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陽春三月(公曆四月)的清明時節,正逢日本賞櫻、沖繩祭祖,屆時,艾葉做的糯米糰子(艾葉粿,台灣稱「草仔粿」),就會走入千家萬戶,它不僅化作一抹新綠的春色,與櫻花相映成趣,還能去除寒濕病邪,調和人體陰陽機制,為人們帶來吉祥與安康。

艾草配豆餡  千年的妙藥

這種糰子,儘管各地材料各異,品類繁多,主要多由艾葉、糯米、大米和小豆餡做成。據日本平安時代編撰的《和名類聚抄》,它源自唐朝傳入的「唐菓子」。當時主要用來祭神。因此,這種食物,至少擁有千年以上的歷史。

如今,多數人讚美它翠綠的色澤、艾草的香氣、軟糯的口感,視作滿足口腹之慾的美食。當然,不少華人還發現了它與唐代寒食節或清明節祭祖的淵源,卻忽視了它的健康功效。

艾葉糰子,它有個非常可貴的特點,就是守護了唐代糰子的養生功效——暖腎養肝、健脾除濕、補血養顏、清心安神。即使是古代寒食節禁止用火,只能吃入生冷的食物,有艾葉糰子護身,也不容易傷及腸胃,避免出現腹痛、腹瀉、腰腿畏寒、四肢沉重、焦躁易怒等不適的症狀。

它的材料搭配,不管表面形式如何變化,但甘美的小豆餡或塗在表面,或包在裏頭,始終不離不棄,千年不變,看似難以理解,彷彿不知變通,口味單調,殊不知,赤小豆與艾草相輔相成,正是清明時節,或者寒氣和濕氣過重的季節,最好的保健妙藥。

從古人用艾草尋找水源  看其藥理

艾草,自古就是一味漢方藥草,其好處數不勝數,幾乎所有今天人們罹患的現代病,都在它的調理範圍。然而人們卻不知其關鍵的藥理到底是甚麼?

說白了,就是艾草能將看不見的人體能量——氣,以及有形的血和水,這三大循環系統激活,讓它們暢通無阻,陰陽調和,從而恢復人體臟腑的機能。

在中國的古代,人們行軍打仗,或困於荒野,急於尋找水源時,會利用艾草來找到地下的水源。只要在地上挖個小坑,將採集來的艾草放進去,進行燃燒,然後觀察周圍,哪裏有煙氣和水氣冒出,就是地下的水源之處,挖下去,就能冒出泉水,解救危難。

其實,就是利用了艾草能進入地下水道系統,為水注入陽氣,使得寒涼的地下水有了推動力,能氣化成更微觀的水氣,從地下蒸騰出地面的現象。也是為何中醫會用艾草放在人體一些跟水相關的穴位上來做灸的治療,能讓人冒汗的原因。不少罹患水腫和外感風寒的病人,因「出汗」而將人體寒氣和廢水驅逐出,從而得到改善或痊癒。

古老的中醫醫學認為「人體是小宇宙」,人體也有一個五行運轉的循環體系,與五臟經絡對應。而人體的腎臟,中醫歸為水臟,負責人體所有水液的供應和排瀉,但水氣性寒,「寒水」如果缺少熱能的推動,自然下走,難以上行,如果遇上濕氣很重的季節,人體腰部會感覺畏寒、疼痛,四肢沉重難舉,而上部的心肺頭面,因水氣寒涼而無法上行,必然肝氣燥,心火大,燥熱難耐,易怒失眠,渾身不暢。

所以,腎部最忌諱缺少陽氣(中醫叫做「腎陽之氣」)。艾草的火力進入腎部經脈,就能將陰寒的下部之水轉變為人體細胞可以利用的更加微觀的水粒子(中醫術語叫作「氣化」)。把「寒水氣化」後,「腎陽之氣」就能不斷上行,變為「溫水養肝」(肝氣,五行屬木)。肝氣負責疏通血脈,打通五行氣機,將氣、血、水運送到所有細胞裏,自然恢復人體機能,百病皆消。此為古代艾草養生和治病的原理。

大家都知道,古人喜歡在濕度重的季節佩戴香草,認為這樣能驅邪避災,原因就在於藥草濃郁香氣的本身就是微觀的能量物質,可進入人體經脈這套五行氣機,讓人恢復正氣,抵禦病邪。所以艾葉的香氣,自動為人恢復正氣,趕走病邪,真的能為人帶來吉祥安康。

赤小豆自上而下降心火 排濕氣 健脾胃

艾草從下(腎部)往上,驅水上行,滋潤肝氣(五行認為「水生木」),疏通氣血,打通五行機制,而赤小豆(又名紅飯豆、飯豆,是豆科植物,外形與紅豆相似,稍微細長),運行路線則剛好相反。

赤小豆色紅屬火,與心脈五行一致,可入心脈補氣血,這樣一來,可助艾草疏通氣血的同時,還能驅逐廢水下走,變成尿液排走(中醫術語叫「利尿除濕」),以免人體濕氣過重而腹瀉、腹痛、腸道發炎,脾胃失職。

脾胃,五行屬土,與濕氣相通,最為忌諱「濕氣過重」,赤小豆就能把脾胃的濕氣轉化為尿液排走,恢復脾胃機能。這個也叫「氣化」(就是人體五行能量運轉變化的意思)。

也就是說,艾草負責運水上行,補足腎部陽氣,給陰水注入動力,疏通氣血,打通經脈,赤小豆負責將濕氣、廢水和心脈多餘的燥火往下帶,利用排尿的方式下行而導出體外。這樣一來,寒水上行,心火下降,陰陽調和,正常運轉,處於動態平衡,人體五行機制便自動調和五臟,恢復機能。艾草、赤小豆兩者可謂最完美的搭配。

古人通過「調和陰陽」來消病、養生的智慧,超出現代醫學的層次,豈能隨意更改。

甲辰年濕氣橫行  腎寒脾弱  肝火過旺

今年2024,按傳統黃曆,是甲辰年。

根據中醫最古老的醫學經典《黃帝內經》所述,「甲辰年」大自然土氣太過,濕氣過重,春季寒濕流行,雨霧偏多,而脾胃(五行屬土)必然與自然界的濕氣相通感應:當陽氣受阻,消化之力則變弱。這時候,脾胃虛弱,吃生冷食物容易腹痛、瀉肚的人,要特別注意除寒濕之氣,保護脾胃。

同時,因「土剋水」,土氣太過,就會克制腎部機能,腎部必然寒涼,導致四肢沉重,春季必然肝火上浮,薰烤心、肺、頭、面,引發各種炎症,不得安寧。

為了克制過度的土氣(也就是濕氣的橫行),到了春季木氣生發強盛的季節,自然界必然引發地震、強風等自然災害,實際就是自然界五行能量機制在調節的現象。

木氣要克制土氣(濕氣),要復原、平衡原先的機制,因此,人體五行機制必然與自然界相通,出現同樣的現象:身體肝氣(五行屬木)強硬火大,如得不到腎水的溫養,人會變得十分燥怒,也就很容易焦慮、失眠,口、眼不適。

這時,適當食用艾草製作的糯米糰子,導正肝、腎、脾、胃系統失衡的狀態,正合時宜。

禁忌

糯米雖然能補氣血,但難消化,脾胃虛弱的人,不可大量攝食,同時,陰虛內熱體質的人,本身缺乏水份,要注意補水,否則,多吃艾草容易上火內熱,令人焦躁。若覺得不適合自己的體質,少吃為妙。

建議同時食用大米與淮山、蘿蔔(日本叫長芋)煮成的稀粥,這些白色食物強肺(五行屬金)補氣,清除火氣的同時,可滋補腎精、腎水(金生水),改善水份不足、陽氣偏盛所引發的內熱。

因青團(艾草粿)的做法比較麻煩,感興趣的,可以參照網上各類影片節目來製作。#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