說:「至我朝真武闡揚靈化,陰祐國家,福庇生民,十分顯應。」

靖難之初,成祖便發願要在北京為玄武神修宮觀,因內難未平而擱置。

「即欲興宮創造,緣軍民方得休息,是以延緩至今。」

即位後,他認為武當乃玄武顯化去處。就在北京城大興土木修建宮殿的同時,來自湖廣、江浙一帶的三十多萬軍民工匠以及木石建材紛紛匯聚於武當山腳下。

原來,修築皇家宮觀奉祀玄武神,正是成祖長久以來的夙願。這個心願,與人們對武當甦醒的期待,都在永樂9年(公元1411年)起,逐漸成為現實。

這是一場曠日持久、不計成本與付出的工事,直至永樂22年才徹底完成。然而,面對至高無上、恩澤人間數千年的天帝,人間任何程度的禮敬與報答都顯得微不足道。

如何把對神的敬意與道的信仰,忠誠而完美地融入這座大山之中,是成祖頗為關心的問題。

歷代前人也曾在武當山上破土動工,然而宮觀大多呈現零散分布,未形成整體格局,加上缺乏妥善的修復,致使一次次的修宮建廟,都隨王朝的逝去而化作廢墟。成祖心中的仙山瓊閣,須是宏壯堅固、萬萬年與天地同其久遠的建築群,方能表達世人對玄武大帝永恆的崇奉。

勘定宮址 永銘玄武舊事

永樂10年,真人張三丰的高徒孫碧雲,手持一份詔書,風塵僕僕自京師趕回了武當。他在山嶺中遊走往來,極目遠眺,揣度著成祖聖意:「爾往審度其地,相其廣狹,定其規制,悉以來聞,朕將卜日營建。」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孫碧雲將負責勘定紫霄、五龍、南岩、遇真等幾大宮觀的宮址,在武當山重新規劃玄武道場。

作為頗受兩代皇帝器重的武當道人,他或許是輔佐皇家敕建宮觀的最佳人選。而孫碧雲能否為明帝、為信奉的玄武神,交一份圓滿的答卷,卻是對其道法修為的一次考核。

在山間行走,猶如踏上修行之路,孫碧雲在雲海嵐煙之中體會著道的真義,依稀看見玄武大帝入山修道的始終。道人修行講究「道法自然」,既然修建宮觀乃是為了尊奉玄武大帝,為何不將世代流傳的神的故事融入山中建築呢?何況,成祖曾召問玄武故事,不正是冥冥中的安排,在為此事張本嗎?

道經記載,淨樂王子在十五歲時初入武當,其母普勝王后百般難捨,一路追隨而來。在蜿蜒的山道中,隔著一段不進不遠的距離,王后喚了王子十八聲,神奇地退下十八步;王子應了十八聲,卻登上十八步。母子倆的十八聲與十八步,成了王子斬斷親緣最悲壯的一幕。

從紫霄宮一路下行,孫碧雲發現一段逼仄曲折的山路,王后與王子的聲音彷彿就在此處迴響。他決定把這段山路命名為「上下十八盤」,以紀念玄武大帝一心向道的堅毅。這段路在向山上延伸時,被一條河水攔腰截斷,這天然的造化,又帶給他新的靈感。

傳說中,王后繼續追趕,終於抓住王子的衣角,王子只得揮劍斷袍。誰曾想,這一劍竟然劈山成河,把王后永遠留在對岸。

十八盤上這條奔流不息的河水,莫不是玄武神當年留下的「劍河」?後來,五百精兵又奉國王之命尋找王子,在渡劍河時,河水陡漲,九渡而不得。因而,孫碧雲又將此河名為「九渡澗」。

在這片山水中,孫碧雲逐漸勾勒出「太子坡」的雛形,也就是今天遊客領略的太子坡景區的風光。依照相同的思路,孫碧雲走遍整個大山,為成祖大修武當承擔起總設計師的角色。

永樂10年7月,一張皇榜張貼在武當山腳下,曉諭三十萬軍民工匠;同時,成祖的近臣、親信,隆平侯張信、駙馬沐昕等人以星夜趕至武當,奉旨主持修宮大業。從此,數十萬人把十餘年的光陰,投注於峰巒岩壑、雲水草木之中,展開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

板磚運木,樹棟架梁,鑿石開道,勤懇的工匠克服重重艱難,用雙手一點點搭建起大山中的巍巍殿宇。永樂10年至16年(公元1418年),幾處大宮觀及二十多處庵廟修建完成,武當山的主體營建工程告一段落。

這些宮殿按照宮廷制式修建,掩映在山麓之中。五里一庵,十里一宮,既有皇家宮苑的威儀,更具神仙窟宅的靈妙,將自然山水與人工雕飾完美融和,詮釋了天人合一的又一重境界。

「天柱峰」的大頂之上,殊勝的金光熠熠撒下,彷彿是玄武大帝護祐整座大山,那是「南修武當」最精華的建築——金殿。

見證了武當的復興,道人孫碧雲知道,自己終於圓滿完成使命,於世間再無牽掛。

某一天,他告於眾弟子:「如今教門已興,吾將往也。」 ◇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