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脅,並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在新唐人《健康1+1》節目中,北岸長島猶太醫療中心腫瘤科醫師魏麗紅、耶魯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主任Dr. Eric P. Winer,從不同角度探討了乳癌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方式。

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乳房外科主治醫師鄭伃書,則以親身經歷,講述了乳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重新審視自己、重新認識生命的心路歷程。

醫生 vs 病人 感悟生命意義

鄭伃書說,2019年6月的一個星期天,她在拿手機時,手臂突然感覺到乳房有一個顆粒的東西,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

她於是為自己安排了檢查,結果是她不希望、也很難接受的——她確實患了乳癌,而且是三陰性乳癌,這是所有類型乳癌中最惡性、最容易復發和轉移的一種,治療過程也十分艱辛。

確診後,她的第一反應是隱瞞病情,因為她在潛意識中覺得,作為一名乳房外科醫師,自己得了乳癌,就代表自己失敗了。

不過,她的治療過程並不如預期順利,在第4次或第5次化療時,她因感染而休克,需要急救並住進深切治療部。

鄭伃書坦言,儘管她努力隱瞞病情,但同事們還是知道了她的病情。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她開始在封閉的團體諮詢中分享自己的經歷,並收穫了許多感謝和鼓勵。

之後,她積極接受化療等治療,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副作用,從免疫力低下、黏膜破損、皮膚紅疹、指甲變形、掉頭髮、疲憊、嘔吐腹瀉等等,幾乎所有乳癌患者會經歷的治療和副作用,她都體驗了一遍。因此也更能體會病人的感受。

在所有這些副作用中,最觸動她的就是掉頭髮。作為一名醫生,她曾經給患者開出各種化療藥物,也很不理解為甚麼一些病人會因為會掉頭髮而拒絕治療,她認為掉頭髮並不會危及生命,這是最不用擔心的副作用。

但當她親身經歷化療的副作用後,她才真正明白病人的感受。掉頭髮讓她眼睜睜地看著身體的一部份離她而去,卻又無力挽回,這種無助感令她感到恐慌。

期間,鄭伃書與父親進行了一次深刻的對話。她問父親甚麼是「有用的人」,父親最初的回答是「做醫生、做臨床教學、做研究、做服務」。但顯然她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父親隨後告訴她,「平安快樂」就是有用的人。如果你只能照顧好一個病人,那就把那個人照顧好;如果你已經虛弱到連一個人都照顧不了,那就照顧好自己,平安健康快樂地生活。父親的這番話給了她很大的安慰。

在治療過程中,她也不斷反思:為甚麼是「我」要去經歷這些事情?她感覺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要打破那個一直想要裝完美的自己;現在她須要在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的同時,開始一個全新的生活:更加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讓癌症捲土重來。

乳癌發病率高

除皮膚癌外,乳癌是美國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其死亡率僅次於肺癌,位居第2;13%的美國女性一生中某個時期會罹患乳癌,相當於每8個女性中就有一個會是乳癌患者。

魏麗紅表示,近年乳癌發病率有年輕化的趨勢,原因有很多,包括女性的肥胖和月經起始得早。

不過她強調,乳癌並不可怕,雖然發病率高,但治癒率也非常高。很多婦女只要在早期診斷,治癒率可以高達95%甚至99%。關鍵在於要聽從醫生的建議,及時做乳腺檢查,早診斷就會早治癒。

乳癌分類很重要

魏麗紅介紹,最常見的乳癌是導管乳癌,佔90%,還有約5%~10%是乳腺腺體乳癌,此外還有其他非常不常見的乳癌類型。

乳癌一般分為0期、1期、2期、3期、4期,需透過非常複雜的臨床檢查和各種項目的檢查分類。

醫生需要看乳腺的大小和癌塊的大小,這叫T(tumour);然後,用各種方法檢測乳癌有否轉移到淋巴結,這叫N(Node)。有些病人,特別是年輕病人,如果有骨頭疼痛,便需要做CT掃瞄、正電子掃瞄等檢查,看癌症是否轉移到其他部位,這叫M(Metastasis)。綜合臨床評估後,醫生會給病人一個TNM數值,以確定癌症分期。

她強調,癌症治療非常複雜,所以分期非常重要。醫生會根據不同分期,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比如0期病人,可能手術加一點藥物就足夠了,但4期病人治療就非常複雜了。

在乳癌分期後,醫生還要做乳癌特性分析。例如,某位病人被診斷患上1期乳癌,可能是好的乳癌,也可能是壞的。醫生會把乳癌組織切片做各種深入檢查,來確定乳癌的特性。比如說,三分之二的乳癌病人會表達雌激素受體和孕激素受體。

有了受體之後,醫生可以提供一些非常有效的治療,比如抗荷爾蒙治療。另外,如果有了「HER2」特殊表達蛋白,便可以使用高度有效的標靶治療。

魏麗紅說,基本上,乳癌只要不是4期,都會有很高的治癒率。

乳癌不要急著切

很多人都認為,如果發現癌症就要立刻全部切除。魏麗紅說,如果是早期癌症,應先切除,再做其他附加手術。

但有幾種情況,這樣做可能就不是最好的治療方法。如三陰性乳癌,或腫瘤已超過兩厘米,臨床檢驗證實如果先做化療,可以提高生存率。

另外,局部乳腺癌泡較大,可能會無法保乳,或切得不像樣。因此,可以先利用標靶治療把癌塊縮小,再做手術,可以提高局部美容效應和生存率。

她提醒,哪個病人需要先做手術,哪個病人需要先做其它治療再做手術,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臨床決定。所以病人千萬不要著急去切,一定要聽所有專業醫生的建議,做出正確決定。

乳癌病發和預防

魏麗紅說,要預防癌症,首先要了解致癌因素

1.不可控因素

5%~10% 的乳癌病人,天生有一些很容易發生乳癌的基因,例如突變的 BRCA1 和BRCA2。如果有這些基因,乳癌發生率會超過 60%。

魏麗紅說,現在有很多乳癌病人或者有乳癌家族史的病人,已經開始廣泛地檢查自己的家庭基因。如果有這種基因,篩檢年齡和一般人是完全不同的。

有特殊基因的高風險人士,還可預防性地把乳房切去,然後再做一些乳房重建手術,會讓你的乳房比之前還漂亮。

2.可控因素

第一,要保持好的心情。

第二,不要吃有毒的東西,比如喝酒、抽煙。

第三,聽醫生的建議做篩檢。

第四,某些藥物可降低乳癌風險。

籲更多人參與臨床試驗

耶魯大學醫學院癌症中心主任 Eric P. Winer博士說,乳癌在40多~70多歲女性中較為常見,約從45歲起,發病率開始明顯增加,大約 20%~25% 的乳癌發生在絕經前的女性中;其中一些患者年齡在40歲以下,雖然他們不是乳癌患者最大的群體,但乳癌是年輕女性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臨床試驗是測試新藥物的重要方式,但目前美國參加臨床試驗的癌症患者比例很小,特別是亞洲女性,參與臨床試驗的比例較低。

他強調,在臨床試驗中,有時會發現不同族裔和種族的副作用不同。因此,需要更多亞裔女性參與臨床試驗,這樣才能了解她們在治療中的情況。@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