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為了不浪費食物,我們經常將吃剩的食物放進雪櫃,隔天再次加熱食用。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食物都適合重複加熱。有些食物經過再次加熱,不僅失去營養價值,甚至對身體有害。以下是一些不宜再次加熱的食物,了解這些可以幫助我們更健康地享受美食。
1. 綠葉蔬菜
綠葉蔬菜尤其是菠菜含有較高的硝酸鹽,這些硝酸鹽在存儲過程中容易滋生細菌,在細菌的作用下將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在一定條件下可能轉化為亞硝胺,亞硝胺是一種有潛在致癌風險的物質。綠葉蔬菜中的維他命,經過反覆加熱幾乎消失殆盡。因此,無論是清炒的素菜還是涼拌菜都不宜長時間保存。
為了減少健康風險,避免再次食用隔夜含有硝酸鹽的蔬菜,建議當餐吃完,不要留下剩菜。
2. 水煮蛋
水煮蛋是許多人早餐的最愛,但未煮熟的雞蛋可能含有引起疾病的細菌,如沙門氏菌。雞蛋在加熱過程中蛋白質會發生變性,這是正常的化學反應。如果雞蛋隔夜後再次加熱,其蛋白質結構可能會進一步變化,蛋黃外層因為過度烹煮而變綠,這是由於硫化氫與鐵反應形成硫化鐵所致,會影響口感。此外,雞蛋中的一些營養成份在高溫下可能會分解,降低營養價值。
如果有剩下的水煮蛋,及時冷藏保存,次日最好冷食或者用於沙律,而不是再次加熱。特別是避免使用微波爐再次加熱水煮蛋,因為這可能導致蛋內部壓力增大,而有爆炸造成燙傷的風險。
3. 馬鈴薯
無論是薯條、薯片、烤馬鈴薯還是馬鈴薯泥,這些都是廣受歡迎的美食。但是馬鈴薯一旦煮熟後放置室溫太久,可能會成為肉毒桿菌的滋生地。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營養專家建議煮熟的馬鈴薯在2小時內沒有吃完應放入雪櫃冷藏。
馬鈴薯是高澱粉食物,再次加熱會破壞營養成份如維他命C,導致營養價值降低。如果有沒吃完的馬鈴薯,可以考慮作成馬鈴薯沙律或其它不需再加熱的菜餚,這樣既能保留營養,也能避免食品安全問題。
4. 蘑菇
蘑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多種維他命,但它的蛋白質結構非常脆弱。重複加熱會破壞蘑菇中的蛋白質,使其難以被人體消化吸收,可能引起胃腸道不適。
另外,蘑菇非常容易受到微生物感染,重複加熱容易增加胃部不適的風險。因此,營養學家建議,蘑菇煮熟後最好儘快食用,保持其營養價值也可避免健康風險。
5. 米飯
米飯若在室溫下放置時間過長,特別是在濕潤的環境中,會成為細菌的滋生地,特別是芽孢桿菌(bacillus cereus)等,這種細菌在室溫下會迅速增長。即使是冷藏或重新加熱,也可能無法徹底消滅所有細菌。
專家建議每餐煮剛好份量的米飯,並且當餐吃完。煮好的米飯沒有吃完放在室溫不要超過2個小時,並且在冷卻後儘快放入雪櫃冷藏,並且建議在24小時內食用完。
6. 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在重新加熱過程中,其油脂可能會發生進一步的氧化反應,可能產生有害人體的自由基。這種變化不僅改變食品的風味,還有可能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為了保持食品的品質和健康,建議避免多次加熱油炸食品。
7. 海鮮
吃海鮮儘量當餐吃完不要剩,這是為了儘可能避開食物中毒的風險,同時也能保持海鮮的風味。
食物加熱小常識
1. 根據FDA,煮好的食物放在室溫40~140華氏度(4~60攝氏度)容易滋生細菌,所以食物保存要低於或高於這個區間的溫度。建議煮好的食物放在室溫不要超過2個小時。若室溫超過90華氏度(32攝氏度),食物不要放超過1個小時。
2. 重新加熱剩食的溫度要達到165華氏度(74攝氏度),而且食物中的醬汁、湯汁 或肉汁都要煮沸。在火爐上加熱剩食時,加一點水後蓋上蓋子,蓋子留一點縫隙,這樣加熱時有水蒸氣產生能殺死有害細菌。加熱過程中,記得翻攪數次以便食物均勻受熱。加熱好的食物應該是熱氣騰騰的。
總之,為了保持食物的營養價值和口感,同時避免潛在的健康風險,以上提到的食物儘量避免再次加熱。養成正確的剩食保存方法和食用習慣,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享受食物帶來的美味與營養。在處理剩餘食物時,我們還可以考慮其它食用方法,如製作沙律、冷盤或其它不需要加熱的菜餚,這樣既能避免浪費,又能保證飲食的健康。#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