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央行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人行」)終於在7月22日減息了。此次減息旨在幫助中國經濟恢復失去的動力。早在幾個月前,中共高層就在一系列規劃會議上首次承諾採取這個行動,然而人行直到現在才採取行動。
儘管面對中國迫切的經濟需求,任何行動都是值得歡迎的,然而人行通過這些微小的減息措施所提供的幫助仍然微乎其微。要想讓中國經濟重新運轉起來,人行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減息幅度至少可以說是謹慎的,尤其是考慮到經濟的需求。央行宣布將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下調20個基點(一個基點等於0.01個百分點,即0.01%),使其從2.5%降至2.3%。它將五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了10個基點,使其達到3.85%。它還將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和七天逆回購利率各下調了10個基點,使前者降至3.35%,而後者降至1.7%。
今年春季以來,中共在一系列的政策會議都在談論銀行減息,以幫助經濟重拾動力的必要性,首先是3月份的兩會,然後是4月份的政治局會議。儘管如此,今年7月份的減息是自2023年8月以來的首次。人行的政策制定者們沒有解釋為甚麼要等這麼久才採取這個行動,然而央行的不作為肯定無助於經濟發展。儘管出現了令人費解的拖延,然而這個減息舉措還是值得歡迎的。因此,中國和西方媒體都在頭版頭條對此進行了報道。然而,從實際效果來看,這些減息並不值得興奮。
顯而易見,當前中國的經濟狀況十分複雜,下調10個或20個基點不太可能對一個明顯步履蹣跚的經濟體產生多大影響。然而,更重要的是,中國的通脹路徑還讓人懷疑,即使是今天的減息水平也根本起不到刺激作用。想想看,在人行開始減息之前的2023年初,中國的消費價格年增長率超過2%。當時,任何借款人用購買力下降約2%的人民幣償還貸款。由於2023年初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3.65%,借款人實際支付的貸款實際利率僅為1.65%。然而現在,中國的消費通脹率平均每年接近0.1%。
另一方面,借款人所欠貸款的購買力不斷下降,然而他們並沒有因此而得到任何喘息的機會。即使在利率下調後,實際借款利率與3.35%的名義利率也相差無幾。實際上,儘管名義利率下調,實際借貸成本卻在上升。隨著通脹率下降到幾乎為零,人行不得不將這個利率降至1.65%,以維持一年半前的借貸激勵機制。央行缺乏行動和微不足道的減息行為,實際上使中國的貨幣政策變得更加嚴格。
更為根本的是,基層消費者和企業的信心在過去幾年中大幅下降。由於對未來沒有信心,即使銀行設法降低利率,使其足以在通脹減速的情況下保持領先地位,個人和企業是否會借貸也令人懷疑。普通家庭有充份的理由對消費持保留態度,當然也有理由對借貸持保留態度。毫無疑問,中國經濟的放緩削減了工資;即使工資有所增長,其幅度也遠未達到中國工薪人士的預期。
與此同時,房地產危機壓低了住宅房地產的價值,而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住宅的價值是他們的主要資產,因此住宅價值的下降明顯削弱了人們的財富感,並相應地削減了消費。新冠病毒(COVID-19)全球疫情和隨之而來的病毒清零強制政策嚴重干擾了商業活動,使許多中國人對自己是否有能力賺取固定收入產生了嚴重懷疑。
此外,民營企業也受到了類似的影響,導致它們像家庭一樣,對新的支出計劃和擴張計劃猶豫不決。然而它們還受到更多的困擾。不久前,中共黨魁習近平批評民營企業追求利潤比遵循共產黨的綱領更認真。中共黨魁和各級政權所做的一切,足以讓企業對支出和擴張保持警惕。可以肯定的是,習近平最近已經改口,然而對民營企業的傷害已經造成。企業主和經理們仍然不願花錢,當然也不願借錢。可以理解的是,他們擔心從長遠來看,習近平可能隨時會恢復以前的敵視態度。
在這種通貨緊縮的大背景下,企業和家庭決策者的消費信心水平極低,這就不難理解為甚麼中共政府和人行在通過刺激借貸和消費來刺激經濟增長方面遇到了困難。要知道,此次中共央行減息行為久拖之下姍姍來遲,而且力度遠遠不夠。毫無疑問,中國經濟將繼續遭受重創,復甦之路將顯得無比漫長。◇(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
( 編者按:本版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