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聊天的時候,說到一個頗有趣的話題。他留意到一個現象:「老人家對死亡很敏感的。」他解釋道,長者很喜歡去做晨運和飲早茶,他們圍內有班朋友,每天都會在做晨運和飲早茶的時段碰面,日復日,已成習慣。如果忽然有天見不到某位老友記,心裏便會立即想,「他會否死了嗎?」

朋友續說,「年輕人玩在一起,忽然一天,其中一個消失了,剩下來的人只會在想,他是因為生氣了,所以不出來玩嗎?」是的,年輕人的族群裏有人失蹤了,你不會去想像他是否死了,只會在想對方是否生氣了,或被父母門禁了,又或者是否拍拖了,於是便有異性就失去人性了。

青春永遠都代表着春天裏盛放的鮮花,到老年的時候,就很難和春季的季節感覺扯上關係。所以,長者們活了一把年紀,亦開始面對身體機能開始退化,每個月都要去醫院覆診見醫生,天天吃一堆藥丸又要留意住血壓和三高,鏡子裏的那模樣就像秋暮裏的落葉。再者,身邊認識的老友也都年華老去,出入大酒店送別親友的次數多了,也就開始在心裏為自己還剩下的日子在倒數。

筆者絕不忌諱談及「死亡」一詞,可能因為自己曾在死門關的門前待了一回,所以我一直深信,人不知死,焉之生?人要知道生命是有限期,才會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就算生命已經臨到尾聲,只要還在呼吸着,你就仍然能夠繼續去活着。活着,要做甚麼?那是你的選擇。

能夠想關於「死亡」的事,則代表你仍然生存。長者會比年輕人多想「死亡」的事情,但不代表他們與青春絕緣。其實青春可用來形容外貌,也同是能夠用來形容心態,那就是你的選擇!你希望每天坐着等死,還是繼續享受自己還擁有的生命,這的確是你的選擇。我非常慶幸,在長者中心內,每天都與一班老友記分享我們的青春。◇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