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動員官員和區議員到大陸學習文革時期的「楓橋經驗」,評論指香港經濟問題多,港府憂民怨爆發。今年大陸出現多次極端社會事件,官方擔憂「維穩」更難。

香港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民青局)今年4月17日至21日由局長麥美娟,帶同民青局常任秘書長林雪麗、民政事務總署署長張趙凱渝及18位民政事務專員,先後到中國北京及浙江考察。其中,浙江行程學習所謂的「楓橋經驗」,20日參觀了楓橋經驗陳列館、楓橋鎮便民服務中心及到訪東盛社區。

「楓橋經驗」是1963年在浙江寧波諸暨縣楓橋區產生的一種具有文革特色的中共基層管理模式,具體表現是煽動群眾以大批判(文鬥)的方式來改造所謂的階級敵人。

歷史研究人士認為,「楓橋經驗」可以看作是文革的一塊試驗田,文革中的各種大批判活動其實就是「楓橋經驗」在全國範圍內的展開,「楓橋經驗」的升級版本就是大批鬥(武鬥),從大批判到大批鬥,都是中共黨魁毛澤東在文革中煽動群眾打倒政敵的一貫手法。

在香港的立法會,選委界的蘇長榮11月4日以書面質詢民青局,要如何將「楓橋經驗」的精髓用於香港地區管治。民青局局長麥美娟回覆稱,透過學習「楓橋經驗」,有系統地防範化解矛盾於萌芽階段。

熟悉中國國情的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指,香港政府現在要模仿「楓橋經驗」,主要是擔心民怨爆發。「從宏觀角度看,當局看到現在經濟很多問題,民怨自然難以消失,加上政府赤字巨大等,自然為防止民怨爆發情況下,一定要多做基層工作……當局希望從這個角度穩住基層,減少基層的怨氣。」

事實上,儘管大陸有「楓橋經驗」及全方位的社會監控,以及常年花費高昂甚至超過軍費開支的「維穩」資金,然而,仍難杜絕社會問題,隨著中國經濟衰退,接二連三發生極端報復社會事件,造成嚴重死傷。

極端事件頻發 官方推責給弱勢群體

中國大陸近期連續發生惡性事件,11月11日,在廣東省珠海市,一名男子在一個體育中心駕車衝入人群,官方數據顯示35人死亡,43人受傷。在珠海慘案發生短短幾天後的11月16日,江蘇無錫的「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又發生畢業生傷人事件,造成8死17傷。

此前中國已經連續經歷了一些類似的事件,自2022年底結束「清零」防疫政策的限制措施以來,中國經濟一直在艱難地恢復當中,就業市場壓力不斷增大,民怨也越來越大。

僅在今年,官方媒體報道的事件就包括:今年2月份,山東省一名中年男子持刀傷人,致多人死傷;7月份,長沙一名55歲的男子駕車衝入人群,造成8人死亡。9月,上海一名37歲的男子在一家超市刺死3人,導致15人受傷;同月,深圳一名44歲的失業男子用刀捅死一名日本學童。10月,一名50歲男子在北京一所學校持刀襲擊,造成5人受傷。

這一連串的惡性事件,讓中國民眾對公共安全和經濟的討論達到高潮。

珠海事件後,廣東部份社區開始排查「八失人員」和「三低三少」群體。「八失人員」包括「投資失敗、工作失業、生活失意、情感失意、關係失和、心態失衡、精神失常和年少失管」;「三低三少」則指「經濟收入低、社會地位低、社會聲望低、人際交往少、流動機會少和疏導渠道少」人員。

這些官方名詞雖在定義上有些許不同,但大致上所指的都是經濟弱勢群體。

在中國社交媒體微博上有民眾表示,其實是整個經濟結構出了問題,官方不去想辦法調整已經出了問題的經濟結構,卻要進一步壓制已經在這個結構中的人。

評論大陸社會亂象是一種模式

據路透社報道,牛津大學中國中心副教授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表示,中國發生的一系列大規模傷亡事件「說明一種模式,而不是一種異常現象」。

馬格努斯說:「我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一系列事件中明顯的社會和經濟問題,並且發出了有關社會狀況的警告訊號」。

中國事務評論員晨鐘認為,中國社會的不穩定情況來自於幾十年積累的社會矛盾、政治腐敗、人民缺少基本權利,加之經濟下行使得過去被經濟發展所掩蓋的社會政治矛盾爆發出來。

他續說,當前中國經濟低迷、樓價大幅下跌、失業率高企,這些經濟困境對普通民眾尤其是邊緣群體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官方的行為是本末倒置,可能是應對社會不滿的短期策略,但是否會進一步升級為更具壓迫性的措施值得關注。例如,將這些群體集中管理甚至關押,可能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治理模式。中共這種體制除了強制並沒有其它的管治概念,沒辦法真正化解民怨,到最後只能是分崩離析,過去共產主義國家的下場已經說明了這點。香港想用「楓橋經驗」來化解民怨可能是倒行逆施!◇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