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有皮膚疾病的患者,希望能藉由改變飲食,而控制、改善或是預防皮膚疾病,因此皮膚科醫生經常被患者詢問:「有哪些東西不能吃?」「吃甚麼可以改善皮膚症狀?」到底有皮膚疾病的患者,飲食上該注意哪些事項?
為了解除皮膚疾患者心中的疑問,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皮膚科主任蕭子臨提出痤瘡、慢性蕁麻疹、乾癬、異位性皮膚炎分別與飲食在科學上的關聯性,藉此也說明這4種常見皮膚疾病的飲食攝取建議,並且釐清一些民眾的迷思。
痤瘡
低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食物有助於改善痤瘡症狀。相反地,高升糖指數食物會使痤瘡惡化。
目前經由初步研究顯示,減少乳製品攝取可能會改善痤瘡,但仍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慢性蕁麻疹
根據初步研究顯示,補充維他命D可能會改善慢性蕁麻疹,但補充的劑量與時程仍有待進一步研究確定。
假性過敏原排除飲食(pseudoallergen free diet,是指排除自然或加工食品中含有的防腐劑、色素或香料的飲食),對於小部份慢性蕁麻疹患者可能有幫助。
乾癬
減肥不但能改善乾癬症狀,還能提高部份乾癬藥物療效,對於乾癬患者較常合併的代謝性症候群也有助益。
降低酒精的攝取能改善乾癬症狀,也能降低部份乾癬藥物可能造成的肝毒性。
異位性皮膚炎
對於高機率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嬰兒,前4個月以純母乳哺育或水解配方奶餵食,具有保護作用;但是在一般嬰兒,純母乳的哺育對於異位性皮膚炎並無保護效力。
產前孕婦服用益生菌,產後嬰兒繼續服用益生菌,可降低將來孩子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但每種廠牌的益生菌菌種不同,提供的臨床證據也不同,購買時請審慎。
嬰兒飲食中補充益生質(prebiotics,又稱益生元、益生素、益菌助生質,是食物中一種不易消化的成份,可刺激消化系統中益生菌生長或活化),可降低將來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
蕭子臨提醒,雖然以上提供的飲食攝取建議,都已經有科學證據支持,但請民眾切勿矯枉過正,造成營養失調,影響到身體的健康,最好還是諮詢營養師的建議。此外,當皮膚出現狀況時,一定要尋求專業醫生診療,因為單純採用改變飲食的方法並無法取代治療。◇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