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美研發人工心臟或可終身使用

需要做心臟移植的病人,需要等待數月,甚至數年才可獲得合適的心臟進行移植。去年瑞士有研究者以 3D 打印的方式造出人工心臟,但 45 分鐘後就開始劣化。因此現在醫學一直致力於研發出一種能夠適合永久移植的人工心臟。近日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 (OHSU)的Sanjiv Kaul 博士和他的團隊研發出了一個設計極其簡單的人工心臟。與其它人造心臟不同,它只有一個移動部件,沒有可能卡住的閥門,Sanjiv Kaul認為這將會是第一個可以與病人一起終老的裝置。這一人工心臟最初由Richard Wampler博士設計, 以含有中空桿的鈦管取代兩個心室,該中空桿在鈦管內前後運動,模仿自然脈搏輸送血液進入肺部交換氧氣,再輸送至全身。這一設計會盡量減少凝血的出現,並且還可以降低消化道出血和中風的風險。該心臟裝置已經成功地短期植入牛的體內,未發現副作用。研究人員現在正在開發一個較小的裝置,希望通過植入綿羊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測試後,再進行人體試驗。

研究結果發表在「OHSU」◇

FDA日前批准了硅谷基因技術公司23andMe研發的首例非處方乳腺癌檢測試劑盒。(Fotolia)
FDA日前批准了硅谷基因技術公司23andMe研發的首例非處方乳腺癌檢測試劑盒。(Fotolia)

No.2 FDA批准首例乳癌自檢試劑盒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日前批准了硅谷基因技術公司23andMe研發的首例非處方乳腺癌檢測試劑盒。該試劑盒可以讓消費者檢查自己是否攜帶易引發乳腺癌或卵巢癌的基因突變。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 在2015年, 佔本港女性癌症新症總數的26.1 % 。早期檢查有助於預防或改善治療效果。大量研究表明,大部份乳腺癌或卵巢癌都是由BRCA1和BRCA2這兩個基因中的序列突變引起。儘管這個試劑盒為消費者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FDA和遺傳學專家都提醒消費者對這個試劑盒謹慎使用。由於已知的引發乳腺癌的基因突變超過1,000多種,而這個試劑盒只檢測其中的三種,所以即使檢測結果為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消費者患乳腺癌的可能。FDA建議,不能完全用該試劑盒代替常規的癌症檢查,更不能輕易的根據檢測結果做出相關治療決定,如預防性切除乳房或卵巢等。

研究結果發表在「FDA.GOV」◇

研究證實,即使是低度的夜間光照也與憂鬱症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Shutterstock)
研究證實,即使是低度的夜間光照也與憂鬱症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Shutterstock)

No.3 最新研究:夜間光照可引發憂鬱症

近日,有研究證實,即使是低度的夜間光照也與憂鬱症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參與是次研究的Nara Medical University的Kenji Obayashi教授表示,研究結果顯示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睡眠,對睡眠品質和心理健康都有所幫助:「在夜晚保持臥室黑暗,可能是一種預防憂鬱症的新選擇。」研究發現,晚上接觸超過 5 lux光照強度的人,比在完全黑暗房間睡覺的人更容易出現憂鬱症狀。儘管該研究並未確定,夜間光線是引發憂鬱症的唯一原因。但是,研究人員表示,這可能與睡眠障礙有關。在夜晚接觸光線的人,可能會擺脫體內的生理時鐘,減弱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是一種促進在黑暗中睡眠的荷爾蒙,可以使人們更容易入睡。雖然這項研究的對象主要是老人,但Kenji Obayashi教授強調,這種影響可能對年輕人更為明顯,因為他們的眼睛更敏感,能接受更多光線。因此,在睡覺時盡可能關閉光源,可能是個好習慣。

研究結果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戰場上的醫護人員通常只有很短的時間來救治傷員,這常導致永久性殘疾或令人惋惜的陣亡。(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戰場上的醫護人員通常只有很短的時間來救治傷員,這常導致永久性殘疾或令人惋惜的陣亡。(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No.4 美軍研究停止細胞活動 延長救援時間

美國國防部在研究如何延緩傷員身體細胞活動爭取更長的救援時間。如果該項目進展順利,將是醫療界一大突破。戰場上的醫護人員通常只有很短的時間來救治傷員,這常導致永久性殘疾或令人惋惜的陣亡。國防部高級研究局(DARPA)近期成立了一個項目,旨在減緩傷員身體蛋白質對能量的消耗,為醫護人員爭取更長的工作時間。據Engadget網報道,該項目目標能夠使用某些生物化學物質控制蛋白質的能量消耗水平,使細胞活動近乎達到停止狀態。研究人員將研究緩步類動物,如樹蛙,如何在極冷和脫水的狀態下控制它們的細胞活動,將其以應用到傷員身上,在他們生命系統徹底關閉前爭取更多的救援時間。如果這一研究獲得成功,將不僅有益於戰地醫療領域,將是整個醫療界的突破。醫護人員將有充足的時間送病人去醫院,醫生們也能把精力放在如何救治而不是忙著為病人「保命」上。

研究結果發表在「Engadget」◇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