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呼呼的火鍋、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等總是很多人的最愛,就會令人食指大動而難以自拔。但是對於有痛風的患者來說,如果病情沒有控制好,或一時貪嘴多吃了些,往往就得付出慘痛的代價。
痛風被稱為帝王之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蕭凱鴻表示,經常聽到痛風的患者說:「不痛像沒病,痛起來卻要命。」痛風是歷史悠久的疾病之一,存在於人類社會至少有5千年,自古以來,許多王公貴族經常受到它的折磨,故又稱痛風為「帝王之病」。
痛風的發生原因
痛風的發生被認為與豐沛的飲食有關,因為現代人飲食習慣改變,痛風不但發生率有上升的趨勢,而且發病的年齡也越來越下降。痛風是因為體內的普林代謝異常,或是腎臟排出尿酸的功能障礙,導致血中尿酸過高;過多的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內,造成關節痛、腫脹和變形,最後會導致殘廢與腎衰竭。血中尿酸濃度愈高,持續時間愈久,發生痛風的機會就愈大。然而,並非有尿酸高或有關節痛的人皆是痛風,由於在臨床上經常遇見診斷不明確而治療失敗的例子,因此唯有正確的診斷方可對症下藥。
蕭凱鴻說,在日常生活上,痛風會經由飲食、天氣變化、外傷、壓力等多方面引發,還有遺傳與家族發病的傾向,男性較女性易患痛風;此外,有代謝症候群、高普林飲食、暴飲暴食、喝酒過量也容易引起痛風。痛風經常發生於半夜,發作部位會出現紅、腫、熱與嚴重的疼痛,任何輕微的碰觸都會使疼痛加劇。第一次發病大多侵犯大腳趾關節,但也可能侵犯其它關節。
蕭凱鴻補充說,根據臨床證明,罹患痛風、高尿酸與其它疾病的發生率息息相關,例如: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腎臟病,甚至罹患中風與其死亡率皆會增加。由此可見,長期尿酸濃度過高若不加以治療,就會使身體機能逐漸惡化,也種下日後腎衰竭洗腎的遠因。
痛風的治療方式
蕭凱鴻提出,痛風的治療是以藥物與飲食為主。在藥物治療方面,急性痛風發作經常使用秋水仙素與非類固醇消炎藥物,來控制發炎及局部的疼痛腫脹;慢性痛風除消炎藥物之外,常合併使用降尿酸藥物控制血中尿酸濃度。近年來也有一些療效不錯的藥物上市,且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然而,有些藥物也許在個別體質上不適用,因此最好由專業的風濕科醫生規劃整體的追蹤治療,並排除其它造成關節痛的病因。
在飲食治療方面,患者要多喝水,以促進尿酸排泄,不要喝酒、避免攝取高普林食物,以及控制體重;肉汁、火鍋湯、內臟類、沙丁魚、白帶魚、蚌蛤類、蘆筍、香菇、紫菜等含普林的量較高,要避免食用;黃豆及其製品,例如:豆腐、豆乾、豆漿等,雖然含較高量的普林,但因普林的種類與肉類不同,故於非急性發病期,仍可適量攝取。◇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