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我們一直遵循這樣的黃金法則:把吃下的熱量燃燒掉,以維持健康體重。於是人們認為超重完全是個人的錯誤——不守飲食規則、意志力不足、懶惰或貪吃造成的結果。
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新聞記者提出肥胖危機的原因:糟糕的營養科學、不良食品政策、還有長期來自政府和營養專家的錯誤信息。也就是說,肥胖不全是自身的錯。
他們認為,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正是我們接受的飲食建議,為肥胖症創造了條件,造成了肥胖症的大流行。
脂肪為何成為「罪魁禍首」?
脂肪的倡導者認為,自1970年代以來,「脂肪似妖魔」的觀念就開始植入人心。
事情始於1955年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的心臟病發作。當時美國中年男子心臟病發病率一直在上升,總統患病將它推到最醒目的位置。
當研究人員們爭相尋找病因時,美國生理學家Ancel Keys提出了一個假說:忌廉(或稱黃油、牛油)紅肉、雞蛋和乳酪等食物中的飽和脂肪,是罪魁禍首!吃脂肪讓人長胖。
到1970年代,Keys的理論已在營養專家中佔據了主導地位,儘管證據不足、研究相互矛盾——有些研究指出糖是「犯人」,而不是脂肪。
隨著脂肪論戰的發起,膳食指南改變了,食物金字塔被引入。基於「1卡熱量 = 1卡熱量」的想法,食物金字塔建議將所有脂肪攝入降到最低,因為比起碳水化合物等其它主要營養物質,脂肪含2倍的熱量。這種方法建議人們以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為主,每天可食用11份穀類食物,如:麵包和麵食。
同時,食品企業紛紛抓住市場,製造並推廣脫脂產品,如:低脂麥片、餅乾、沙律醬等。但他們知道給食品脫脂意味著失掉味道,於是加糖解決這個問題。
乳酪、忌廉這樣的飽和脂肪被列入「敵人」名單,代替它們的是人造忌廉,由經化學加工植物油(又稱為氫化油)製成。(這些油含有反式脂肪,目前正被廣泛的抵制,因為我們越來越了解它們的危害。2015年FDA確定反式脂肪不安全,並規定在3年內從所有加工食品中除去。)
記者Nina Teicholz在她的書《一個關於脂肪的大驚喜:為甚麼忌廉、肉類和乳酪屬於健康飲食》中寫道:「長久以來,脂肪和飽和脂肪不健康的觀念在國民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人們認為它是『常識』,而非一個具體假設。」
「但是,如同其它飲食與疾病之間的關聯一樣,這個觀點也是由一組研究人員的一個想法開始,而它的最初來源,卻隨著時間的流逝,被人們模糊了。」
雖然西方社會大部份採用這種新的低脂肪、熱量計數的方法,用精製碳水化合物代替膳食脂肪,但是我們卻變得越來越胖。自1970年代以來,肥胖症增加了200%。美國的死亡人口中,2/3是肥胖、糖尿病相關疾病所致。
卡路里相同的食物都一樣嗎?
「吃一份熱量,消耗一份熱量」和「少吃多動」的古老格言,長期來講對大多數人並無功效。多鍛鍊有很多好處,但減重往往不在其中,因為鍛鍊讓人更餓。而且通過鍛鍊消耗不健康飲食幾乎不可能,要消耗掉1個甜甜圈,你需要快走近1個小時。
精確計算每天吃進去的卡路里,與你燃燒的卡路里量比較,這是非常有挑戰性的。一個小小的計算失誤就可能讓你1年內增加幾磅體重
即使你成功地限制了卡路里攝入,當「飢餓模式」啟動,你的身體也會向你反擊。
根據卡路里理論,吃少量杏仁與喝1罐可樂是一樣的,因為卡路里計數相似;而低脂餅乾和無脂肪的高糖乳酪都是健康選擇。
哈佛大學醫學院肥胖專家、兒科教授David Ludwig博士在新書《總覺得餓?征服慾望、重煉脂肪細胞、永久減肥》(Always Hungry?
Conquer Cravings, Retrain Your Fat Cells, and Lose Weight Permanently)中說:「最近的研究表明,高度加工的碳水化合物對人體代謝和體重都有不利影響,這種影響無法單獨以卡路里含量解釋。相反地,堅果、橄欖油和黑朱古力,一些熱量密度高的食物卻似乎可以預防肥胖、糖尿病和心臟病。」
Ludwig被《時代》雜誌評為「肥胖鬥士」,他與其他醫生如Robert Lustig、David Perlmutter、Mark Hyman,以及Teicholz和Gary Taubes等記者,介紹了一種新的理論:人變胖不是因為吃脂肪或熱量過多的緣故,是因為吃糖和精製碳水化合物,它們被快速消化並引起胰島素釋放。這種反應促進身體中的脂肪儲存,並因為胰島素水平的驟然升高和下降,而引發暴飲暴食的惡性循環。
根據這一想法,沒有了糖和碳水化合物,你就不會變胖。
反糖十字軍的Lustig,在他的YouTube影片《糖:苦澀的真相》(Sugar: The Bitter Truth)中說:「並非你吃了甚麼,你就多了甚麼。重點是你吃的食物在身體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Hyman在《吃脂肪變瘦》(Eat Fat, Get Thin)一書中指出,專注於熱量計算和低脂肪飲食來減肥的建議,實際上是基於薄弱的科學知識。它讓人們在減重過程中受了不少罪,而且感到十分挫敗。「我們現在從研究中知道,糖和精製碳水化合物是肥胖和心臟病的真正原因,而不是脂肪。」
「幸運的是,我們對脂肪的看法在轉變。過去5年來,科學證據表明,高脂肪飲食優於低脂膳食,無論在減肥,還是在扭轉心臟病的每個風險指標,包括膽固醇異常、糖尿病、高血壓、炎症等。」◇
整版圖片來源:Fotolia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