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戰火洗禮的人,常會將箇中慘狀以及戰爭對人類的殘害記錄下來,以告知後人。

唐朝詩人耿湋(七三四~?年),以「路旁老人」為題,寫了一首七言律詩。

老人獨坐倚官樹,

欲語潸然淚便垂。

有個老人獨自坐在地上,背靠著官道旁的樹木。

官樹:沿著官道種植的樹木。

陌上歸心無產業,

城邊戰骨有親知。

老者望著道路,歸心似箭,可是即使回去,也沒有可以維生的工作。在城邊,因戰爭而遺下的枯骨中,也有自己的親人、知己。

陌:街道。東西向的街道叫「阡」;南北向的街道叫「陌」。在此,單指「路」而言;產業:是生業,就是賴以維生的工作或財產。

餘生尚在艱難日,

長路多逢輕薄兒。

老人的餘生,還有的是艱難的日子。在這漫長的返鄉旅途上,他老人家經常碰到輕薄的富家子弟。

「在」字,作「有」解;輕薄兒:衣著華麗的年輕人,也就是富家子弟。晉‧張華(二三二~三零零年)所寫的《輕薄篇》,有「末世多輕薄,驕代好浮華;志意既放逸,貲財亦豐奢。」

綠水青山雖似舊,

如今貧後復何為?

綠水青山,雖然和以前沒有兩樣,唯不知今後貧困的餘生,要如何度過?

耿湋是中唐詩人,也是「大曆十才子」之一,晚年在天子身邊任諫官之職,生平事蹟不詳。

詩中所呈現的,是古時經過戰亂後,家破人亡、茫然無措的孤苦老人,而反觀現今,社會型態丕變,兒女全都外出上班賺錢,導致自古以來一脈承傳的「養兒防老」的觀念式微,出現了許多「獨居老人」。所以長輩頤養天年的場所,也逐漸被養老機構、養護中心所取代。

只是身體的照料並不夠,親情的撫慰才是老人家最大的安慰。大筆的養老金並不是鐵的保障,大多數的老者心中的期盼是:兒孫們的承歡膝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這是孔子心中的理想社會,將老者安之列在首要。當前的社會,這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吧?◇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