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年將至,多數家庭正忙著準備賀禮拜訪親友,但若家中成員有失智長者,突然處於頻繁的人際互動與飲食調整,可能造成身心上的不適,甚至加劇症狀。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李嘉富說,當人的年齡越大,發生失智的比例越高,年齡每增加5歲,罹患機率就會增加1倍。由於退化、腦中風、慢性腦血管病變、營養失調、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複雜病因,皆可能引發失智症,使表現症狀不單是記憶力、語言能力、空間感、注意力等認知功能的退化,甚至合併情緒性疾病,出現干擾行為、性情大變、妄想或幻覺等。
李嘉富表示,過年期間兒女返鄉,失智長者見到不熟識的家人或環境改變等刺激,容易出現不安全感,再加上認知功能的退化、無法準確表達,將會加劇上述症狀。當失智長者出現缺乏安全感、焦慮情節較嚴重時,家人們需要更有耐心;在失智長者出現重複行為或情緒起伏時,切勿第一時間拒絕或與其爭辯,應了解需求並適時滿足,或轉移其注意力。
在此,李嘉富針對失智長者的過年飲食與出遊給予以下建議和提醒。
飲食
可安排失智長者與家人同樂的活動,例如:引導做拿手菜、手作年糕或碗粿等懷舊美食,通過親手料理記憶中的美食過程,有望改善病症。
因失智長者的咀嚼功能可能退化,進食糯米製品如年糕、麻糬、湯圓等較黏稠的食品時,應先切成小塊,避免噎著;食用時切忌嬉戲,以免發生意外。
注意食物包裝中的防潮包、乾燥劑與暖暖包,避免失智長者誤食。
遵照醫囑,定時服用慢性病藥物。
出遊
可讓失智長者穿著熟悉、色彩鮮豔易辨識的衣裝,配戴愛心手鍊、衛星定位器或在衣服上繡姓名與電話,以利走失協尋時使用。
儘量安排2位家人陪同,若出入地點有2個以上出口時,更需特別留意。
約25%的失智長者易於天黑後至入睡前,會出現昏昏欲睡、混亂等症狀,提醒行程安排切忌過於匆忙,應於傍晚前回家。
車上可準備紙尿布或尿壺,以備不時之需,也可攜帶失智長者熟悉的隨身用品,增進安全感與穩定情緒。◇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