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時日,我和友人就會相約來台北這家外觀不起眼的小咖啡館相聚,這裏有讓人安心自在的平價消費、簡單陳設、昏暗燈光,還有最令我懷念又回味的家常菜。店裏日常供應的料理,簡單不花俏,卻有濃郁溫暖的媽媽味!每回來此,我必定會提早出門,好挑選習慣的位置,再等候著熱騰騰的家常味上桌。這裏的套餐主菜有「咖喱雞」、「香煎魚」、「紅燒肉」三選一,再搭配三樣小菜。主菜好吃、三樣小菜也一樣可口。
我不是常客,差不多一至兩個月才來一次,但每次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應該是店家媽媽味道的家常料理,讓我情不自禁地想一再光顧吧!我的廚藝尚可,會燒幾樣可口家常菜,卻始終燒不出美味的「魚」料理,大概沒真傳到母親處理「紅燒魚」的真功夫,於是我幾乎只買切片魚肉煮味噌豆腐湯、或用一點油乾煎再灑些胡椒鹽就好。倒是「咖喱雞」讓我自信滿滿,只需買去骨的雞腿肉﹙避免大口吞嚥時會吃到碎骨卡在喉嚨裏﹚,照著煮食的先後順序,最後放入味道香濃的進口咖喱塊,就能「易如反掌」地燒出一道美味下飯的家常菜了!
記得兒子住校唸書的那幾年,每逢假日一回家,我只要燒一鍋咖喱雞或咖喱牛肉,就能滿足他的胃了。有一天他意猶未盡地說:「真是百吃不膩啊,好想早餐也吃咖喱飯。」我想,在兒子心目中:媽媽的咖喱飯,一定是他最想念的「家鄉味」吧!
想起我年少離家讀書的青春歲月,那時最懷念的家鄉味卻是「麵食」。尤其發現掛著「眷村味麵食小館」的招牌、或路邊有人賣蔥花捲餅、蔥油餅或包子的小攤,我必定好奇的趨前嚐嚐,想從食物裏尋覓屬於我的家鄉記憶。尤其學校後門有個小攤,是一位親切的外省伯伯,他只賣一種麵食,就是「豆腐捲」:像蔥花捲似的大花捲,裏頭捲著滑嫩的豆腐、蝦皮、冬粉、蔥花,個頭方方的比饅頭還大!連吃兩個就很飽了,而且營養豐富、美味便宜,也是我最常吃的晚餐點心。
最近我又開始在「農會家政班」教導學生利用「水性色鉛筆」來描繪「美味家常菜」的課程。所謂「家常菜」就是每家都有各自的味道,源自於阿嬤、阿公或母親、父親一路傳承下來,不管只有一道、兩道或好多樣的菜餚;就是那些看似平凡普通的家常菜,凝聚了對家人所有的愛和關懷……畢竟,食物的「美味」無非就是溫暖的記憶啊!
過去大家用拍照分享家常菜,現在教學生用彩筆記錄家常菜,等十堂課結束後,相信每位學生都可以畫出一手好菜,我迫不及待等著那一刻的到來!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