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是數百萬美國人2024大選時關心的主要問題。
特朗普總統在2021年1月離任時,年通脹率為1.4%。當他下個月重返白宮時,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將接近3%。
自2021年1月以來,消費者通脹累計飆升了21%。過去幾年來,許多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上漲幅度更大,例如電力上漲了28%,麵包上漲了25%。
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預計,價格不會回落到疫情前的水平。
今年2月,她在與路易斯安那州共和黨籍參議員甘迺迪(John Kennedy)交換意見時表示:「我不認為價格水平會下降」,「有些價格會比疫情前更高,而且會持續走高。」
這種累積的通貨膨脹效應,尤其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給企業和家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負擔。
薪資
名義工資(未經通脹調整)的增長已飆升約20%,11月的就業報告強調,工資仍以每年4%的速度增長。
雖然自2023年5月以來,工資的增長速度超過了通脹,但仍未完全趕上通脹水平。勞工的收入經通脹調整後,尚未恢復到2021年1月前的水平。
實際(經通脹調整後)時薪仍下跌了近3%。每周實際收入中位數下滑了約0.5%。
勞工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結果好壞參半,上個月,實際平均時薪保持不變,而實際平均周薪則上升了0.3%。
根據Bankrate的「2024年工資與通脹指數」,到2025年第二季度,工資增長有望從通脹中恢復過來。
本月早些時候,Bankrate的一項獨立調查發現,自2023年10月以來,61%的員工在過去12個月內獲得了加薪。同時,59%的人表示,他們的收入跟不上家庭支出的增長。
消費者支出與債務
經濟學家表示,消費者支撐了疫情後的經濟,有證據支持這一觀點。
零售銷售增長穩健,消費者支出推動了GDP的增長率。從感恩節到網絡星期一,美國銷售額創下新高。
然而,如果考慮到價格上漲的因素,人們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這表明零售額實際上低於整體數據。
例如,10月份,零售額比去年增長了2.8%。然而,根據Creative Planning的首席市場策略師查理‧比萊洛(Charlie Bilello)的說法,實際零售額同比下降了0.9%。
由於許多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上漲,消費者的支出增加了,家庭難以維持,迫使許多人舉債以應對生活開支。
紐約聯儲局第三季度家庭債務與信用報告顯示,自2021年第一季度以來,信用卡支出激增了4,000多億美元,達到創紀錄的1.17萬億美元。美國知名個人理財網站WalletHub估計,在修正通脹數據後,信用卡債務總額為1.29萬億美元,比2007年的紀錄低1,850億美元。
此外,近年來還出現了一些潛在趨勢,包括「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的興起。
Adobe Analytics預計,今年聖誕節購物者使用購貨分期付款的支出將超過11%,從11月1日到12月31日將超過180億美元。
消費者不僅依賴「先買後付」服務為家人和朋友購買禮物。數據分析公司PYMNTS Intelligence2023年9月的一項研究發現,在20%使用「先買後付」選項的消費者中,超過一半(56%)利用該服務購買食品雜貨。
如果購物者按時還款,此類貸款很多都是免息的,但LendingTree估計,長期貸款的利率可能高達30%。
利率
美聯儲在9月推出新一輪寬鬆政策,隨後大幅減息0.5個百分點。此後,利率下調了25個基點,投資者預計,在12月的政策會議上,基準聯邦基金利率將再次下調25個基點。
如今,央行進入了新一輪減息周期,貨幣權威們質疑是否應該更早加息以對抗通脹。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2022年5月接受《市場觀察》(MarketWatch)採訪時表示:「事後諸葛亮,現在看來,我們早一點加息可能會更好。」
美聯儲官員在2022年3月啟動了量化緊縮政策,這是提高利率和減少資產負債表的結合,當時通脹率為8.5%。
2022年8月,鮑威爾在懷俄明州傑克遜霍爾(Jackson Hole)舉行的美聯儲年度會議上發表講話,警告「一些痛苦」即將到來,讓整個金融市場不寒而慄。
他在預先準備好的發言稿中表示:「雖然利率上升、經濟增長放緩和勞動力市場疲弱會降低通脹,但它們也會給家庭和企業帶來一些痛苦。」
美聯儲自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連續11次加息,將政策目標利率調高至5.25%~5.5%,創下23年來新高。
儘管美聯儲無視悲觀預期,美國家庭的債務已升至創紀錄水平。
信用卡平均利率在11個月內超過了20%。八個月後,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貸款的平均利率自2002年以來首次突破7%。到2022年12月,新車貸款的平均貸款利率已超過6%。
消費者每月為償還債務支付的金額越來越多。因此,根據美聯儲的數據,拖欠率正在上升。
第三季度消費者貸款的拖欠率接近3%,為2012年以來最高。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經濟研究顧問李東勛(Donghoon Lee,音譯)在11月的一份報告中表示:「雖然以名義價值計算的家庭支出持續增加,但收入的增長速度已超過了債務的增長」,「儘管如此,拖欠率上升表明許多家庭面臨壓力,儘管本季度拖欠趨勢有所緩和。」
情緒
美國或許錯過了一場衰退,但卻深陷所謂的「氛圍衰退」。
經濟學家們對公眾對當前經濟狀況的消極評價感到困惑。如果GDP持續增長、通脹在減緩、勞動力市場保持穩定,為甚麼消費者仍然對經濟持悲觀態度呢?
最近,經濟學詞典中引入了一個新語:氛圍衰退——經濟健康與人們對經濟的感受脫節。
儘管消費者信心在2024年下半年有所回升,但仍未恢復到2021年之前的水平。
密歇根大學備受關注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在2020年2月創下歷史新高,之後在疫情爆發後急劇下滑。雖然該指數在2021年開始走高,但由於通脹對消費者錢包的衝擊,該指數再次暴跌。
由The Conference Board製作的另類消費者信心指數在2018年底飆升至創紀錄的水平,在公共衛生危機之前,該指數一直徘徊在這一水平。這項被視為衰退指標的月度調查,至今尚未恢復到危機前的高點。
儘管美國尚未達到技術上定義的衰退標準——連續兩個季度GDP負增長——但許多美國人認為美國處於下行趨勢。
今年夏天,支付網絡Affirm的研究顯示,三分之二(60%)的美國人認為經濟處於衰退。大多數人將其負面看法歸咎於通脹和整體生活成本。
原文:Trump to Inherit Years of Steep Inflation: 4 Things to Know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