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自己都不懂得以健康的方式憤怒,要尊重孩子的怒氣是困難的。當經歷悲傷令我們想起從未被自己父母聽見的強烈絕望時,我們幾乎不可能把孩子抱在懷裏,陪他度過悲傷。

然而,如果你的孩子無法對你吐露他們的真相,他們最後會轉身離開,甚至會切斷與你的聯繫,除非他們的翅膀殘破不堪,一輩子都得依賴你!

許多父母不懂為甚麼孩子長大後不再與他們來往,他們明明為孩子「做了一切」。其實是,他們忘了尊重孩子的情感。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甚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在交付自己之前,孩子需要確定自己的感受會不受評價地被聽見和接受。然而,你不得不承認,有時候真的很難做到只聽問題而不選邊站、提供辦法或意見,也很難在聆聽情緒時不試著給予安慰、修補。

事實上,不同的命令、威脅、說教、告誡、建議、批評、羞辱、指責,或者恭維、過度的保證或轉移焦點……這些都要禁止,否則孩子只會理解到自己的情緒不受歡迎,以及你認為他無法自己解決問題。

每次我們替他解決問題,都剝奪了他培養自主性的機會;每次我們向他解釋他已經知道的事,他都會覺得受到侮辱、被看輕。

聆聽是要對情緒產生迴響,讓孩子感覺自己就這樣被接受,也能深刻地理解自己。重點不在於聆聽字句,而是要聽見其中情感的回聲。

他向你敘述跟朋友或老師的爭執,他述說失敗或預期到的困難,他抱怨爸爸或哥哥……聆聽他的情緒,而不是事件!

用身體聆聽

所有人的身體姿態都背負著他內在的體驗。如果你讓你自己擺出與孩子相似的姿勢,你將能讓他觸及,也能聽得更清楚他的聲音。

試看看,將身體向後往椅背倒,張開雙腿,搖晃雙臂,你不可能感到害怕。某些姿勢會讓你完全感受不到某些情緒。

其實你的身體會向孩子傳達潛意識的訊息:當你全身舒服地攤在椅子上,而他正要向你坦白他在一位女生朋友面前會害羞時,他要怎麼相信你能理解他?在那一刻,你無法觸及他的感受,在生理學上這是不可能的。因此,他知道你並沒有「真的」聆聽他;他知道你只是聽到他說的話,卻沒聽到他的經歷。

用心聆聽

請敢於讓他的經歷在你的心中迴響。

你不必也開始哭泣。這不是讓自己被他的情緒感染的時候!你的孩子需要你的共情,需要你體驗他體驗的,需要你了解他在經歷的,而且不是透過你的理智,而是透過你的心。但他不需要你和他一起陷入情緒中。更糟的是,如果你哭了,為了不傷害你,他會打斷自己的情緒!

請注意,如果你的孩子留給你苦澀的滋味,如果過去的許多情緒依然沒有表達出來,這些過去被壓抑的情感可能會與新的感受混合,造成糾結。請辨識出你自己童年的情緒,把它們擱在一旁,另找時間處理。

深呼吸(用鼻子),想像你把氣深吸至骨盆,深吸至尾骨。

(本文摘編自《最好的教養,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理解孩子的情緒風暴,打造良好親子關係的45堂對話課》,遠流出版提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